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岛灯塔:三代人的“守望”

青岛日报 2024年12月20日

  ■三代守塔人登上小青岛灯塔,眺望胶州湾上的船来船往。 赵健鹏 摄

  ■三代守塔人沿旋转楼梯登塔。  韩 星 摄

  ■高赫在灯塔上记录新一天的日出。韩 星 摄

  ■刘世江(右)与高赫在灯塔上讲述老守塔人的艰辛。韩 星 摄

  ■已经退休的梁延勇(右)时常回灯塔看看,总会受到高赫的热情接待。   赵健鹏 摄

  ■高赫认真检查灯器。 赵健鹏 摄

  ■师徒二人将小青岛灯塔文保单位碑文描画一新。韩 星 摄

  ■迎着朝阳,守塔人爬上塔顶擦拭灯罩。赵健鹏 摄

  ■小青岛灯塔见证了青岛120年的城市发展变迁。 赵健鹏 摄

  繁忙的滨海城市都建有灯塔。古老的灯塔静静矗立,不仅指引着船只航行,更成为了解一座城市历史的重要意象。

  小青岛灯塔就是如此。1904年,距岸不足一公里的小青岛上建起了这座建筑,为出入胶州湾的船只引领航向。新中国成立后,小青岛灯塔经过大修,继续发挥导航作用。

  120年间,这座灯塔默默见证着青岛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每当夜幕低垂,灯塔上射出的红光,在黑暗里闪烁明灭,成就了青岛十景之一的“琴屿飘灯”,俨然已成为城市的集体记忆。

  今年,小青岛灯塔迎来建立120周年。青岛航标处老、中、青三代守塔人专程相聚,登临塔顶,漫谈守望岁月,不胜感慨。

  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梁延勇,是青岛航标处“第一代”小青岛灯塔守塔人。在20世纪80年代,小青岛灯塔使用的灯器是法国牛眼透镜,灯光射程15海里。这个透镜的整体结构由水晶玻璃精工磨制的10块凸透镜和100块棱镜镶嵌而成。透镜下方有齿轮变速装置,用于驱动灯器旋转。“那时守塔全靠人工,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定时看一眼灯器是否在闪亮。”梁延勇说,他在航标处工作了20年,守护小青岛灯塔直到退休。那时守塔人要24小时值守,每天晚上和早晨的关键任务,是人工开关齿轮变速装置,以此控制灯塔的明灭。

  “我接了梁师傅的班,20世纪90年代守塔期间,参与了小青岛灯塔的自动化升级。”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刘世江说,由于灯塔灯器旋转装置使用年代久远,出现卡齿现象。1993年,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由青岛无线电三厂重新“复制”了两个新变速箱。1997年,小青岛灯塔又换装了新灯器,配合安装了光敏电阻器等设备,实现了自动感应光照强度开关灯。这时,刘世江可以远程监控灯塔的状态,不必时时工作在灯塔里。

  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守塔人高赫,工作重心调整为传播小青岛灯塔的历史文化。近年来,随着无线电的发展普及,船舶航行主要依靠卫星导航。小青岛灯塔主要服务于栈桥附近的游船、游艇,而其文物保护价值日益凸显。2006年,小青岛灯塔被评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小青岛灯塔每年都要接待许多中小学研学活动,作为讲解员的高赫总会热情讲述小青岛灯塔的前世今生,传播航标文化、海洋文化。在高赫看来,小青岛灯塔永不熄灭的航标灯,就像守塔人永不改变的初心,让航船有航向、人生有目标。

  李勋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