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当时能依靠的只有我们!”

海尔路站值班站长回忆抢救老人的经过 事件登上同城热搜
青岛晚报 2024年01月05日

网友纷纷点赞地铁人。

魏市民(右一)和刘文亮

  4日,本报报道了发生在青岛地铁3号线海尔路站的一场生死营救,引起了网友广泛关注,将事件送上“热搜”。4日下午5时20分,“青岛地铁员工乘客合力救回心梗患者”的话题登上同城热搜榜第一,当日阅读量超16万人次。

  “就是要不遗余力地去救,乘客当时能依靠的只有我们。”作为施救的当事人,青岛地铁3号线海尔路站值班站长魏市民和站务员刘文亮回忆了救助的过程,在这场持续时间并不算短的救助中,冷静、专业、坚持三种品质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冷静 “因为会,所以不怕”

  “我当时想的是一定不能紧张,乘客现在需要我的救助,我得稳住才能有清晰的思路。”魏市民说,因为日常工作中会经常遇到各种应急事件需要处置,作为第一处置负责人,她有责任也有义务沉着冷静地带领大家处置好每一次事件。“其实在去站台等待列车到站时,我已经预想到了各种可能的场景,提前给自己做了心理建设——救人第一,紧张在后,放空自己的思想,一定要稳妥处置。”

  日常的核心业务评估、场景盲测、跑位演练,每一次的业务夯实,让魏市民和同事们对AED的使用了然于心,所以能够驾轻就熟地去操作。“因为会,所以不怕,所以冷静。”魏市民坚定地说。

  专业 “尽我所学所能救你”

  “我当时就想着,‘大爷你一定要挺住,我尽我所学所能救你!’我希望大爷也能努力。”魏市民说,每次按压完她都侧目注视着大爷的嘴巴和胸脯,期望着大爷能自主地吐出一口气。直到看到大爷胸脯有了起伏,听到AED语音提示“不建议除颤”,她一直揪着的心才悄悄松了一下。“大爷终于恢复了心跳,刚好急救人员在此刻赶到,更加专业的人员和仪器到了,我知道,大爷的安全有了更好的保障。”刘文亮是站里的新生力量,但是面对生命垂危的乘客,他的表现却非常老练,出色地协助魏市民实施了AED除颤和心肺复苏。

  坚持 “就是要不遗余力地去救”

  两次除颤,轮流进行心肺复苏,这次对心梗乘客的救助,持续时间并不短。时间的流逝代表着病患生还机会的流逝,施救开展的时间越来越长,魏市民和刘文亮是否也动摇过?“就是要不遗余力地去救,乘客当时能依靠的只有我们。”魏市民和刘文亮表示,施救成功以后,他们感觉一下子放松了,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这时候就特别感谢公司日常开展的培训,让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在这种危急时刻对乘客的生命负责。”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徐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