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民政局:用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

青岛日报 2025年02月10日

  ■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带领老人做手指操。

  ■在李沧区沧口街道永青苑社区绿君源助老食堂,老年人正在挑选菜品。 张 鹰 摄

  ■胶州市开展“困难群众社会救助集中申报日”政策宣传服务活动。

  ■“爱在青岛 公益相伴”青岛福彩助力婚俗文化展演。

  ■城阳区城阳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照护人员为老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政工作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

  去年以来,青岛市民政局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聚焦“急难愁盼”优服务,深化改革创新惠民生,社会救助保障提标扩面、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老年助餐服务方便可及、公益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用实实在在的民生“温度”来标注市民可感可知的幸福“刻度”。

  创新实施“大救助”,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对于家住崂山区王哥庄街道的媛媛来说,她可感可知的幸福“刻度”,来自从学习到成长再到就业过程中得到的“全流程”帮扶。

  媛媛自幼失去父母,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由于身体原因长期卧病在床,家里的里里外外全部由奶奶一个人承担,对媛媛的教育无暇顾及。

  在崂山区对困难群众的需求摸排中,媛媛成为重点关注对象。考虑到媛媛的教育问题,崂山区“全心”成长社会心理救助项目通过链接资源,除了帮媛媛克服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外,还给予她全方位的帮助:看到媛媛的房间简陋破旧,就链接了“幸福小屋”微改造项目,为她提供全新的学习书桌、床铺,让她拥有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考虑到媛媛没有家长辅导作业,就从大学生志愿团队里面链接辅导资源,来自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的大学生定期为媛媛提供学业辅导;结合媛媛的个人兴趣以及就业方向,链接志愿报考机构为其填报了医学牙科专业,让孩子有一个更好的就业前途……

  通过多方链接社会组织、志愿团队的资源,崂山区实施了困难群众“全心”成长社会心理救助项目、“爱助困境老人”救助项目、低保儿童“微心愿”项目和图书免费借阅服务、“众创+”救助项目等诸多服务项目,并且根据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各项目之间也实现了“全联通”,可以满足困难群众心理关爱、送医问诊、儿童教育、就业帮扶等多方面的个性化及综合性服务需求。

  去年以来,青岛市民政局通过整合社会救助各类资源、政策,不断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用救助“广度”增加兜底“厚度”,用救助“维度”拓展服务“深度”,用关爱“力度”传递成长“温度”——

  出台《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将57.7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范围。组建1075支社会救助志愿服务队,发挥“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作用,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为1.4万名困难群众开展心理救助、社会融入、照料服务、资源链接等精准化服务,涌现出城阳“小桔灯护星计划”、即墨“亮居工程”等优秀项目。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为1万多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照护服务的比例已达到75%。推动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相衔接,16家慈善组织设置救急难项目20个,满足困难群众多层次需求。

  建立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全链条保障体系,截至2024年12月底,共监测摸排流动儿童11.9万人,保障2941名孤困儿童基本生活,为365名儿童发放助学金近260万元,撑起健康成长“保护伞”。

  开展流浪乞讨救助“夏季送清凉”“冬季送温暖”等专项行动,救助流浪乞讨等临时遇困人员1900余人次,帮助寻亲30余人。截至2024年12月底,共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4.58亿元。

  养老服务“全国领跑”,体系普惠优质

  对于家住市北区四季景园小区的翁颖才来说,他最近一年多来可感可知的幸福“刻度”,来自每天中午到河马石社区福山居家社区助老食堂吃上一顿好吃不贵、热气腾腾的助老餐。

  由于食堂工作人员已经将菜品种类发在微信群,因此买饭时翁颖才显得十分“干脆利索”。在选了一份8元的炸肉、一份4元的青椒豆腐皮、一份4元的菜花后,翁颖才来到收银处“刷脸”买单,本来16元的餐费实际只支付了12元。

  “我今年73岁,符合青岛市老年人助餐补贴政策,每天可享受市、区两级4元的补贴。一顿饭12元,有菜有肉,荤素搭配合理,我和老伴两个人吃都够,真是好吃不贵。”翁颖才说,自从知道助老食堂后,他几乎天天来,用“脚”给这处助老食堂“投”了一票。

  “小饭碗”承载着“大民生”,老年助餐服务既要“暖胃”更要“暖心”。青岛聚焦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因地制宜推行市场化运营、党组织领办等可持续发展模式,全市老年助餐机构达到1400处,服务老年人2000万人次,实现助餐设施由“零星发展”到“规模布局”再到“可持续发展”。

