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勇担使命、展现作为,青岛市科协今年累计举办20余场高端学术交流会,开展1.6万余场次科普活动、惠及群众3800余万人次——

为创新之城增添“科协动能”

青岛日报 2024年12月10日

  ■“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宣传工程”山东汇演话剧《大地之光》在青岛演出。

  ■2024年青岛市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

  ■青岛市科技小院建设提升活动现场。

  ■第二十二届青岛市学术年会现场。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不久前,在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市科协)的“搭桥”下,中国微生物学会在华东理工大学青岛创新研究院召开“科创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科技服务团科技服务站揭牌仪式。会上,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郭美锦等专家与青岛市生物制药企业就关键技术问题签约6项,采用“蹲点”服务的方式,围绕链霉蛋白酶项目发酵及纯化工艺研究等问题开展合作。

  再往前一段时间,市科协携手市教育局实施科学教育提升活动,选拔十支优质科普团队,以“百场万人”为抓手,以“科普筑梦,智引未来”为主题,面向中小学校开展“科学家进校园”科普讲座。活动让学生“点单”上课,满足其多样化科普需求,让科学教育见实效、受欢迎、获认可。

  在秋收阶段,全市的科技小院发挥巨大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今年以来,市科协以“三大提升行动”为科技小院赋能提质,支持运行管理规范、技术服务能力强、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科普服务保障有力的科技小院创新发展,形成推进乡村振兴合力,打通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和推广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这都是市科协守正创新、锐意进取,认真履行“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职责的缩影。

  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市科协团结引领全市科技工作者,在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中建功立业,为创新之城增添发展动能。

  强化政治引领,广泛凝聚科技力量

  要广泛凝聚科技力量,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

  近年来,市科协主动将党的创新理论,贯穿相关工作全过程,为强化科协系统自身建设提供指引。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引领,建好“科技工作者之家”。

  在此基础上,市科协致力于提高“科学家精神”的号召力、引领力,在全市科技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切实增强科技工作者服务“国之大者”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

  市科协不断创新组织形式,以更加活泼、生动、接地气的方式,吸引更多公众学习科学家精神。今年以来,市科协组织开展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庆祝活动,并同步举办科学家精神报告会、“党领导下的科学家精神展”和“文圣常院士事迹展”,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认真学习;承接中国科协“共和国脊梁——科学大师宣传工程”,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举办了《大地之光》大型舞台剧汇演,共有6千名师生代表现场观看,吸引了线上9.3万余人观看,以话剧形式弘扬了科学家精神,涵养科技创新文化。

  发挥新时代党建强会作用,市科协还持续打造“不忘初心听党话·凝心聚力跟党走”青岛市科协社会组织党建品牌,通过开展庆“七一”主题党日活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通过组织党员干部赴沂蒙党性教育培训基地开展市科协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培训,提升学会党务干部的党性修养。

  以举荐、培育科技人才为己任,今年,市科协评选并表彰“第十四届青岛市青年科技奖”50名;推荐入选山东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25名,占省科协遴选的四分之一;推荐申报“山东省博士创新站”项目34个……培育人才、选出人才、表彰人才、宣传人才,在这个过程中,市科协还培育了“榜样的力量”科技工作者事迹宣讲品牌,在全社会营造了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

  汇聚创新资源,科创助力高质量发展

  青岛是“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擦亮这块“金字招牌”,在中国科协、全国学会的支持下,市科协持续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聚焦企业创新发展需求和产业赋能需要,密切与全国学会的联系与合作,通过搭建线上线下创新服务平台、“会展赛”集聚创新资源、组织科技服务团园区企业行、共建协同创新组织等形式,为企业导入科技人才项目资源,为青岛科技创新汇聚起科技力量。

  仅今年以来,市科协积极引入全国学会会议在青举办,已参与承办、协办2024国际海洋腐蚀与防护大会、2024润滑技术大会、第十二届中国能源科学家论坛暨碳中和会议、第二届超快激光应用发展大会等20余场高端学术交流会议,搭建了学术交流和产学研合作的平台。聚焦本市重点产业链,引进制冷、光学、微生物、水产、纺织等领域的全国学会,在青设立为企业服务的“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5家。会同山东计算机学会、山东省机器人研究会在青建设虚拟现实和智能制造装备两个协同创新基地。中国科协和省科协投入460万元经费支持科技服务团和协同创新基地建设。

  市级学会是承接全国学会资源并将资源“导入”区域产业发展实际的关键桥梁。建好、用好市级学会,青岛打造了“科技惠企,科创赋能”市级学会服务企业品牌,组织市级学会成立专家服务团4个、与企业共建学会服务站20家、重点服务企业113家。其中,在莱西市举办的第22届青岛市学术年会,把学术活动与助力区市创新发展紧密结合,将更多的学会专家资源引入区市,为区市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在平度市举办的2024青台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暨休闲农业项目洽谈会,有效促进了海峡两岸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

  市科协发力打造学术交流品牌。“以展带会”市场化运作举办了2024青岛国际水大会,其间发布了450余个专业报告、40项技术案例及知识产权;与山东大学联合主办基因组动态与神经科学和衰老国际研讨会(GDNA),这是该领域国际顶尖会议首次在中国举办;打造“青岛科技论坛”学术交流品牌,组织市级学会开展学术沙龙、学科发展论坛、科技创新论坛等学术活动56场。

