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204大沽河特大桥完工。
本报12月12日讯 12月12日上午,国道204大沽河桥梁工程项目完工仪式顺利举行,青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坚行动又一重点项目成果落地,工程于2021年5月开工建设,经过31个月紧张施工,顺利提前建成完工,具备通车条件。
国道204大沽河桥梁工程是中心城区北部快速通道的先行实施段,位于胶州市胶东街道,建设单位为青岛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桥梁全长3.4公里,概算投资18.8亿元,按照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标准宽度57米,最大宽度68.5米,双向十车道,是目前国内最宽的单体公路桥梁,国道204和中心城区北部快速通道在此汇合共线跨越大沽河。
近年来,随着胶东国际机场转场运营,区域交通承载量需求激增,原大沽河桥已不能满足高效通行的需求,新建大沽河特大桥高架跨越多条地面道路,与旧桥通行相比,通行减少5个红绿灯,通行速度由原来40-60km/h直接提升到80-100km/h,大幅提升胶东国际机场周边综合立体交通网全天候通行保障能力。
该项目坚持创新优先,在科技创新和项目管理等方面勇于突破,取得丰硕成果。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9项,山东省省部级工法1项,青岛市市级工法3项、科学技术奖1项,荣获科技建造示范工程。邀请行业知名专家学者多次莅临现场座谈授课,服务企业提升质量;开展“工匠日”“质量月”等专题活动,聚力打造精品工程。积极开展平安工地建设,全体参建人员深入贯彻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法规、条例,2021年、2022年连续获评青岛市“平安工地”示范工程,2022年获得山东省“平安工地省级示范工程”。
该项目通过BIM技术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应用,实现各阶段多元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及有效传递,构建架构开放、核心要素齐全的数字桥梁,打造省内BIM技术应用样板工程。设计阶段以数字化的设计手段,多专业协同设计,采用参数化的方式进行BIM正向设计,形成了全桥的BIM模型。建设阶段基于BIM模型搭建管理平台,提出并运用“BIM+工作法”,综合把控项目质量、安全、进度、文明施工等各项工作,实现项目数字化、智慧化管理。未来的养护阶段将通过“数字化交付”的方式,继承设计及施工阶段的全部数据成果,基于三维模型进行构件信息标识、准确掌握各类信息,为养护决策提供辅助,进一步提升青岛公路数字化管理水平。项目先后荣获BIM类示范工程、龙图杯第十一届全国BIM大赛三等奖、市政杯BIM应用技能大赛优秀成果奖。
下一步,国道204大沽河特大桥将视中北通道胶州段建设情况适时开放通行,必将进一步完善大沽河区域骨架路网,优化胶东国际机场和临空经济区集疏运体系。随着与之相连的中心城区北部快速通道胶州段、城阳段等陆续完工,届时必将有力完善青岛市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体系,进一步增强青岛市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徐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