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能力

青岛日报 2024年10月24日

  王政堂

  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必须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城乡基层治理既是城乡融合的内在要求,也是城乡融合的基础与前提。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提升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最根本的一条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能力与水平。

  提高引领能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这一重要要求,突出强调基层党组织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功能定位,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要强化政治引领,把党的大政方针贯彻落实到位。党中央的权威首先就体现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能够不折不扣得到贯彻执行。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做到不掉队、不走偏,不折不扣抓好党中央精神贯彻落实。要强化思想引领,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要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就必须通过话语创新、方式创新、载体创新,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从群众生活、工作、家庭中的所见所闻着手,实现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从而真正推动新思想扎根基层、扎根群众,入脑入心、深入践行,引领广大人民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要强化组织引领,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适应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行为方式、社会心理的深刻变化,紧紧抓住党建引领这个关键,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党的组织链条延伸到城乡生产生活的各领域各环节,特别是注重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效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抓紧补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各种短板,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引领基层各类组织自觉贯彻党的主张,确保基层治理正确方向。

  提高协调能力,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作出了重要部署。

  要把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必须强化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体制保障,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创新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激活社会治理体系的基层细胞;必须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投,把更多资源、管理和服务下沉到基层,完善网络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确保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必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争取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面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发挥好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战斗堡垒作用,统筹协调好各方面力量、资源、利益、诉求。要增强基层党组织对各类资源激活、配置与优化等方面的作用,实现区域内部不同资源共享,提升党建资源的利用效能,推进并提升基层党建工作。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基础上,尊重多方需求与合法权益,提倡包容、合作精神,化解矛盾、减少冲突,全面利用多种社会资源、科学调度各方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来,最大限度凝聚各方共识,整合和调动各方资源,汇聚成磅礴力量,实现共治共享。

  提高创新能力,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等。这些重要论述为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现代科技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中的运用指明了方向。

  当前,各地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探索蓬勃兴起,有效实现了社会治理理念和社会治理模式的更新。比如,从“中枢大脑”的指挥调度,到群众诉求的智能汇总,再到服务资源线上整合等,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帮助基层党员干部更精准地发现问题、诊断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促进了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的探索创新。实践证明,先进技术手段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为基层党组织领导和创新基层治理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平台和渠道。基层党组织要强化互联网思维,运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施政。要牢固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通过信息化手段,打破行政壁垒。要善于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在确保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提升智慧决策、智慧治理、智慧服务的水平。基层干部要适应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主动加强对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学习与运用,要进一步加大对基层信息设施等硬件配套的投入力度,通过多种方式举办信息技术培训班,为提高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能力提供政策支持、制度保障、技术指导。

  提高服务能力,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中,基层党组织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践证明,基层治理做得好,就能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只有认真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服务送到群众的心坎上,国家的发展才能具有持久的动力。

  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面临的是更加突出的矛盾和挑战。越是改革向纵深推进,越是社会矛盾复杂,人民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依靠和期盼往往越强,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空间往往越大。因此,基层党组织在领导社会治理过程中,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依据,不仅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各个方面都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向往,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经常深入基层倾听民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要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基层为老百姓服务最直接,要建设一支热心服务、持续稳定的基层服务工作者队伍,总结经验、创新思路,把为居民群众的服务做深做细做到位,努力越做越好。

  (作者单位:青岛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