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地方优势,发展青岛农业新质生产力

青岛日报 2025年02月16日

青岛日报2025年02月16日版面

刘振磊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重托和厚望,作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青岛应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抓好落实乡村振兴主体责任,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

青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地方优势

第一,青岛具有发展设施农业的坚实基础。青岛在发展“三高”农业方面能够引领全省风气之先。截至2024年年底,青岛设施种植面积达52.6万亩,建成规模化养殖场2700多家、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1处,成功获评全国首批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在稳产保供、技术应用、机制模式创新等方面,均居于全国同类城市领先水平。设施农业为农业标准化生产开辟了广阔空间。通过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推动农业生产的规范化、规模化和优质化,辅以源头质量检测管控,农业标准化水平稳步提高。近年来,青岛累计制定、修订农业地方标准和农业技术规范290项,建成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200多个,苹果、茶叶等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率已达到73%。

第二,青岛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优越资源禀赋。首先,青岛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青岛拥有1.2万平方公里近海海域面积、1000多种海洋生物资源,滩涂广阔,水质肥沃,为发展海水养殖、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提供了优越的自然基础条件。青岛聚集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涉海科研院校、一半以上的涉渔工程院院士,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和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海洋水产育种创新能力得天独厚。其次,青岛农业特色产品品牌体系初步形成。截至2024年年底,青岛拥有省、市知名农产品品牌分别达到58个、227个。其中,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54个,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69个;胶州大白菜、平度大花生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青岛农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连续五年入围全国十强。

第三,外向型农业为青岛农业提质增效提供了市场保证。凭借发达的农业产业基础及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青岛农产品出口足迹遍及全球173个国家及地区,农产品出口额已连续十年稳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目前,青岛拥有1088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和355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形成农产品加工业和畜牧业2条千亿级集群产业链,粮油、水产品等8条百亿级优势产业链,成为推动青岛农产品出口的坚实基础。在蔬菜出口领域,2024年青岛全年蔬菜出口量约250万吨,占全国蔬菜出口总量的26%。其中,胶州市辣椒制品出口量占全国80%以上,平度市泡菜出口占韩国市场的60%以上。

青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

创新引领,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充分利用现代生物、信息、工程技术集成,加快推进设施农业的集约化、智慧化转型,以国家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为抓手,辐射带动半岛地区农业再上新台阶。一方面,牢固树立企业主体地位,以专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为引领,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继续坚持市场导向、政府引导,引进培育更多设施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先进设施农业技术成果在青岛落地转化,进而形成规模优势和区域特色,引领设施农业创新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农民职业化培训,提升农民科学种养能力,培育特色职业农民队伍,推动设施农业提质升级。依托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平台开发、运营职业农民培训课程,同时大力普及田间学校、庄户学堂等面对面培训模式,注重实践技能操作训练,提高农技培训的专业性、互动性和可得性。

经略海洋,加快建设“海上粮仓”。突出海洋水产种业创新引领主线。充分发挥青岛海洋水产科研优势,通过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等协同创新平台,有效整合驻青海洋水产种业人才力量,重点突破海洋生物育种、海洋牧场建设、海洋食品加工等关键技术,提高“海上粮仓”科技含量。加强政策配套,以科技创新需求为指引,强化产业、资金和人才全链条整合,做实海洋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努力打造国家水产种业北方繁育基地。发展优势互补的深远海水产养殖模式。充分利用黄海冷水团的区位优势,加快建设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强化陆基繁育与深远海养殖产业配套衔接,通过固定式深远海养殖平台与游弋式工船养殖平台的优势互补,加快“深蓝”“国信”系列养殖装备投用,支持国信等大型企业积累船舶建造、设备运营、海上作业全流程经验,为海水养殖走向深蓝提供成功经营范式。

因地制宜,加快发展特色农业。首先,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控制能力。充分利用设施农业技术集成度高的优势,大力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将数字农业与特色农业生产强强结合,发掘地方优质农产品,以数字技术强化生产质量、流通效率和质量安全管理,整合农业农村大数据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农业农村“智慧大脑”,将质量控制拓展到生产环节全流程,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数字化监管体系。其次,加快建设农业品牌强市。以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引领农业品牌建设,推动建立具有鲜明区域特色、产品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地方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强化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创建自主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加强对青岛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的动态监管,强化定期评估复核和公开发布制度,进一步强化退出机制,提高农产品品牌的公信力。

巩固提升,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发挥青岛毗邻日韩、陆海空交流便捷优势,有针对性地加强农产品宣传推介,不断拓展农产品出口目的地。以胶州、平度和莱西三个省级农产品出口产业集聚区为支撑,以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企业为龙头,打造外向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通过不断优化外商投资政策,吸引国际知名企业落户青岛,积极引进国内外资本和先进技术,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在蔬菜、水产品、水果等出口拳头产品的生产、包装和储运方面,强化标准化建设和国际认证认可,提高产品出口附加值,推动农业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充分利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贸易便利化和原产地规则,加强成员国国别研究,精准识别不同市场农产品需求,积极打造RCEP中国北方农产品出口基地和进口农产品营销中心。

(作者单位:青岛市社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