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公交、逛市场、抓扒手……

当年守护过我们的反扒警察哪儿去了?

有些人已经转岗从“反扒”到“反诈” 他们积累的经验,依然让年轻警察受益
青岛晚报 2023年12月16日

一名扒手在指认现场和盗窃的赃物。(资料照片)

市北公安分局的反扒民警当场抓获一名扒手。(资料照片)

市北公安分局民警破获一起诈骗案件,抓获多名违法犯罪嫌疑人。

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提高了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的效率。

民警在研判案件。

  在公交车站等车时,大家望向车来的方向,有人乘机伸出了贼手;在集市的摊位前,大家挑选新鲜水果蔬菜时,有人盯上了你的挎包;为了打击扒窃,青岛公安组建了一支特殊的队伍:反扒警察。30多年来,在商场、集市、车站和公交车上,都留下过他们和扒手搏斗的英勇身影。

  现如今,扒窃犯罪越来越少,很多人想知道,当年那些反扒警察,都去哪儿了?

  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人已是两鬓斑白,却依然守护着青岛人的钱袋子。今年12月,记者走进青岛市公安局市北分局刑侦大队,见证了刑警从“全力反扒”到“专注反诈”的转变,那份历久弥新的坚守——反扒和反诈,都是在争分夺秒。

  1

  为了反扒,

  他在最帅的年纪穿最旧的衣服

  12月10日,哈尔滨路。市北分局刑侦大队反诈中心的办公室内,几名民警围绕在电脑屏幕前,研究一起案件。今年55岁的王永如,是他们当中最年长的。1991年,很多同事还未出生,王永如已经当上了警察。

  “90年代反扒的活儿,比现在要重。”王永如回忆,当时路上没有那么多私家车,也没有地铁,大部分人上班上学都是坐公交;当时大家没有手机,更没有购物网站和APP,逢年过节,集市和商场上客流涌动,扒手有充足的“活动空间”。

  据青岛地方志记载,1987年至2000年,青岛市公安局组建了以公安派出所和刑警为骨干的反扒窃小分队,每年都适时地开展打击扒窃犯罪专项斗争。在每年的新年、春节、啤酒节等重大节日,“五一”和“十一”黄金周旅游高峰期以及其他在青举行的重要会议及重大活动期间,集中组织反扒专项斗争。

  1996年,28岁的王永如开始参加反扒工作。“当时,我也是个小青年,浑身是劲儿。”王永如回忆,就在自己一心想抓小偷时,老警察却告诉他,身为反扒警察,沉着冷静更重要:扒手不是一个人出动,反扒时要观察他的同伙,设法将他们一网打尽;打击犯罪要有证据链,既要捉贼见赃,也要争取受害人的配合;扒手之间会互相交流“经验”,会试图记住警察的相貌,警察要学会乔装打扮……

  干反扒,不仅要穿便衣,还不能穿得太显眼。明明颜值和身材都在“巅峰期”,王永如却只能穿上最普通的外套或者汗衫。时间一长,王永如的衣柜里都是旧衣服,还不能扔掉,因为隔三差五就要换着穿。

  2

  扮啥像啥能讲多地方言,

  曾被扒手当同行

  因为长期奋战在反扒一线,王永如学会了和商贩、司机等各行业的人打交道,熟悉了他们的行话甚至方言。南方口音、东北方言,王永如随口就能来上几句。后来,王永如甚至学会了哑语,同事们有时要询问涉案的聋哑人,经常会请教王永如。

  因为好钻研,王永如逐渐从一名新手成长为扮啥像啥的反扒老手。2000年夏天,王永如在振华路西流庄市场执勤时,被一名女扒手当成了“同行”,双方还聊了几句。“我一直跟着她,当她拎走一个买菜的老太太的包时,我一把将她抓住。”王永如回忆,当自己亮明身份时,扒手一下子瘫软在地,直言自己“行走江湖”数十年,愣是没看出来王永如是反扒警察。

  2000年之后,有手机的人越来越多,手机也成了扒手的目标。由于体积小、价值大,一旦扒手偷了手机被抓,会有较重的处罚,有的扒手会狗急跳墙。2004年秋天,一名扒手在温州路扒窃手机时被受害人发现,动手伤人后逃跑。为了打掉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公安机关立下军令状,要在10天内破案抓人。

  “那段时间,我们每天早晨一起床,就要盯着他的照片看上一阵。5时半出门后,我们在各个公交车站等他。”王永如称,早出晚归虽然疲惫,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五天,他在公交车站和这名扒手打了个照面,立刻上前将其按倒。

  3

  电诈取代扒窃成最大威胁,

  新老警察携手“亮剑”

  2008年,王永如进入不惑之年时,青岛公安迎来了大规模新鲜血液的补充: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通过招考,加入了青岛的公安队伍。时年22岁的李永伦,就是其中一员。

  李永伦刚入警时,街面违法犯罪已经大幅减少,但盗窃案件还是时有发生。李永伦起初工作的派出所辖区是原四方区平安路、杭州路一带的老城区,这些地方大多是临街的开放式楼院,大多数居民都是坐公交车出行,这些,都给了小偷和扒手可乘之机。在一次又一次的案件办理过程中,李永伦逐渐成长。

