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时刻再出手 合力救助癫痫乘客

地铁1号线男子突然休克 地铁员工和热心乘客合力施救
青岛晚报 2024年01月05日 徐美中

将发病男子抬出车厢。

工作人员帮发病男子擦拭面部。

  地铁站内频现暖心事。继3日救助一名突发心梗的老人后,4日,地铁1号线再次上演紧急救援,经过紧急施救后,最终让一名突发癫痫休克的50岁左右中年男子转危为安。

  记者从地铁集团获悉,过去一年,青岛地铁25名员工获得区市级见义勇为相关荣誉;山东省2023年度“最美红十字救护员”奖项青铁人占近一半……一件或几件好人好事或许可以归结为偶然,而一次次不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背后,一定有它的“密码”。“爱心地铁”背后究竟有何秘密?

  男子突然发病 合力救助

  “来人啊,有人晕倒了!”4日上午10时49分,地铁1号线开往东郭庄方向的列车在到达中心医院站时,正在站台巡检的副站区长赵宏伟突然听到车厢内有乘客的惊呼声,立刻上车查看,发现一名男性乘客躺在座椅上,四肢抽搐、无意识并伴有呕血症状,情况十分危急。赵宏伟拍打乘客双肩,在他耳边大声呼喊,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并联系前方车站胜利桥(纺织谷)站做好接应。赵宏伟在呼喊的过程中感觉到乘客气息逐渐微弱,立即对该乘客实施了急救,乘客逐渐恢复了意识。

  到达胜利桥(纺织谷)站后,乘客中一名退役军人主动加入到救助队伍中,与工作人员一同将发病男子平稳抬至站台。工作人员细心地为病人设置了屏风,在家属到来前贴心提供热水及座椅。家属到达后,对工作人员的救助表达了深深感谢,家属确认无需送医后,男子被安全接回家。

  服务能力提升 及时出手

  “我觉得,地铁人就应该是好人好事的主力,这不光是因为我们人多。”青岛地铁运营二中心李村站站务员吴彤说。去年11月16日,山东省2023年度“最美红十字救护员”推选结果发布。活动候选人为近两年内实施过非职务性救护行为且成功挽救生命或者减轻伤害的人员,按照“施救科学、成效明显、事迹突出、影响广泛”的原则,共选出年度“最美红十字救护员”18人,“优秀红十字救护员”20人。其中,青岛地铁运营公司7名员工获评2023年度山东省“最美红十字救护员”,占了该奖项的近半数。他们当中,有使用AED抢救乘客的于顺德、岳士寒,使用海姆立克救助女童的刘飞,协力抢救女乘客的李浩、谢心辉、刘旭涛,使用穴位按压抢救男乘客的吕梁。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青岛地铁一直将维护乘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作为运营服务的重中之重,不断提升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青岛地铁按照“一站一线一台”的配置标准,在全线网150座车站,共计配置165台AED急救设备,摆放位置均满足“黄金4分钟”覆盖要求,为一线急救工作提供可靠保障。同时,持续组织一线人员开展AED设备急救技能培训,已培训3600余人次,确保已投放AED的车站每天均有持证员工上岗。目前,全线网AED设备全部定位信息已提交至青岛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平台,部分设备现已实现实时的定位、状态信息与急救平台APP交互,方便120急救、地铁内部、社会第一响应人“三方”力量随时调用。

  如果说,各种应急处置能力的提升,让青岛地铁的员工在关键时刻具备了“出手”的水平,那么运营服务的“软提升”则更加强了他们“出手”的意识。

  青岛地铁有一支庞大的、年轻的运营队伍,青岛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拥有员工1.4万余人,他们负责的运营服务是地铁与乘客最直接的纽带。2020年下半年,青岛地铁在运营公司率先开展班组建设,通过“小立法+二次分配”,改变了自上而下“管与被管”的关系,真正让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青岛地铁坚持服务创新,在服务举措、服务设施、服务活动等多方面全面开花,推动服务设备设施不断升级,全线网各车站持续上线医药箱、爱心百宝箱、无障碍折叠垫板、轮椅等15项便民设备设施,持续推广便民如厕卡、限带物品寄存、爱心预约等10项服务举措;因地制宜,在11号线集市沿线车站,推出宽胶带、剪刀、防漏袋“便民三件套”,帮助市民轻松赶集采购;在交通枢纽站,上新“绿波畅达”一路绿灯联动服务……截至去年三季度,青岛地铁16项关键运营指标行业排名中,13项全国第一,乘客满意度处于非常满意水平,“畅达幸福”品牌获得多个国家级奖项。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徐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