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能源集团:与城共进,为城市发展注入“青能力量”

青岛日报 2025年02月28日

青岛日报2025年02月28日版面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为认真落实青岛市“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部署,紧密结合青岛市2025年十个方面“聚力攻坚求实效”重点工作要求,青岛能源集团将2025年度工作主题确立为“强基创效 改革发展”,明确了“16513”工作思路,为全年工作推进确立了明确的路线图和施工图。青岛能源集团上下思想统一、行动迅速,全力以赴抢开局、抓落实,从保暖保供的调度中心、巡检现场,到城市更新的设计单位、建设工地,广大干部职工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迅速投入到企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中,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全力以赴奋战“开门红”。

2024年,青岛能源集团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面发挥青岛市能源产业“主力军”作用,沉着应对“煤改气”后供热成本大幅上升挑战,实施一揽子减亏增利举措,实现止损企稳、稳中向好发展。完成国内“首单”燃热数据资产入表,首次通过AA+主体信用评级,进入青岛企业综合100强、服务企业收入50强。

城市担当创优服务

“双供双保”提效显著

青岛能源集团始终致力于发挥能源对宜居城市的赋能作用,在2024—2025年供热季中,提出并践行“科学调度、安全平稳、反应迅捷、处置到位、温暖到家、群众满意”的总目标,建立“1355”工作机制,组建由集团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领导班子全员参加的“一个指挥部、五个工作组、五支突击队”,在集团党委统一领导下,气源、生产、服务三个方面协同发力,凝聚起“双供双保”的最大合力。

围绕优良工程、优质产品、优好服务全力打造“三优服务”模式,深入开展“三深入三优化三提升”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凭借24小时服务热线96556、42个标准化服务窗口和国内同行业首批推出的1307个服务管家网格团队,集团构建起全域统筹的能源服务“便民圈”,政务热线“三率一量”实现三升一降,各项指标均位居青岛市同行业首位。

持续夯实“本质安全”体系,立体式、智慧化安全巡检系统“上岗备勤”,燃气室外管网泄漏自查率提升至90.48%,室内安检隐患发现率从78.31%提高到91.60%,均达国内领先水平。

城市保障坚强有力

供应体系不断升级

2024年,青岛能源集团持续推动城市能源供给谋新求变。

供气端持续延链,投资21.6亿元取得中石化董家口LNG接收站20%股权,取得220万吨LNG接卸能力和1.47亿立方米储气能力,燃气输送能力提高36亿立方米;成功投运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现有中压及以上燃气管道2780余公里,主城区形成“三线入青”供气保障格局;作为国家管网与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联通、调压关键枢纽的张应分输站项目也已正式开工建设,为下游供气提供了更稳定的保障。

供热端加快强链,通过主城区“煤改气”,热源供热能力裕量达到40%,入网供热面积达到1.52亿平方米;启动最大规模老旧管网改造项目,组织掘路50条,完成供热管网改造82.49公里、燃气管网改造47.93公里,管网故障同比下降50%以上,主城区初步形成供热“一张网”。

同时,基本完成市内三区“汽改水”任务,实现了市区供热区域内12个热源点的互联互通,完成互保区域达1700万平方米,在上游热源、管网出现故障时,第一时间主动将联网双保区域切换为自有燃气热源保供,保障了主城区3000余万平方米、40余万用户持续“无感”用热,供热保障率达到99.95%,实现了体系化保障、精细化供给,充分发挥了能源“主力军”作用。

城市更新创新发展

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2024年,青岛能源集团加快能源产业绿色转型步伐。李村河、小涧西等多个低碳低成本热源替代项目加速实施,核热入青、远海风电等未来产业加速布局,煤、气、风、光、水、核等多种业态融合发展,绿色能源占比稳步增长,多元化、低碳化、低成本新型能源供给体系加快形成。

加快能源新质生产力培育,青岛能源集团与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共建“清洁能源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目前,青岛能源集团所属科技型中小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能源物联网平台入选中国智慧城市先锋榜优秀案例,研发投入强度超过国内行业平均水平。

在城市更新领域,青岛能源集团将多个低效场站成功引入城市更新头部企业,推动其向地标性园区转型。开创“传统场站+新型业态”融合的闲置土地城市更新“青能”模式,成功运营“青岛能源·中联运动广场”,加快开建“心动里”城市潮流运动社交公园,两处园区带动社会资本投资约8800万元,预计全年拉动消费超5亿元,解决就业2000人以上。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今天的青岛,正行进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的“关键时期”。下一步,青岛能源集团将坚决贯彻落实青岛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密围绕城市发展进程,以项目建设为着力点,加快培育以“风光核热”未来能源产业项目为代表的能源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动城市保障更加有力,产业发展更加壮大,安全运营更加平稳,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能力量”。

(贾 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