  在养老服务业发展过程中,良好、精准的政策支持对于促进行业发展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如何在支持养老服务发展上做“有为政府”?青岛聚焦“服务谁”“如何服务”这两个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

  为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就餐补贴、为失能老年人提供送餐补贴、开展经济困难老年人集中托养、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政府购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家庭养老床位补贴、为70周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提供农村消费引导补贴、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制定发布青岛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包含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等三大类共37项服务项目,与国家和省级清单相比分别增加了21项和10项。

  针对现有养老机构总体入住率偏低、经营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青岛出台政策推动养老机构连锁化、品牌化、规模化运营——不再对床位数低于100张的养老机构发放床位建设补贴,对三星级以上的养老机构予以等级评定奖补,鼓励优质养老机构兼并整合“小弱散”机构。

  突出失能失智老年人群体刚性需求,全面普及医养结合模式,让养老更有“医靠”。为1.8万户老年人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累计5万余名失能失智老年人签约家庭养老床位。

  养老服务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当前,养老服务需求已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从简单生活照料需求向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转变。

  为有效激发养老服务消费活力,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青岛鼓励和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拓展形成多业态、多形式的新型服务领域。得益于青岛得天独厚的气候以及城市发展优势,泰康之家·琴园、新华锦小蓬莱康养社区、中康颐养等一批高品质养老机构都已经落户青岛,掘金康养旅居这一蓝海新业态。国中康健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即将投入使用。

  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的连续举办以及“银龄行动”的开展为银发经济注入蓬勃动力,也让老年人在老有所养的同时实现老有所为。

  在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城市能力指数报告(2024)》中,青岛在政策措施支持度、财富储备充足度、服务体系完善度、社会环境友好度、银发经济成长度全部五个维度的专项能力均进入“领跑级”级别,在综合引领型城市榜单中位居全国第一。

  共治共享,为社会治理注入新动能

  对于市南区湛山社区的居民们来说,他们最近一段时间可感可知的幸福“刻度”,来自社区基金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就在去年,他们所居住的51座开放式老旧楼院解决了消防隐患。

  “湛山社区内的楼院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因社区内道路狭窄,消防车无法正常通行。结合老旧楼院改造,湛山社区新建了两条消防通道,还在社区基金的助力下建成了社区消防站,彻底筑牢了社区居民的消防安全防线。”湛山社区党委书记王斌介绍,除了“护航”社区安全,湛山社区还通过社区基金培育低偿可靠的上门维修、家政服务团队,物业企业结合群众诉求、自主合作,居民只需要每平方米缴纳0.2元的物业费,就可以享受到质优价廉的物业服务。

  “社区通过发动辖区企业、小商户和居民,探索常态化募捐、商业化造血等模式做大社区基金的‘蓄水池’,为社区治理和民生改善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带来了基层迫切需要的专业社工、资金物资等社会资源。截至目前,湛山社区基金募集额度已经超过65万元。”王斌说。

  小小社区基金,撬动社区的“大治理”。青岛市民政局注重发挥公益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截至2024年12月底,共设立社区慈善基金458支,其中11支入选全省优秀社区慈善基金,全市募捐款物2.73亿元,启动慈善项目502个,帮助20万个家庭渡过难关。“中华慈善日”发布“仁孝青岛”等9个慈善项目,现场募捐1100万元。

  福利彩票作为国家彩票,为公益而生,因公益而发展。2024年,青岛福彩共计筹集彩票公益金5.86亿元元,增加地方税收3243.19万元,为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社会组织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助推经济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繁荣社会事业、创新基层治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2024年年底,全市共登记社会组织10825家,引导各行业协会商会减免、降低收费1796.34万元,鼓励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等公益帮扶,投入帮扶资金超过1.2亿元、实施项目84个。

  地名是历史的记录、文脉的传承,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青岛市民政局不断健全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命名城区道路270条;开展“乡村著名行动”,有效服务百姓出行、快递进村、山货进城,发布“青岛乡村好品”地名标识品牌342个,命名乡村地名909个,出版发行《地名里的青岛》文化丛书,彰显青岛城市文化底蕴。

  用爱倡树文明新风尚,组织集体婚礼36场,婚姻家庭辅导1.3万余人次,“五一”、“十一”、元旦等重要节假日婚姻登记“不打烊”。让殡葬服务回归公益,落实六项基本殡葬服务惠民政策;编制《殡葬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4—2035年)》,出台经营性公墓等监管机制,建设殡葬数字化监管“一张网”平台、打通“身后一件事”服务壁垒,开通96444服务专线,推动“伤心事暖心办”。     (贾 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