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雨水真多。当雨像一道帘子把我留在天一阁内,时光竟有了木心《从前慢》里的那种味道。
雨不急不缓地敲打着屋檐,宁波的天一阁仿佛还是几百年前的那个天一阁,亭台楼榭之间,夹藏着一方池塘,临池那些嶙峋的假山成群结队。隐于枝叶间的危楼,似苍鹰般停在高空中。“藏书之富,甲于天下”,范家的这座私人藏书楼,曾拥书七万卷,浓缩了多少文气、才气、智慧之气。
文化学者余秋雨说过:“我们只向这座房子叩个头致谢吧,感谢它为我们民族断残零落的精神史,提供了一个小小的栖脚处。”然而历史上,能叩开天一阁大门者寥寥无几。
直到1673年,铜锁才一具具打开,黄宗羲先生长衣布鞋,悄然登楼。从此以后,天一阁有了一条可以向真正的大学者开放的新规矩,但这条规矩的执行还是十分严苛,在此后近二百年的时间内,获准登楼的大学者也仅有十余名。
据传清朝嘉庆年间,宁波知府丘铁卿的内侄女钱绣芸嫁到范家,为的就是能登上天一阁读点书。但苛刻的家法、森严的门户,绝不会在她的渴望与忧郁面前妥协……她最终未能登上那座庄严而又神秘的楼阁,只能将自己的幽香与怅惘,带入天一阁旁那一抔微润的黄土里。
隔着玻璃展柜,我只能想象书香四溢,即使是翻版,在这里也不能随意翻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局促之中,是天一阁的肃穆与矜持。
藏书的意义何在?纵然范家人担心开放门户会造成古籍的流失,可殊不知,闭锁只是为了更好地开放,书让更多的人读到才有意义。
那些古老的书籍,仿佛也沾染了雨的气息,盘桓间,居然有小小的庆幸在我心里闪过,好吧,姑且不说看书受限,那些浩如烟海的典籍真的扑面而来时,谁又能消受得起?
阅读是件冒险的事。因为,当你深入文字的丛林后,并不知道前方会有怎样的不期而遇,好人、坏人、卑劣者、高尚者、英雄、胆小鬼……他们从无形中来,却借你的身体存活下来,从此,你的身心有了这样那样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印迹。
文字间还潜藏着各种情绪,有的让你心有戚戚,唏嘘不已;有的让你忍俊不禁,啼笑皆非;还有的让你喜出望外,多云转晴。
读书自不必贪多求全,内化个人精神价值的书籍,才是好书。天一阁就如同那块通灵宝玉,“岂能人人都有?”虽不能有,心向往之。正如博尔赫斯所写:“读书人理想的图书馆,正如一座巴别塔,是永恒和完美的神的产物,而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而理想的图书馆不是炫耀家里的书多,而是那些书是对个人成长有帮助的书。
虽然总有人说,走了这么多路,读了这么多书,还是活不明白。也有人说,读了这么多书,又有什么用呢。这种把读书当成饲料的读法,营养也只能是饲料层次的。所以,并不是说,这边读完一本书,那边就马上会有对应的产出。
书的营养在于心领神会。读书真正改变的,是一个人的气韵。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对话,和作者的对话。真正有思想的智者,他们给出的是关于这个世界的“密码”。如果能心领神会,那么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智者,拿到理解世界的“密码”。
文学名著,能够加深我们对生活、对人性的理解;心理学著作,让我们在出现心理问题时,比如抑郁、焦虑时,能有正确的应对,知道如何适当地自我调整;懂一点经济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起码会明白社会与个人的成本与收益的核算问题;读一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对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所了解。
丁肇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任何书,任何思想,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和表达。如果做不到,那就是没理解透彻。所以,是不是简洁,也是鉴别一本书值不值得读,书中作者值不值得交谈一番的重要条件。
有些书,只看看封面,看看目录,就可以不用看了。还有的书,如果打开正文,看了30分钟还没发现这个人手里有什么“密码”的迹象,也可以不用看了。
吃东西我们都知道要吃有营养的,这样才会对身体有好处。读书也如同吃饭,每种书籍都有不同的热量,保持多读高蛋白类、高价值的书籍,主食类随时补充,蔬菜类经常翻翻。最需要警惕的是水果类书籍,为高兴买单的事,少做。
望着雨滴沿着屋檐缓缓滑落,我在心里自说自话:在买书光荣、读书光荣的自我暗示和自我感动下,这么多年,有没有做一些贪多、求全、低效之事?为藏书而买书,视书籍如古董,斤斤于片纸寸楮之得失,而忘却其先前所以要收藏的目的了。
“女人的衣橱里永远缺少一件衣服。”无论你买多少衣服回来,逢出门或换季的时候,总感觉少了一件最适合的。妹妹的办法是断舍离,书也需要断舍离,是断掉自己那些不切实际的贪欲。真正内化的知识,才是精神财富,只读心头好,形同与知己聊天、散步、旅行。
跨出雨帘,天一阁外,车水马龙,从前藏书是一场绵延数百年的苦役,如今,我要给自己的藏书减肥,这个世界最大的变化就是“变化”,你的身边又发生着怎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