邱华栋与岛城读者共话小说与诗歌。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不仅是身体的休憩,更有精神的远行。长假第一天,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著名作家邱华栋做客良友书坊·塔楼1901,举办小说集《哈瓦那波浪》(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与诗集《编织蓝色星球的大海》(百花文艺出版社)、《光谱》(长江文艺出版社)签售分享会,解析其文学版图里的诗歌与小说,带领岛城读者探寻文字里的时空、风景与生命。
对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刻
“这是一场跟文学、跟诗歌有关的朋友的聚会。” 邱华栋此次来青分享了他的三本作品集,如此的“量产”,也是邱华栋在写作上不断保持进步的活力之源:“我认为,一个作家必须要有基本的产量。”在邱华栋看来,写作的关键是要有进步,越写越好,有变化,“每个作家一生可能只有一两部代表作,其他作品全是铺垫,每个作家都有量的定数,但多写了,杰作才可能写得出来。”
小说新作《哈瓦那波浪》是一本听闻书名就能感受到中美洲的热烈与风情的作品,但在邱华栋的笔下,这本小说绝不仅仅是风光片的掠影,还有着心灵疗愈般的思考。“我写小说,往往由一个很小的灵感或者细节延展开来。”比如《哈瓦那波浪》这本小说集中的同名小说,写作缘起是邱华栋在出访古巴的时候,不经意地在咖啡厅里看见一个表情忧郁的华裔少年,一个人坐在那里的样子。“他的孤单和忧郁让我记忆深刻。我不知道他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对邱华栋来说,每一篇小说的出发点,都是由一个很小的感觉、印象,逐渐地被自己的经验和想象扩展填充起来,成为一篇篇小说的。“从十五六岁开始写小说,到现在如果还要继续写,我还能超越自己吗?我经常问我自己,在题材上我还能出新,在表现手法上,我的技巧更加纯熟,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更加深刻。”
在邱华栋看来,这本小说集是一次尝试,也是人过四十之后,对周围朋友的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在写作中,他一直在思考:当一个人遭遇了生活的打击,他还有没有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人到中年所面临的重大考验,一些突如其来的生老病死的告别,会更加突出地呈现出来。所以我写了这样一个系列的短篇小说。每一个主人公都通过对外部世界和大自然的探索,让个体生命获得力量,在回归内心的同时,也找到了自我疗救的方式。我写小说,还是希望对读者友好一点。”
保持对文学母语的敏感性
左手小说,右手诗歌。在青岛的分享会上,邱华栋还特意带来了两本诗集,一为《编织蓝色星球的大海》,“有意识地挑选了从十七八岁进入青春期,到二十多岁时写的诗,那种赤子之心,那种捕捉瞬间的情绪,是我青年时期内心的声音”,这些作品以爱情诗为主,“有的是虚写,有的是实写,我觉得那种状态和情绪可能永远回不去了。”另一本《光谱》则是邱华栋近三十年来的诗歌选集,“能看出诗歌在一个人的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保留了赤子之心的状态和对汉语、对文学母语的敏感性。”在邱华栋看来,这两本诗集呈现了内心深处最关心的,也即体察最幽微、最真切的一些东西。
“伟大的诗篇和伟大的小说,只要都足够好,最终会在一个高点上相遇。”邱华栋极为珍视诗歌的语言,“我希望我的小说有诗歌语言的精微、锋利、雄浑和穿透力。”为此,他在日常生活中也保持着极度的自律。“诗的特殊性在于浓缩。浓缩到了无法稀释的就是诗。我总是在早晨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读诗,以保持我对语言的警觉。”在邱华栋看来,文学不仅从生活中来,还要到生活里去,对我们的生活发生作用。“诗经常抵达不了你最终想要表达的那个瞬间的情绪和感觉,所以诗是最难写的。我是通过写诗保持自己对语言的敏感性,保持一些对自我情绪的抓捕能力。每天每个人会有各种各样的状态、情绪,通过瞬间的抓捕让它瞬间生成,所以对我来讲,更多的是自我生活的一种映照,是我的一个训练。”
每部作品都拥有独特气息
在此次分享会上,青岛市作家协会主席高建刚,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岛现当代作家研究中心主任徐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赵坤作为嘉宾参与了对谈。
高建刚表示,小说中对海洋与人的生命关系的表象和本质,作了象征式的表达。海面的丰富变化、海中的各种细节、海底的深不可测、各种鱼类的生命景观以及异国的情调和色彩,会弥漫在阅读的整个过程之中,也遗留在读后长时间的回味之中。而在叙事中对人物命运的偶然与必然,生与死的循环,都有新鲜的细节象征或暗示。
徐妍表示,《哈瓦那波浪》《望云而行》等作品是作为“世界人”的中国当代作家的世界文学,“邱华栋的小说,已然带有明显的全球化的印痕。在这些小说中,中国人与世界的关系,不再是被动性的,而是主动选择的,邱华栋笔下的主人公们,在世界之中,也在世界之途。”
赵坤从作品角度进行了分析,在她看来,《哈瓦那波浪》提供了一个非常丰富的意义空间。其中关于主题、文体、语言、修辞的种种尝试,都给当代小说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特别是有知识谱系铺垫的小说,“作者在处理这部分功能的时候,既是一种当代性的转化,也体现了自己的价值观。”对此,邱华栋也深表认同:“书越读越多,可能会泯灭自己的生命特质,作为写作者,不能被知识淹没,而是应该在创作中,保持个体生命的意义和创造性,也即是保持自我的本色。我是一个明亮的人,始终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心。我希望自己的每本作品都具有差异性,也拥有各自的独特气息。”
本版撰稿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周洁
良友书坊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