  为加强智库建设服务政府科学决策,近年来,市科协多方协调,助力青岛新增智库专家团专家180余位。专家团共呈报市委市政府《科技工作者建议》14期,其中10期获市领导批示15次,《关于青岛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提升工作的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

  构建“大科普”格局,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纵观人类科技发展和文明演进的历史,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如影随形、相得益彰,科技创新生产新知识、新思想,科普则将新知识、新思想变成公众所能理解并接受的大众知识和大众文化,形成科技创新、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提升科普协同水平,市科协制定青岛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要点和科普工作要点,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组织现场会协调推进,力图在全市形成科普工作合力。一年来,市科协与多部门加强联动,围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协同聚力,大力开展科学家精神、防灾减灾、食品安全、科学教育等科普活动,全年开展科普活动1.6万余场次,惠及群众3800余万人次。在全国科普日期间,市科协组织举办青岛市全国科普日活动,发布四项联合行动和六大专项行动,全市215家科普场馆免费或优惠开放。今年,市科协还被评为“山东省科普讲解大赛优秀组织单位”,获评2024年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15项、省科普示范工程项目8项。

  为进一步提高科普工作实效,市科协大力开展科普专项行动,会同教育部门加强青少年科学教育,认定100名“蒲公英”科普名家,建立百名中小学科学教育专家资源库,并推荐专家担任中小学科学副校长。市科协组织开展青岛市科学教育提升活动,带领10个优质科普团队的144位科技工作者走进中小学校开展“科学家进校园”科普讲座,近3万名青少年受益;协调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深海课堂”进校园科普活动,推动“深海一号”科考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与青岛、香港百余名师生三地跨海连线,共享科技魅力;市科协在全国政协“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专题调研座谈会上作交流发言并获得相关领导肯定;青岛获批国家级科技小院13家,数量居全省首位,开展科技小院建设提升活动,评选典型带动作用突出的科技小院5家并给予资金支持,推动乡村振兴;组织“百场科普进百企”活动,形成科普“菜单”44项,开展专项科普活动112场,惠及105家企业的万余名产业工人;创建“银龄科普课堂”100家,开展银龄科普课堂活动1500余次,引领老年人形成科学理性、文明健康的思维习惯。

  进一步通过科技手段增强科普服务能力,市科协不断创新科普服务模式,提升科普工作质效。市科协打造了全国首个科普研学地图小程序——“科普易行·智慧地图”并完成改版升级,增设科普研学打卡等特色功能,有效提升了科普资源供给的信息化、便捷化、品质化水平。市科协还在全省首创“竞赛+场馆+信息化平台+全民科普”科普竞赛模式,举办2024年青岛市全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联合15家科普场馆提供3000套门票作为奖品,累计吸引近万名市民走进科普场馆。

  海洋是青岛的最大特色,深度挖掘蓝色资源禀赋,市科协推出了全媒体沉浸式海洋科普节目《探海》,累计16期,在全国范围内引领了海洋科普品牌的打造;推出15期《探寻青岛科普教育基地“镇馆之宝”》栏目,带领公众走进本市优质科普场馆,讲述“镇馆之宝”背后的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更多优质科普场馆脱颖而出,在全国不断刷新着“显示度”。今年以来,青岛海洋科技馆获评第五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共组织海洋科普大篷车活动14场,受众达2.1万人次;开展海洋科普直播课程13场,点击量超100万人次;青岛海洋科技馆荣获“山东省海洋科普讲解大赛优秀组织奖”。青岛市科技馆举办各类青少年科技赛事、青少年科技嘉年华及研学活动,参与学生达6800人次;组织参加各类全国青少年科技赛事,累计获一等奖46项、二等奖55项、三等奖67项;争取中国科协、财政部科技馆免费开放资金,进行展厅改造提升、展品展项补充和开展科学秀进校园等科普活动,有效提升了科普服务能力。青岛科技馆建成开放,已成为青岛科普新地标,该馆创新运维管理模式,对全国同行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专业化、机制活、模式新等优势,积极组织参与各类赛事,自去年9月开馆以来,累计获得2024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等全国一等奖2个,其他国家级奖项28个、省级奖项25个,代表青岛在多项赛事实现新突破,接待观众逾110万人次。

  聚焦深化改革,为创新发展添活力

  面向未来,市科协将继续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切实履行“四服务”职责,推动科协事业全面发展,团结引领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青岛新篇章”。

  推动科协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充分发挥市科协常委会、全委会以及“决策咨询”“科技人才”“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普及”“学风道德建设”5个专委会作用,助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发展;加强学会治理,积极培育发展学会组织,完善市科协学会组织通则,指导市级学会加强自身建设,深化科协所属事业单位改革,服务能力和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提升基层组织创新服务能力。加强对高校科协、企业科协的管理服务,累计建设高校科协20家,园区、企业科协289家,有效接长服务手臂,形成工作链条;提高学会管理服务水平,修订市科协团体会员管理办法,吸纳直接登记的科技社团成为科协团体会员,扩大科协的组织基础;指导市级学会加大会员发展力度,扩大学会对科技工作者的联系规模。

  推动建功立业活力全面迸发。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突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加大干部培养力度,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提升“四服务”能力,激发科协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为科协事业增添人才动力,为创新发展增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