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凯
即墨区拥有各类经营主体30余万家,解决相关投诉举报一直是个难题。即墨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把开展主题教育同市场监管领域精准化监管结合起来,借助数据整合、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依托综合智慧监管平台打造投诉举报管理应用场景,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有效提高了投诉举报工作处置效率和群众满意率。“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们共收转并处置各类投诉举报2万余件,通过采取健全机制、常态回访、调度督导、以案促学、高效处置等举措,调查处理办结率、回复率均为100%。”即墨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应急协调科科长王红英说。
这是青岛以严的基调推动检视整改见行见效的生动案例。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各级党组织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着力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聚力攻坚破解高质量发展难点堵点,以整改实效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各区市查摆问题349个,制定整改措施1837条,梳理确定专项整治事项185个,制定整改措施1248条,以台账式管理、项目化推进、销号式落实,确保专项整治见底到位。
上下联动,合力整改
抓实整改需要上下联动。青岛印发《关于建立“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上下联动整改问题清单的通知》,指导各区市、市属功能区深入查摆需要市直各单位从源头上加以解决的、单靠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建立“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上下联动整改问题清单。市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问题清单,向相关市直责任单位下发7个“督办单”,推动问题上下联动解决。目前,已梳理确定问题10个,涉及市直单位7家,督促制定整改措施17条。
城阳区从“上级点、下级提、自己找、外部访”入手,广泛征求意见,建立问题清单,确定区级问题20个、各单位问题290个。梳理“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问题,对承接上级的专项整治事项,建立“包联负责”机制,按照“谁负责、谁解决”原则,明确8名区级领导牵头,形成9个专项整治方案,压实整改责任。
在上下联动基础上,各区市统筹各方力量共同发力,推动检视整改抓紧抓实。市南区针对高龄补贴发放不规范等问题,组织审计、民政等部门协同联动,发出纪检监察建议6份,推动职能部门优化流程机制7项,聘请8名党风政风观察员进行评估。
开门整改,跟踪问效
10月30日,全市农村集体“三资”侵占挪用专项整治动员部署会议暨工作专班第一次会议召开,对做好农村集体“三资”侵占挪用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据悉,青岛聚焦11项专项整治任务,每项整治任务都制定印发了整治方案,明确分管市领导和牵头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工作机制,实行台账式管理、销号式落实。同时督促各区市、市属功能区对照各自确定的专项整治任务,拿出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明确整治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状,一项一项抓好落实。
公开是最好的动员,也是最好的监督。青岛以媒体公开强化社会监督,在《青岛日报》公布185个专项整治事项、举报受理方式,在政务网站、各区市微信公众号增设举报专区,把专项整治置于社会和群众监督之下。11月2日,针对营商环境问题专项整治中信息化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青岛上线“全市服务企业统一平台”。该平台整合惠企政策发布兑现、融资服务、诉求办理等涉企服务平台功能,为企业提供精准化、常态化、长效化服务,成为开门整改的新尝试。
盯住不放,一抓到底
盯住不放、动真碰硬、一抓到底。青岛对问题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动态更新,对重点整改事项及时下发“督办单”,进行跟踪督办,能改的马上改,一时解决不了的明确具体措施、整改时限,确保整改到位。区市、市属功能区层面,指导各区市、市属功能区聚焦群众反映强烈、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聚焦巡视巡察中发现、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精准确定专项整治事项。
针对检视整改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李沧区坚持出实招、解难题、见成效。制定问题清单354项,并及时进行动态更新,对150余项需多部门协同解决的问题,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牵头单位、配合单位,定期沟通进展。出台《关于护航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各相关部门单位协作配合的工作制度》,推动全区42个部门强化协作配合,解决重点问题43个。同时,注重强化跟踪管理,建立“小组交办、专员速办、回访查办、不满重办、考核督办”问题整改闭环管理模式。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对已完成的12个整改问题及民生事项,通过座谈交流、查阅资料、实地查看等方式,现场检验整改质量,对认定不符合销号条件的问题责令重新整改。
此外,青岛正统筹推进建章立制。注重“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指导各区市、市属功能区对反复出现的问题从制度上找原因,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补齐制度短板,把“解决一件事”升格为“解决一类事”。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完善工作机制和措施办法,青岛正努力以整改整治新成效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