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热爱 “金牌教练”助力脱颖而出

青岛二中化学竞赛4人夺“省一”、1人进省队的背后,有一支卓越“教练天团”护航
青岛晚报 2024年09月26日 董真

  进入化学竞赛省队的青岛二中学子朱彤(中)和教练董玉闪(左一)、王书童。董真 摄

  随着2024年五大学科竞赛全面启动,竞赛名校青岛二中学子再传捷报,在本月举行的第3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中,该校4名学子获省一等奖,获奖人数位列青岛市第一,其中朱彤同学以全省第四名的优异成绩入选省队,11月将参加国赛。优秀的竞赛成绩背后,有一批卓越的金牌教练护航。常年在学科竞赛中保持强大的竞争力,青岛二中脱颖而出的秘诀是什么?瞄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校进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索?近日,记者对话该校化学竞赛教练团队,揭秘优异竞赛成绩背后的故事。

  4人获“省一” 1人进省队

  “老将”新秀冲劲十足

  在9月1日举行的第3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中,青岛共有18名学子获省一等奖,其中青岛二中学子占据了4个名额。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市有2人入选山东省代表队,比去年增加1人,其中包括青岛二中高三学子朱彤。

  “今年这些参加竞赛的学生冲劲很足,获得省一等奖的4名同学中,朱彤、郭祖轩、朱振胤是高三学生,他们去年也参加过化学竞赛,今年再战,名次相比去年都更进一步。杨世航是高二学生,首次参赛就拿了‘省一’,未来可期。”青岛二中化学竞赛首席教练董玉闪表示,对于今年的竞赛成绩,老师们既开心也有遗憾,“一方面,朱彤同学进了省队,将出战国赛,我们都很开心。另一方面,其实这次还没有百分百达到我们的预期,今年的题目相比去年,虽然题量上还是那么多,但是考查的侧重点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导致一些水平很高的学生没能完全发挥出自己的实力。”

  本届化学竞赛的答题规则有一定变化,对答案的字数进行了限制。化学竞赛教练栾翰林告诉记者,实际考试中,原来大量的作为简答题的题型改成了不定项选择题,但部分学生当成了单选题来做,导致失分;另外,今年化学奥赛更注重考查基本功,不少新高二的竞赛学生知识面很广、做题能力也很强,但疏忽了基本功的巩固,所以在这方面吃了亏,“从现在开始做好充分准备,相信他们明年一定会有更大的突破。”

  “学霸”回母校 竞赛育新人

  金牌教练团队“扩军”

  “想要学好化学竞赛,首先要对化学有很浓厚的兴趣,其次自学能力较强,喜欢钻研问题,再就是能沉下来、不浮躁。今年取得好成绩的学生普遍都有这些特点。”对于“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学习化学竞赛”这个家长们颇为关心的问题,从竞赛学生到竞赛教练的栾翰林有着切身体会。他是青岛二中毕业生,学生时代曾师从二中化学竞赛首席教练董玉闪,并凭借化学竞赛银牌保送复旦大学,之后前往悉尼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2020年,学成归来的栾翰林带着对化学的热情和对教育的理想,选择回到母校,传承竞赛精神,与恩师在竞赛育人的赛道上并肩作战。

  一所学校多年来在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离不开金牌教练持之以恒的护航。从2003年至今,董玉闪在日常教学工作之外,一直主管学校化学竞赛。他编写了《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预备知识》《有机化学》《结构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经典题目讲解》等教材,随着辅导经验的积累,不断对其进行完善,准确把握了竞赛的深度、广度、难度,让学生少走弯路,辅导的一届届学子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让董老师更有信心的是,这几年,他领衔的青岛二中化学竞赛强基团队阵容不断扩大:继“亲传弟子”栾翰林之后,202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的王书童加入;2023年,本科、硕士、博士均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的孙海源加入……这两名年轻竞赛教练的履历表上,均有化学竞赛山东赛区一等奖的获奖经历,拥有丰富的化学竞赛学习和教学经验。来到青岛二中后,孙海源明显感受到学校对学科竞赛的重视。学校组建了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五大学科的竞赛教练团队,学生曾获数学奥林匹克国际金牌2枚、生物奥林匹克国际金牌2枚,有近百名学生获得全国奥林匹克决赛金银铜牌,近500名学生获全国联赛一等奖,众多学生通过竞赛或强基破格进入清北等全国双一流名校。近年来,学校实现了竞赛成绩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

  在年轻教练看来,如今的学科竞赛环境与自己当年有了很大变化。栾翰林认为,现在竞赛的考查范围越来越广,题型越来越新,竞赛教练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对于竞赛的认知。孙海源则笑称,教练们为了提高自己,最重要的是和学生一起做题,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一开始学生肯定做不过我们,但慢慢的他们就比我们强了。”二中学生的特点是思维活跃,在竞赛课堂上,学生常常会问一些看上去“奇奇怪怪”的问题,有时候针对一个问题,老师和学生一起研究一两个小时,经历从毫无头绪到茅塞顿开,这一类型的问题从此不再是“拦路虎”。

  “现在青岛二中不仅竞赛强基团队‘兵强马壮’,竞赛强基的学习氛围也更好了。”董玉闪介绍,团队接下来的主要计划是让更多真正喜欢化学而且综合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参与进来,发挥竞赛培养优势,发掘学生学科潜能,形成更加浓厚的学习氛围。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董真

  ■新闻延伸

  “天分+勤奋” 教练陪伴“好苗子”成长

  在竞赛育人之路上,拥有多年竞赛经验积淀的青岛二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模式。针对基础学科拔尖、具有特殊禀赋的学生,及早发现、科学培养、充分挖潜。今年入选化学竞赛省队的朱彤就是受益者之一。

  高一一入学,朱彤就在学校选拔中展现出化学学科天赋,成为化学竞赛团队的一员。通过一年的竞赛学习,他在去年化学竞赛中获得省一等奖的好成绩。升入高二后,学校为像他这样的竞赛生定制化设计竞赛课程,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两年来,他在教练的培养下迅速成长,成绩不断提升。在今年的化学竞赛中,朱彤再获省一等奖,并如愿进入省队。

  “从高二拿‘省一’到高三进省队,这个过程并不是水到渠成的,而是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朱彤是天分加勤奋的典型代表。”谈及爱徒,陪伴朱彤两年多的竞赛教练王书童赞不绝口,“他总是不急不躁,考试时遇到不擅长的题能够很快冷静下来。而且他的综合成绩非常好,伴随着好成绩的是好的学习习惯,他的书写很工整、做题很严谨。另外,他的计划性很强,体现在生活的细节里,比如他把课表摆在课桌上,每天的上课时间、竞赛学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都安排妥当。”虽然性格温和,但朱彤的骨子里很不服输。王书童说,如果朱彤意识到自己和别人存在差距,他后面的学习就会更加刻苦,一周就能看完一本500页的专业书。

  “初三时我担任班里的化学课代表,从那时起就对这门神秘的科目产生了兴趣。进入青岛二中后,二中化学竞赛教练团队的老师们逐渐带我走进了这个知识体系,让我对化学竞赛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才能一步步走到今天,对化学也更加热爱。”朱彤说,化学就像一门描述世界变化的语言,具有逻辑性与和谐性。眼下,他正在全力备战国赛,目标是正常发挥,拿出自己应有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