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01:首版
~~~
~~~邓云锋出席并讲话
在生命健康、经略海洋、先进制造等多个领域实现突破,建设东北亚最具影响力的基因科技创新中心~~~
赵豪志调研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时强调~~~
■加快城市更新建设 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今年青岛低效片区(园区)加快新兴基础设施建设,新开建67个产业项目,虚拟现实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12个项目已竣工投用
~~~
~~~2万余种产品参展,3万余名采购商和专业观众到会洽谈交流,观展人数达15万余人次
千方百计揽才 关怀备至留才

  本报评论员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城市最大的动能,是城市发展最深厚的底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是渴求人才也是成就人才的光荣事业,必须有源源不断的人才作支撑,实现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

  时下,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旺季,也是城市引才留才的黄金时期。举办2023青岛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周暨第二十三届“蓝洽会”,向全球发出“求贤令”;密集开展80多场招才引智名校行活动,联合26所在青高校举办近百场专场招聘会,吸引大学生来青、留青……一段时间以来,各级各有关部门主动出击、精准发力,千方百计揽才,关怀备至留才,推动全市招才引智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下一步,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持续下大气力引进、培养、留住人才,着力构建一流人才发展生态,以人才优势赢得发展优势。

  要加大人才引育力度。人才资源是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源。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既要“引得进”,也要“育得好”。工作中,我们要把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统筹起来,持续开展好“青聚英才”八大招才引智系列活动,扎实推进“青岛菁英”工程、“未来之星”工程等重点人才工程,确保人才引育取得更大实效。在人才招引上,要坚持需求导向,注重产才融合,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卡脖子”技术领域以及24条重点产业链等,建立海内外“高精尖缺”重点人才引进清单,实现精准引才;要拓宽招引渠道,既用好市场手段招引优秀人才,又持续放大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周、“蓝洽会”等品牌效应,不断提升城市人才吸引力。在人才培育上,要强化高校主阵地作用,鼓励支持在青高校优化学科专业设置,从供给端培养一批产业所需、企业所盼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要加强各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各行业拔尖人才,推动职业教育更加紧密地对接全市重点产业,打造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要做好人才用留文章。人才以用为本,“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只有为人才成长培植沃土、提供环境、搭建平台,才能涵养好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工作中,我们要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破除人才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聚焦用好人才,要坚持唯才是举,坚决破除论资排辈的人才使用方式,用好“揭榜挂帅”机制,让各类人才充分释放潜能;要创新人才评价体系,推广按薪定才、以赛选才、自主荐才,真正做到评价凭能力、看业绩、比贡献。聚焦留住人才,要坚持以人才需求为中心,着力解决好人才创新创业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以周到服务构建一流人才生态。如,在政策赋能方面,优化人才政策兑现流程,简化办事环节,让人才感到方便、快捷、有温度;在服务赋能方面,持续推进“无感”服务,解决好人才关心的税、学、医、房等“关键事”,为人才创新创业解除后顾之忧。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新征程上,只要我们广开进贤之路,择天下英才而育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就一定会不断增强人才对城市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不断汇聚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携手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崭新篇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首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青岛日报聚焦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要闻·专题
   第06版:未来教育
   第07版:未来教育
   第08版:专版
   第09版:艺术青岛
   第10版:艺术青岛
   第11版:青报读书周刊
   第12版:琴岛
最可靠的主心骨,最可爱的人民
山东省智慧教育研讨会在青举办
青岛华大:七年深耕,不断“增殖”
加快完善交通路网体系 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精细推进片区建设,以好环境导入新产业
千方百计揽才 关怀备至留才
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青闭幕
青岛日报首版01千方百计揽才 关怀备至留才 2023-11-13 2 2023年11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