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新冠疫情侵袭武汉已经一年有余,曾经“宅家”的日子成为回忆,绝大多数地区的人们已经恢复了正常的生活。近期热映的电影《中国医生》却凭借精良的艺术创作,精湛的演员表演把观众重新拉回到那个与不明病毒猝然相遇,短兵相接的尖峰时刻。
影片聚焦武汉金银潭医院,讲述了疫情袭来的初期,作为当地较具规模的传染病专科医院,在面临条件不足、情况不明、病人剧增的巨大困难面前,以张竞予院长(张涵予饰演,原型是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重症医学科主任文婷(袁泉饰演,原型之一是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来自广东的援鄂医生陶峻 (原型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桑岭)为代表的医护人员顶住压力,守住阵地,千方百计挽救病患生命的真实故事。
好的影视作品,是通过细节来打动观众,或令人震撼,或发人深省,或使人回味。 《中国医生》中的一个细节堪称电影的亮点:因为病人激增,而且许多人都是连夜排队候诊,为维持医院秩序,文婷拒绝了怀孕的小文插号看病的要求,从医生的角度给出了更为合理的建议:“回家休息隔离。”后来小文临产入院,因为之前被拒绝的经历,小文要求更换医生。文婷没有因为病人的不理解一走了之,而是在小文临产的紧急关头,执着地在条件有限而且可能要承担极大责任和风险的情况下,说服了张院长,从外院请来妇产科专家,为小文实施了分娩手术,宝宝顺利诞生。或许,文婷心中也有焦虑、恐惧和绝望,但她要克制自己。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医生都必须做那个最后倒下的人,不然谁来救治病人?文婷的信念非常朴素,却足够打动人心——疫情总会过去,日子还是要继续过下去。这一刻的白衣执甲惊心动魄,终于迎来日后的岁月静好,春暖花开。
影片里,新生儿响亮的啼哭,象征的不仅是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也预示着中华民族无论在什么样的天灾人祸面前,都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这声啼哭,我们在林语堂的《京华烟云》里听到过,它曾给颠沛流离在抗日流亡路上的姚木兰以莫大安慰;在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里听到过,它曾给顽强斗争在牢狱中的江姐等共产党员以生命的希望。甚至发生在郑州的特大暴雨也掩不住这生命最初的呐喊,2021年7月21日诞生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应急灯下的小小婴儿,用响亮的啼哭应答着护士阿姨的心声:“你出生的第一天,就要面对这世界的洪水猛兽,即使只剩下一束光,我们也用尽全力为你点亮,为你保驾护航。 ”
2002年非典疫情暴发,广大医务工作者也是挺身而出冲锋陷阵,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解晓东和那英演唱的一首《姐妹弟兄》至今听来仍令人感动,“爱与被爱中见证,你职责的神圣,因为你把我当作姐妹弟兄”。其实,茫茫人海中,每个医生又何尝不是某个家庭的姐妹弟兄,过着与你我一样的普通日子。然而每当面临重大突发事件,他们因为职业的特殊,职责的神圣,责无旁贷地暂别家人,承担起救护病人的责任。那么,当突发事件过去,生活重归平静,作为曾经、现在以及将来的患者一方,是否应该给予医务工作者以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如果观影可以促进关于医患关系的有益思考,也可算是这部电影社会价值的主题旁溢。
一贯以银幕硬汉形象示人的张涵予,在影片中扮演的张院长,在疫情刚刚发生,设备物资短缺,防护措施不健全,病因病理不明的情况下,面对惊慌失措的病人,他的选择是扛。他在大会上做思想动员,因为他的身先士卒,全院拧成一股绳;病亡率不断上升,让他忍不住拍了桌子;他和来自广东、上海的援鄂医生以心换心,合作无间。当看到他被疲惫和疾病夹击,重重地从楼梯摔下;看到他与病妻视频,趁夜半无人滑落的眼泪,作为观众的我们才可以略略体会,一个“扛”字,真正做到有多难!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张定宇院长就是一个这样拼命硬干的人,一个在平凡岗位上默默付出的人,当国家有难,人民需要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咬牙硬扛。有了这样的中国脊梁,我们的民族才有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今天。
巧合的是,《中国医生》是近期张涵予和袁泉的二次合作,之前大受好评的《中国机长》也有这两位演员的精彩演绎。其实,无论是中国机长,还是中国医生,讲述的都是发生在中国这片土地,发生在中国人身上的故事。好的故事,有哲理,有生活,有味道,启迪民智的效果远胜严肃说教。
《中国医生》《觉醒年代》《山海情》等等近期热播的影视作品说明,以“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题材之本,创作之源,正能量作品正在日益得到认可,深入人心。
作者简介:王俞,媒体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