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黎
“不辅导作业母慈子孝,一辅导作业鸡飞狗跳”。吐槽娃写作业已经成为家长群最容易触发共鸣的话题,就连明星家长也逃不过辅导孩子作业的命运,因《我爱我家》饰演“贾圆圆”而出名的女星关凌前不久就因为辅导两个孩子的作业,深夜心脏难受紧急就医。有家长在评论区留言:这是“全国妈妈的痛”。
作业,《辞海》解释为“为完成生产、学习等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而《教育大辞典》则把完成学习任务的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大类。课堂作业是教师在上课时布置学生当堂操练的各种练习,课外作业是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是检测学生是否学会课上知识点的一种方法。独立完成,这是课外作业的基本要求。
家长辅导作业并不科学,这一点被专家们反复强调。一方面,被辅导的作业可能会偏离学习目标,学生应该通过自主学习和练习来获得知识和技能,而不是依赖外部帮助。如果学生依赖家长的辅导完成作业,可能会错过学习的重要步骤,从而无法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辅导作业容易引发亲子关系矛盾,家长在做好父母的职责之外,还要扮演教师的角色,花费额外的时间和精力来辅导作业,与“双减”目标相悖。再者,辅导作业也是个“技术活”,当孩子到了初中阶段,很少有家长能跟随孩子的学习进度辅导全科作业,往往是一边在孩子面前假装淡定,一边上网四处求助搜答案。
在青岛一中校园开放日期间,有家长谈及自己给初中三年级的孩子辅导数学作业,一中校长严贤付马上对这种行为进行纠正。他举了个例子:家长辅导作业,可能是教给孩子一个解题办法,可这个办法并不一定是“最优解”,不一定能高效解决这一类所有的题目。这也是为什么家长不断讲题,孩子却依旧不会做题的原因。而老师在课堂上讲题是基于教学大纲,符合孩子的学习进度和接受能力,并且能优化归类。
辅导作业令家长崩溃,为何还要辅导?因为孩子在做家庭作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及时解决。在“双减”政策实施后,各地也陆续出台过作业改革的措施。2021年,青岛市教育局印发《青岛市义务教育学校减轻学生负担工作实施方案》推进作业管理改革,提出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的要求。近年来,教育部门不断优化教学方式,通过提高课堂效率和分层作业等方式,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学生寻找“最近的发展区间”。
在全国推广课后延时服务的大背景下,小学生的大部分作业能在学校完成,但只要有带回家的作业,孩子就可能有疑问。如果家长放任不管,第二天作业就可能无法及时上交,孩子大概率还会把小问题拖成“大疙瘩”。而如果家长插手,就得联系任课老师或者自己硬着头皮上阵。实际上,放学后家长并不愿意频繁联系老师,多数都是“自己的娃自己想办法”。
青岛有学校已作出探索:建立学习小组,细分到每一个科目,由学习水平相近的5-10名同学建立学习群,有问题的同学可以请家长把题目发到学习群,大家讨论解决,不明白的再留到第二天请教任课老师。教育界流行这样一条定律:听一遍不如抄一遍,抄一遍不如做一遍,做一遍不如讲一遍。学生之间讨论讲解的过程是对课上知识的梳理,给同学讲题虽然花费时间,但锻炼的是自己的思维能力,巩固的是自己的知识结构,可谓一举两得。还有的学校通过智慧教育的方式来解决学生遇到的作业难题,学生在学习移动终端上提出问题,老师轮流值班解答疑惑。
作业作为媒介,联系并推动着师生、家校以及亲子之间的关系。日常性的作业如何更为科学合理,如何畅通各种解答渠道,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