  2008年以来,全市扒窃案件大幅下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公安机关提升了街面见警率,青岛的街头监控越来越多,对不法分子形成了重大震慑,不仅是扒窃,其他街面案件也开始大幅下降,随着手机智能化、移动互联支付的普及,很多人习惯了出行时盯着手机,还不带现金,扒手压根没有机会下手——扒窃犯罪的空间,被最大程度挤压。

  2010年开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在侵财类犯罪中的比例不断升高,逐渐取代了扒窃。警校刑侦专业科班出身的李永伦见证了这个过程:他的工作重心日渐转向了打击电诈。虽然类似案件的侦办难度较大,但公安机关从未放松对电诈的打击。“重金求子”“冒充公检法”“登录网站领奖”,各类电诈手段层出不穷。

  “最早的电信网络诈骗,全国各地都有。”李永伦回忆,随着公安机关重拳出击,电诈开始集中在南方沿海省份;随着打击力度进一步加大,这些诈骗逐渐转移到境外柬埔寨、菲律宾一带,2020年开始,又陆续集中在缅北。

  年轻的李永伦在成长时,王永如依然坚持在刑侦一线。

  4

  “无论是扒手还是骗子,

  都在琢磨人的弱点”

  “远程”“非接触式”是电诈犯罪的两大特点,也是侦办难度大的原因。要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不能只靠传统的案件侦办方式。通话记录、资金流、人员轨迹……要和骗子周旋,警察要掌握的新技能很多,“80后”的李永伦在学习,“60后”的王永如也在学习。

  “骗子会用电脑,懂网络,我们也要熟练掌握。”在市北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李永伦和王永如两代警察的经验开始交织:王永如抓过的扒手,熟知每条公交线路上企业发工资的时间,知道受害人发了工资会去哪里逛街;李永伦要对付的电诈分子,会编造话术,去琢磨接听电话的受害人的心态。在刑警看来,无论是扒手还是骗子,都是在琢磨人性疏于防备的弱点。

  跨境人员输送、贩卖个人信息、网络技术支持、涉案资金转移……电诈犯罪,如今形成一个严密的上下游产业链。寄生在这个产业链上的不法分子经常利用专业知识和警方周旋。可对于产业链来说,王永如已经不陌生。

  20多年前参与反扒时,王永如就发现扒窃也有产业链:有专门收来路不明手机的、有专门拆解手机卖零件的、还有人把零部件通过各种渠道贩卖到外省。“反扒,不能只是抓扒手,我们也要研究相关规律,有针对性打击。”王永如说。

  如今,李永伦已经是市北刑侦大队四中队的中队长。虽然已走上领导岗位,但李永伦一有空就会向王永如这样的老警察请教。当然,王永如也会毫无保留地将自己三十多年累积的经验分享给李永伦。

  5

  守护钱袋子,

  反扒反诈都是在争分夺秒

  12月5日上午,秦女士将一面锦旗送到市北公安分局刑事侦查大队,感谢民警帮她避免了两万多元的损失。

  11月15日下午1时许,刑侦大队反诈中心接到指令,秦女士接听了诈骗电话,被骗风险极高。反诈中心两名民警立即联系秦女士,告知她见到民警前不要进行任何转账操作,随后赶到延吉路,当面劝阻了秦女士。

  “她在10分钟前接到一个陌生电话,骗子说她办理了一笔‘百万保障’业务,如不及时关停,会持续扣款,向她索要了的银行卡号和密码。”民警感叹,反诈和反扒一样,都是在保护群众的钱袋子:反扒,守护的是看得见的钱包、手机、现金等财物;反诈保护的是看不见的资金流。但无论反扒还是反诈,都是争分夺秒。

  秦女士当天接到的劝阻电话,是全青岛市每年打出的数百万个劝阻电话之一。记者从青岛市公安局了解到,今年1到10月,全市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案件5120多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490多名,超过13.59亿元资金被及时冻结。

  “前10个月,我们在反诈工作中,劝阻了近40万人次。”市北公安分局反诈民警告诉记者,这个数字意味着,每天1000多次的争分夺秒。

  6

  “只要有人敢犯罪,

  决不能让他跑了”

  今年8月,一部以反电诈为主题的电影《孤注一掷》热映。电影中集中抓捕涉案人员的一幕,让观众印象深刻。今年10月,王永如也在西南边陲参加了类似的一次抓捕。

  “那是一栋三层小楼。”王永如说,公安机关经过摸排,确认以“直播赌石”方式诈骗的不法分子隐藏在里面。在当地警方的协助下,王永如和同事们包围小楼后进行现场分工,封锁了所有可能的出口,随后冲进屋内,一举将17名涉嫌参与诈骗的不法分子抓获。

  在王永如和李永伦两代刑警精准打击违法犯罪的背后,是警务科技的迭代发展,更是一代又一代警察向科技要战力,提高执法办案效率。

  2006年,从警近20年的马蕴红被调入市北刑侦大队,负责追逃工作。信息研判、抓捕、审讯……马蕴红,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协助下,总结出一套独有的信息研判绝招。

  在10年的追逃工作中,马蕴红和同事们每年抓获三百多名违法犯罪嫌疑人。2016年,市北分局反诈中心组建,马蕴红从追逃转入了反诈,当年的追逃经历,给她现在的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无论何时,我们始终相信,只要有人敢犯罪,决不能让他跑了。”马蕴红说出这句话时,王永如和李永伦,又在背后开始讨论案件。

  一名警察一本书,反扒老警察的职业生涯,有了新篇章。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首席记者 刘卓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