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余瑞新
2023年的进度条即将拉满,回望这一年——新建的楼院凉亭下,老人们搬着马扎子晒太阳、话家常;新开办的学校里,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传出;彩虹健身步道上,青年们悠闲慢跑,尽享彩色“多巴胺”的梦幻;浮山森林公园里,草坪交响音乐会上乐曲悠扬,围观者近距离感受自然与音乐碰撞带来的视觉、听觉盛宴;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里,游人穿梭,领略老建筑里的新时尚。
一幅幅生动的图景,恰是对区办实事落地有声的现实回应。记者自市北区获悉,今年,市北区把“补短板、提品质”作为民生工作的主线,确定10件40项区办实事,目前已全部完成,圆满收官。
高质效完成5.2万户老旧街区改造
大连支路7号院是辽宁路街道2023年老旧楼院改造项目之一。在广泛征集居民意见需求的基础上,街道为楼院加装外墙保温、重整地面铺装、更新更换老化室外下水管道、设置非机动车停车位和晾衣架等便民设施,全面满足居民生活基础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在基础设施规范化改造的过程中,街道还结合楼院周边学校多的特点,确定了航天主题楼院科普彩绘,打造市北区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老旧街区改造是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今年,和大连支路7号院一样焕新的市北老旧楼院达1017栋,惠及群众约5.2万户,改造范围和面积居青岛各区市之首,惠及居民数量占全市老旧街区改造居民的一半以上。尊重民意是老旧楼院改造的前提,也是改造工作改到“心坎上”的关键所在。为此,市北区坚持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鼓励小区居民全过程参与,确保实事做实、好事办好,努力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市北区总面积6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110万人,是典型的人口大区、民生大区。如何让民生保障更加精准有力?
在社会救助方面,市北区建立响应迅速、程序简化、服务暖心的救助模式,今年以来累计救助低保、特困等弱势群体13.6万人、发放资金补贴1.4亿元,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780余人次,重度困难残疾人托养服务实现全覆盖,确保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享尽享。
在稳就业方面,开展“社区微业”“乐业市北”等活动,组建1314名就业人才服务专员队伍,举办各类招聘活动160余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26万人,扶持创业约6000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在关怀照护“一老一小”方面,对300余户特需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完成59处养老服务中心、站点改造升级,助餐场所达到68家,新增助医、托养等多元服务,累计开展老年人免费查体10万余人次,基本建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加快提升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幼儿园开办托班37家,成立全市首家“医育结合型”托育机构。
新开办6所学校及幼儿园,新增学位5300余个
继今年6月竣工交付育新小学、同德小学、中央商务区实验学校后,近日,万科未来城配套45班九年一贯制学校及12班幼儿园、人民路295号小学两所新建学校迎来主体封顶,预计明年投入使用,将提供学位3200余个。
“市北区作为主城核心区,人口密度大,每年净流入学生稳定增长。目前,全区义务教育中小学共计92所,在校生10万人,肩负着‘有学上’和‘上好学’的双重压力。”市北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罗东介绍,今年以来,市北区新开办育新小学、同德小学等6所学校及幼儿园,新增学位5300余个,启元教育集团大沙路学校、劲松三路小学等5所开工在建的学校将于2025年前陆续交付使用,有效满足适龄儿童入学需求。
和教育同样备受市民关注的还有医疗。12月26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二期项目正式启用。作为山东省“补短板、强弱项”及青岛市“项目落地年”重点突破项目,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二期项目建设是今年市北区引入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关键动作。该项目总建筑面积28.38万平方米,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新建医疗综合楼(地上16层,地下3层)、立体停车库及相关配套设施,设置床位1104张。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位于交通要道合肥路上,医院日均就诊量约4000人次,现有泊位500余个,停车位远少于实际停车需求,近两年停车问题愈加突出,医院周边道路交通拥堵,影响居民就医和出行。二期项目紧临一期,不仅扩充了办院空间,其新建的两个智能立体停车库,提供智能车位1696个,总车位达2320个,极大缓解这一区域的停车压力。
在文体生活方面,市北区的发展也可圈可点。今年以来,已完成区图书馆改扩建,联合中央音乐学院将广兴里打造成为艺术里院文化体验中心,打造城市书房、庭院演艺等文化艺术载体35处,台东记忆馆、大鲍岛里院记忆博物馆建成开放;加快弘诚体育场、滨海文化体育中心等一批文体设施建设。已累计安装、更新体育健身器材1300件,举办“乐艺市北”嘉年华、时尚体育节等各类文体活动5000余场次,文体生活亮点纷呈。
建成微更新项目140余个,完成11处山头公园整治
12月26日零点,重庆高架路主线及九对匝道实现“当年开工、当年通车”。重庆高架路南起山东路,北至仙山路,全长17.7公里,是城市南北交通运输的“新动脉”。该项目涉及的居民住宅征收任务几乎全都集中在南段市北辖区范围内,海伦路街道更是承担整个工程住宅征收任务总量的9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主战场、主阵地。
时间回拨至5月18日,该项目正式开启被征收楼座签约工作。一大早,海伦路街道征收现场办公室人潮涌动,仅签约期首日便完成签约252户,一天内创造市级重点项目首日两楼清零、单日签约率破90%两项纪录。这和市北区未雨绸缪、谋定在前密切相关——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现场调度、顶格协调,分管区领导领题包干、高位推动,海伦路街道与市北区城建局、市北法院、市北区房管中心、市北公证处等相关部门并肩作战、密切配合,调度、走访、约谈、答疑,每个环节都反复推敲。
正是“困难面前豁得出去、关键时刻冲得上来”的担当作为,让市北区加速“更新”。
今年以来,市北区四大重点片区亮点纷呈——邮轮港区启动区全面开工,“世界之眼”等9个在建项目高效推进、山港航运金融中心主体封顶、中港湾周边区域完成环境提升、新打造餐饮集市和海湾广场、邮轮旅游正式拔锚复航;历史城区累计完成18.5万平方米建筑保护修缮,建成启用全市首个集交通、公园、景观为一体的浮岛公园,大鲍岛文化旅游休闲街区成功获评第三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台东步行街全面完成台东三路主街和登州路啤酒街改造,成功入围第三批“全国示范步行街”;老四方工业区统筹推进雁山科技生态城、生命健康科技智造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高标准打造“后海”一线风貌,展现产城融合、环境靓丽的滨海新形象。
城区形象明显提升。河西、盐滩片区居民住宅签约拆除,实现城中村清零;累计拆除各类违建40余万平方米;因地制宜建成微更新项目140余个。全面完成11处山头公园整治提升,浮山公园、太平山公园、齐鲁康体公园一期建成开放,启动李村河张村河综合治理工程,沿胶州湾东岸岸线建成4.8公里滨海步道,为广大市民提供了高品质的休闲健身空间。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下一步,市北区将始终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全面抓细抓实社会民生各项工作,加快建设繁荣美丽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区,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