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他们已从海中救回近60人

记者走进世宝特澳利来三浴码头救生队 探访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青岛晚报 2024年09月12日 刘卓毅 刘承杰

  世宝特澳利来三浴码头救生队队长田堂山(右一)和队员张志斌(左一)、薛钰烨。刘卓毅 摄

  9月9日晚,两名遇险游客被救回岸边。

  救生队的备勤室里常备着肠胃炎药。

  队员薛钰烨右膝附近有一道伤疤。

  救援队员张志斌在检修摩托艇。

  旅游旺季的青岛,海边游人如梭。经常有外地游客因欣赏美景被潮水困在礁石的情况发生。每当此时,总有一群人驾船施救,其中就包括世宝特澳利来三浴码头救生队队员们。今年,他们已从礁石上救回了近60人。9月11日,记者来到太平角,听世宝特澳利来三浴码头救生队队员们讲述他们救人的故事。

  连夜出海救回两名游客

  2015年,世宝特澳利来三浴码头救生队成立后,和公安、消防、海警、海事等部门形成了联动机制,20多名队员轮流在码头上值守。“我们的队员都在航海俱乐部工作,大部分会驾驶摩托艇或者冲锋舟。大家经常出海,经验正好可以用在救人上。”救生队队长田堂山说。

  9月9日晚7时30分许,田堂山的手机响起:八大关花石楼附近海域,两名游客被困在礁石上。田堂山立即叫上队员张志斌和薛钰烨,一起出海搜救。田堂山和队员们手持强光手电来回照射,终于找到了被困在离岸大约200米礁石上的两人。夜间的风浪较大,快艇靠近礁石时,队员张志斌瞅准机会一个箭步跳上礁石,引导两人靠近船头,先后爬上快艇。两人被救回岸边。

  获救的两人,是从郑州来青岛旅游的。两人当晚爬上礁石玩耍,被上涨的潮水围困在礁石上。

  “每年旅游季节,外地游客不了解潮汐规律,被困礁石的情况时有发生。”田堂山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已经从小青岛、鲁迅公园、八大关花石楼、奥帆中心等处救回了近60名被困人员,超过三分之一是被困在花石楼南侧海域的游客。

  6月10日中午,一名老汉在花石楼附近海域垂钓时,被风浪困在礁石上,被救生队救回;8月21日中午,两名河南女孩被上涨潮水困在花石楼附近礁石上,被救生队救回;9月4日中午,一男一女在赶海时落水,被救生队救回……

  今年,救生队救人的事迹,多次登上了《青岛晚报》等岛城媒体的抖音号、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越来越多的市民和外地网友,认识了青岛海岸线上这群热情、勇敢的救生队员。

  救生队花费都是自掏腰包

  码头上一间不足三平方米的小屋,是救生队的备勤点。小屋的窗户上,是一个装着创可贴、绷带、碘酒等物品的急救箱;小屋里的柜子上,常备着一盒治疗肠胃炎的药物。“每到夏天,难免会遇到极端天气。”田堂山告诉记者,大风大浪天气,出海救援,一个大浪打上来,经常会呛上一口海水。海水中的盐分浓度较高,喝海水可能会影响到正常的生理功能;有的队员喝了几口海水以后,难免闹肚子。正因为如此,备勤点常备着这种药。

  29岁的薛钰烨是救生队里的年轻一代,这个青岛小伙从头到脚的皮肤被晒得黝黑。“晒黑点好,这样就看不到疤了。”薛钰烨的右膝附近,有一道长约5厘米的伤疤。“三年前,这里缝了八针。”薛钰烨说。

  2021年8月3日,一名男子被潮水困在雷达山南侧的老鼠礁上。“老鼠礁周边,风浪是出了名的大,快艇靠不上去。”薛钰烨回忆,为了尽快将人救回,他跳下船一路游到了被困男子身边,给他套上救生圈后营救上船。上船之后,薛钰烨才发现,自已的右膝附近被割开了一道大口子。

  薛钰烨就诊的2000多元医药费,救生队为他掏了。“我是队长,我要为我的队员负责。”田堂山说,平时购买保险、检修设备,都是救援队自掏腰包。每次出海救援都不收取任何费用。“我们救援不是为了挣钱。”田堂山告诉记者,他在海边工作了20多年,见过很多危险,深知第一时间救助的重要性,这是他组建救援队的初衷。

  遇到救援人人争着上前

  “我们的队员,遇到救援都是争着往前上。”田堂山说,队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结了婚、有孩子的队员,会冲在第一线。9月9日晚的那次救援,第一个跳上礁石的张志斌就要比薛钰烨年长12岁。

  “晚上出去搜救,或者遇到特别大的风浪,我要派三艘船。”田堂山感叹,救援队出海,自己也面临着风险,多几艘船出动,也好互相有个照应。

  2022年8月初的一次搜救结束后,世宝特澳利来三浴码头救生队收到了锦旗,照片被媒体发布后,有人质疑救生队员们在“作秀”。对此,田堂山表示,“我们是第一时间冒着危险救人,全过程必须记录下来。”每一名队员行得正,坐得端,不怕质疑。挽救他人生命,是崇高的行为。

  站在世宝特澳利来三浴码头救生队的码头上,能看见林立的高楼,能看见湛蓝的大海,也能看见游客们在木栈道或者沙滩上游玩。游客在岸边看大海,救生队员在旁边守护游客。他们用勇敢和耿直守护着青岛的安全旅游环境。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首席记者 刘卓毅 实习生 刘承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