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海洋开放合作新空间

青岛日报 2025年02月10日

  李  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推动构建开放包容的海洋国际合作双多边机制,开展同海洋大国、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海洋务实合作,拓展海洋开放合作新空间成为促进世界各国互联互通更紧密、务实合作更深入、发展空间更广阔的必然选择。海洋是青岛最鲜明的特色优势,作为中国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海洋城市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如何提升海洋开放合作水平,拓展海洋开放合作新空间,成为青岛亟待研究的课题。

  稳步发展“蓝色朋友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2019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的贺信中强调,要促进海上互联互通和各领域务实合作,积极发展“蓝色伙伴关系”。近年来,青岛积极巩固并拓展“蓝色朋友圈”,大力推进“蓝色伙伴关系”发展,目前已与全球57个海洋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进一步拓宽“蓝色朋友圈”,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青岛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的开放优势,深入探索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RCEP成员国家在发展蓝色经济、推动新质生产力增长、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另一方面要抓住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扩大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的机遇,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先行先试区域的政策叠加优势,聚焦海洋产业发展和经贸合作需求,鼓励企业加强对金砖国家、上合组织国家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引育国外优质海洋投资和贸易项目。另外,整合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世界海洋科技大会等论坛会展活动,积极承办国际性海洋活动,缔结更多的友好关系,开拓更宽的合作领域。

  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我国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宣示地,青岛更应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积极引领,主动作为。首先,充分利用和发挥好“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海洋十年”海洋气候与协作中心的作用,以“大科学”项目为依托,凝聚崂山实验室、海洋一所、中国海洋大学等涉海科研院所合力,汇聚国内外优势要素资源,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促进海洋科技创新与综合治理深度结合,实现我国在海洋综合治理方面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保持我国在海洋与气候协作领域的领跑地位。其次,积极落实《BBNJ协定》《“海滨之城”倡议》等相关承诺与内容,探索争端解决方案,提升海洋治理参与度和影响力。此外,发挥青岛自贸片区和上合示范区改革探索先行先试优势,完善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建立企业参与的海洋领域制度型开放机制,鼓励涉海企业直接参与海洋领域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

  积极完善全球海运网络。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加强海上互联互通建设。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大陆间的连接互通、国家间的务实合作都离不开海上通道的建设与维护。进一步完善全球海运网络,是青岛提升海洋开放合作水平,打造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必然选择。一方面,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塑造数字化智能化、港航运行绿色化、陆海天网一体化的全新港航生态系统,提升港口服务能级,并在此基础上依托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和东北亚水产品加工及贸易中心建设,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国际航线,畅通海上通道。另一方面,要加强青岛港与国际港口的合作。支持青岛港广泛开展与欧美日韩等主要贸易对象国港口间的交流合作,签订更多友好港协议,织密航运网络布局;促进青岛港与已缔结的友好港在原有合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港口间信息、技术交流和业务合作,共同围绕港口开发、运营管理、绿色智慧港口建设、员工培训、作业流程优化及装卸效率提升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在友好港基础上尝试通过整合、联营等形式形成组合港,探索青岛港口的全球网络化布局。

  (作者单位:青岛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