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科大“‘花’废为宝——人工智能辅助花废高值化利用助力乡村振兴”项目荣获金奖。
■青岛理工大学参赛团队在项目研讨。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日前,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终审决赛在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闭幕。驻青高校表现抢眼,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高校共捧回10个金奖、13个银奖、10个铜奖,其中中石大是驻青高校中唯一捧回“优胜杯”的学校。
驻青高校获奖项目贴近生产实际和行业前沿,涉及新能源、人工智能、深远海勘察、能源开发、智慧农业等领域,充分展示了大学生创新、创意、创造、创业的意识和能力。部分参赛项目已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竞争激烈,驻青高校“战果”实现新突破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挑战杯”竞赛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俗称“小挑”;一个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俗称“大挑”。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挑战杯”是国内高校学生最为关注的全国性赛事之一,每年都会吸引数百万名学生参与。
整体来看,“小挑”更注重技术服务与市场的结合,偏重考查参赛项目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以及商业计划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它要求参赛选手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并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创业计划。
今年举办的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即是“小挑”,共吸引全国2700多所高校的39万个项目参与,412所国内高校、14所国际高校的839个项目进入全国决赛终评,最终评选出金奖项目280个、银奖项目559个、铜奖项目1559个。山东省高校获得22个金奖、39个银奖、69个铜奖。驻青高校获得10个金奖,其中主赛道金奖6个,专项赛“秦创原”创新挑战赛金奖3个、“一带一路”国际邀请赛金奖1个。
各驻青高校中,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青岛理工大学表现最为抢眼,均获得3个金奖。中石大以山东省总分第一、金奖数量第一、国赛获奖数量第一的优异成绩再次获得大赛“优胜杯”,其中“泥中淘金——莲藕高效智能采收应用与推广”项目获主赛道金奖,“刚柔并济——压裂排驱一体化多功能纳米清洁压裂液”项目获创新挑战赛金奖,“深地明灯——为深层油气地震识别提供‘中国芯’”项目获国际邀请赛金奖。
青岛理工大学则在此次比赛中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获主赛道1金1铜、专项赛2金1银的“战果”,其中“曲镜通优——军民共用曲面透明电路开拓者”项目获主赛道金奖,“检微知触——量子点压致发光检测引领者”项目、“膜电互联——新型电化学工业冷却水系统节水降碳与安全服役关键技术”项目获创新挑战赛金奖。
立足实际,多个项目实现孵化应用
注重实际应用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此次驻青高校的获奖项目多数是立足学校专业、科研优势,聚焦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与实际需求,解决了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痛点和难点。项目涵盖的领域较为广泛,涉及人工智能、新能源、智慧农业、深层油气勘探、化学化工等领域,创新性、实用性强,学科交叉特点明显。
青科大的“‘花’废为宝——人工智能辅助花废高值化利用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在此次比赛中获得主赛道金奖。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师生一次次实地调研。“我们的队员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调研中,发现乡村花卉产业存在废弃的花瓣、枝条、树叶等花卉废弃物难以处理的问题,于是就考虑如何发挥化学学科的专业优势,变废为宝。”该团队指导教师徐环斐介绍。团队成员经过多年研究攻关,自主研发了绿色溶剂,可以将花卉废弃物溶解再生,转化成为自带芳香的纤维素,用于纤维制品、膜材料等产品的生产制造。同时,团队成员还利用人工智能辅助设计了多种花卉废弃物高值化利用生产方案,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该项技术实现了花卉废弃物的综合转化,在纺织、造纸等领域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相关技术已在日照、临沂等地应用,帮助花农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经济价值与生态环保价值的统一。
青岛农大的金奖项目“显而‘疫’见,一‘包’到底——动物疫病高通量即时检测领航者”项目同样聚焦乡村振兴。该项目针对动物养殖过程中存在的疫病检测条件受限、样本处理繁琐、检测效率低下等问题,开发出动物疫病快检背包,实现动物疫病养殖现场的高通量即时检测。其便捷、快速、高效的优势,可有效帮助中小养殖户预防动物疫病发生,减少经济损失,为乡村振兴贡献了科技力量。
石油被称为“工业血液”,也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其中深层油气已成为全球油气储量增长的重要支点。不过,深层油气藏的地质复杂,普遍具有高温高压、复杂孔裂缝多、多尺度流体流动等特征,关键参数定不准、深层油气水分不开等问题,限制了深层油气藏的有效勘探与高效开发。中石大“深地明灯——为深层油气地震识别提供‘中国芯’”项目团队针对这一难题,开展高温高压岩石物理建模、深层地震叠前反演和深层油气直接识别理论、方法与技术攻关,开发了适用于深层油气藏识别的“深地明灯”软件。“我们已利用成套技术完成了塔里木盆地顺北碳酸盐岩、松辽盆地龙凤山火山岩、四川盆地东溪页岩气等多类型深层目标地震解释任务,累计处理面积超1200平方公里。”该项目负责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研究生王明耀介绍。
以赛育人,培养更多前沿行业创业者
“‘小挑’要求学生完成完整的创业过程。参赛学生不仅要学会发现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还要自主探究,完成技术攻关,实现技术、产品的落地应用。比赛鼓励学生依托技术、成果成立企业公司等。”青岛理工大学团委副书记王鹏飞介绍。学生在参赛过程中,逐步实现了科研攻关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而这是创业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以赛育人,旨在培养更多热点行业、前沿领域的创新创业者。今年,山科大的“未来‘城市矿山’——低碳循环利用新质‘锂’量领跑者”项目获得了金奖。团队相关负责人已经当起了“老板”,团队依托该项目成立了以锂、钴等金属高效回收技术为核心的科技公司,成为技术服务商。
“我国是第一大动力电池生产国,预计2030年退役动力电池将达到350万吨,国内回收企业注册量飙升至12万家。受锂电池种类繁多、处理技术复杂等因素制约,关键回收设备出现研发瓶颈。”山科大团委科创部部长赵仰生介绍。团队6年来往返7省18市,进行了184次实地调研和176项技术验证,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体化环保破碎机、纳米气泡浮选机、多元耦合浸出槽,形成独特的退役锂电池回收体系,实现了锂、钴等金属的高效回收以及废液零污染排放。目前,团队已为5家企业直接提供技术和设备支撑,与16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技术方案得到10余家单位的青睐。
多年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有效助力了驻青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成长成才。14年前,中石大石油工程学院大三学生马一峰组队参加第七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凭借精彩表现捧回银奖。正因为这段宝贵的经历,他萌生了创业的想法。毕业后,他创办了能源数据咨询公司“石油Link”,如今该公司已拥有45万个行业精准用户。1993年,在中石大读大三的田原宇获得了第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这培养了他基本的科学素养,锻炼了他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今,田原宇已经从校园“科创达人”成长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全国先进工作者,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