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杰号”“纵横号”“漆杰号”……揭秘“驭龙人”从幕后走向台前的故事

为何“钻地龙”多用个人名字命名?

青岛晚报 2024年01月03日 徐美中

源杰号始发。

周源杰(右)在盾构现场。

纵横号始发。

  “源杰号”“纵横号”“漆杰号”……一段时间以来,这些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盾构机不断传来好消息。作为工程机械之王,盾构机有着“钻地龙”的别称。有别于一二期建设过程中的“开拓”、“奋进”、“创新”等命名方式,三期盾构机越来越多地使用个人名字命名。被命名的个人,大多来自班组一线,是操作盾构机的“驭龙人”。命名方式明显转变的背后,是青岛地铁班组建设工作在工程建设一线日益开花结果的体现。

  新颖

  用个人名字命名盾构机

  作为隧道及地下工程的主流高新装备,盾构机有上万个零部件,操作难度极大。在6号线二期首台盾构机“源杰号”顺利始发现场,不少人发出疑问:周源杰是谁?为什么用他的名字命名?……在中铁一局青岛地铁6号线二期01工区项目部党支部书记李玉龙看来,揭开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锁钥,是地铁集团正在稳步推进的班组建设工作。

  今年37岁的周源杰来自湖南涟源,因为家境贫寒,为减轻父母负担,勤奋好学的他初中毕业选择了一所中专学校,学习电子应用。毕业后,因学历受限,只能在流水线上打螺丝,成为一名厂工。不愿接受命运安排的他,干了三个月就毅然辞职了。机缘巧合,他在同村老乡的介绍下,成了一名建筑工人,走进建筑工地,和钢筋水泥打起了交道。初入建筑行业,周源杰从最容易的普工工作入手,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和聪明好学的特质,靠着一点一滴的积累和不断学习,这名“湘伢子”最终成长为技术“大拿”。

  在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建设过程中,地铁集团在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行动时代背景下,推出了班组建设工作。周源杰成了班组建设的受益人。“没有开展班组建设工作前,施工质量完全靠工人态度,施工效率每天追着屁股赶,但效果也不是很明显。自地铁集团开展班组建设以来,通过‘小立法及二次分配’,大家集思广益,有什么问题或好的建议会主动提出来,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都想加分多拿钱。不仅如此,通过班组建设,大家成了一个整体,不再是以前的散兵游勇、各自为战,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得到了极大增强。”周源杰说。

  背后

  大胆设想主动建议变更盾构机

  极强的团队凝聚力和有效的推行举措,班组建设工作成功激发了周源杰这名“驭龙人”的内生动力,他没有把自己当成一名劳务派遣工,而是时时、事事都以主人翁姿态要求自己,主动融入到项目建设现场。在6号线一期盾构掘进过程中,周源杰感染和带动班组里的每一个人,让整个班组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创造了日均掘进12米的高效率施工纪录,首台盾构贯通时间比预定时间提前一个月的优异成绩。

  转场来到6号线二期,周源杰一头扎进了现场。地质踏勘、重难点分析、工艺选择……周源杰带领班组成员,迅速熟悉场地情况和建设制约因素,以便开工后可以有的放矢。“6号线二期海西路站离青岛西站最近只有421米,涉铁施工要求高,且岩层硬,最高强度可达198兆帕。”超硬岩层,对刀盘和刀具提出了极高要求。而海西路站设计时选定的是双模盾构机。周源杰在经过分析总结一期盾构机开挖经验和现场地层条件后,大胆向项目部提出自己的设想:将双模盾构机变更为更契合现场的双护盾硬岩隧道掘进机。

  周源杰的设想得到了项目部的重视,项目部领导班子仔细复核后,认为建议可行,于是向地铁西海岸建设分公司和地铁集团提出变更申请。地铁西海岸建设分公司和地铁集团在复核后,也认为双护盾硬岩隧道掘进机更有利于现场施工,于是很快同意了申请。在申请变更同时,周源杰开始收集、整理新盾构机资料,并在刀盘制作和刀具选型上,与项目部和生产厂家及时沟通,适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能够在全线率先始发盾构,离不开无数像周源杰这样的班组工人。”李玉龙表示,参与式民主管理是青岛地铁班组建设的创新做法。正是班组建设的开展,激发了班组长这一地铁建设“基层细胞”的内生动力,从而持续赋能地铁建设工作。

  统计

  更多“驭龙人”走到台前

  不只是周源杰,在地铁三期建设中,2号线二期“漆杰号”始发时,是青岛地铁首次以个人名字命名盾构机。此后,在2号线二期工程土建03工区首台盾构机始发时,项目部直接以盾构经理张纵横的名字命名为“纵横号”,该工区即将始发的又一台盾构机,也被以个人名字命名为了“祥致号”。据了解,地铁三期预计有112台盾构机、TBM投入使用。接受记者采访时,被命名人员无不坦言,没想到项目部会以个人名字命名盾构机,将倍加珍惜荣誉,以主人翁的姿态与班组工人一起,为青岛地铁建设贡献力量。

  青岛地铁集团开展班组建设工作成果显著,曾荣获2022全国国企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班组建设致力于提高产业工人素质,畅通发展通道,打造梯级产业工人队伍,推动形成产业工人蓄水池。此外,构建全岗位科研攻关、技能比武体系,组织开展岗位练兵、绝活争擂等活动,促进产业工人队伍整体技能提升。通过组织实施“为职工办实事”工程,解决员工的所思所盼,想方设法保障衣食住行,逐步打造一支稳定的轨道交通产业工人队伍。它实现了地铁建设单位、地铁建设者等多方之间同频共振、共融共促。

  下一步,地铁集团将围绕一线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持续发力,通过不断推进班组建设从而助力无数新产业工人“出彩人生”、畅达幸福。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徐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