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自贸片区鸟瞰。
■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外景。
■青岛自贸片区跨境电商产业园。 孙进涛 摄
■青岛自贸片区自贸会客厅。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凯
建设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是党中央赋予山东和青岛的重大战略任务。
青岛自贸片区设立五年来,聚焦国家赋予的106项改革试点任务,围绕打造制度型开放示范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和先进制造五大产业,在全市的开放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
站在新的起点,青岛自贸片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实施提升发展战略,加强联动创新、集成改革,深化贸易投资,做强特色产业,加快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创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努力在全省开放发展中打头阵、当先锋。
成为自贸区建设的典范和榜样
设立五年来,青岛自贸片区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强化示范引领,制度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服务国家战略的综合效应充分释放,改革引领动力作用更加彰显。
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实现功能区增加值2278.4亿元,年均增长13.6%;固定资产投资1021亿元,年均增长37.3%;限上批发业销售额1.7万亿元,年均增长41%;占全市比重由获批前的18%提高到2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0.3亿元,年均增长44%,税比达95%以上,累计在投企业主体、纳税主体分别是成立前总量的3.2倍、2.9倍,年均增速达27.5%和25.2%;实现新增就业11.76万人,年均增长36.7%。今年1至7月份,实现新增就业超过2万人,占全市8%以上,目前自贸片区已经成为全市税收和就业增长最快的区域。
制度创新效能加速释放。国家赋予的106项试点任务全面落实,深入实施深化改革创新方案89项试点任务,累计推出了326项制度创新举措,其中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模式等79项案例获国家和省局推广。制定国际标准7项,国家级行业标准103项,有效提升了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具有全国首创价值的创新举措战略占5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对外开放合作不断扩大。外贸进出口8000多亿元,年均增长22%,占全市比重由获批前的16%提高到24%,总量占新区的54%。实际利用外资26.7亿元,年均增长6.98%,占全市比重由获批前的4.1%提高到9.7%。新引进世界五百强中外投资项目72个,累计达171个,过千万美元外资项目89个,过亿元外资项目758个。
产业发展能级持续攀升,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集聚规上工业企业175家,规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7.7%,培育形成千亿级产业1个、百亿级产业3个。航运贸易金融深度融合发展,汇聚贸易类企业1.7万家,航运物流类企业3500多家,金融类组织机构近300家。五年来,集成电路、基因科技、智能家电三大制造业完成投资1300亿元,已实现年产值超800亿元,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
“运行五年来,青岛片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整体来看,青岛片区有效稳固了第一梯队位置,成为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典范和榜样。”商务部研究院产业所发布的青岛自贸片区五周年建设发展情况评估报告认为,青岛片区试点任务实施率、完成率、优质率持续提升,高质量完成了国家赋予青岛片区的任务使命。
评估报告认为,青岛片区紧扣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条件,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深入开展首创性、集成式探索,制度创新从初步探索逐步成熟定型,领域上实现了由“聚焦贸易”到“综合试验”的拓展,路径上实现了由“单点突破”到“集成创新”的转变,功能上实现了由“极化赋能”到“扩散带动”的进化,效果上实现了由“试验之田”到“高产之地”的提升。五年深化改革探索,青岛自贸片区制度创新已从初步探索到成熟定型。
辐射带动更大区域协同发展
“感谢青岛自贸片区、中德生态园区提供了优厚的固投研发补贴、高端人才吸引政策,以及高效、主动、便捷、顾问式政务服务的营商环境,为我们这样的高科技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9月2日的青岛自贸片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上,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合生北因(青岛)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科学家谢震表示。
合生北因(青岛)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基因、细胞治疗药物早期研发CRO及科研服务业务的生物技术公司。落户青岛自贸片区以来,合生北因已在中德生态园建成基因与细胞治疗药物CRO与概念验证平台、基础医学CRO应用场景平台、RNA药物开发服务平台,落地以来主营业务实现约20%年度增长。公司与全国超过200家三甲医院和高校、科研院所,十多家基因与细胞治疗药物研发企业展开深度合作,累计为科研客户提供千余份研究报告,协助企业客户完成了3款基因和细胞治疗药物IND的部分申报材料。
合生北因是青岛自贸片区的企业代表。在青岛自贸片区,大批企业与片区共同成长进步,形成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青岛国信制药有限公司实现从稳步发展到跨越式增长的华丽蜕变,近五年来实际上缴税收11.17亿元,荣膺青岛市生物医药产业链“链主”企业。
青岛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2023年底经营规模拓展至14个主营板块、60多种业态,年税收额度增长至2.36亿元,进出口贸易额增长至90806.69万美元。
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集团合并口径营收260亿元,净利润31亿元,跻身全球行业前十,片区内的赛轮青岛工厂和赛轮销售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
……
五年来,青岛片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完善,科研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成果突出,辐射带动发展效果显著,有效推动地方经济从基础稳固逐步转型为创新引领。
在制度创新赋能下,青岛片区逐渐成为“经济增长极”,并通过改革红利扩散效应带动其他区域实现联动创新和协同发展。随着青岛片区与省内六个联动创新区、沿黄区域地市及其他区域开展联动创新,制度创新红利通过经济增长溢出、知识溢出、技术溢出等渠道不断向周边地区扩散辐射,为山东省、沿黄区域乃至更大范围带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模式、新技术、新业态,从而实现改革红利共享,开放成果普惠,推动形成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努力当好开放发展排头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8月29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青岛自贸片区迎来全新发展机遇。
创新实干勇突破,奋勇争先再出发。青岛自贸片区将加快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扎实推进“一二三四五”工作,以更加强烈的担当为国家施智慧,以更加突出的业绩为地方谋发展,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中不断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努力当好全市全省开放发展的排头兵,向全国最好的自贸试验区不懈奋进。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西海岸新区工委副书记,青岛自贸片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主任高善武表示,青岛自贸片区将坚持和加强党对开放事业的领导,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坚决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树牢践行“打头阵、当先锋”的自贸责任担当。
高效能制度创新和高质量产业发展,是青岛自贸片区的两大核心任务。片区将进一步对接运用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提升制度型开放能级和水平,加强与上合示范区、综合保税区在功能政策等领域的创新联动,力争全年形成不少于30项高质量高效能制度创新成果。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高质量推动航运贸易金融与先进制造融合创新,着力壮大集成电路、基因科技、智能家电产业集群。
同时,青岛自贸片区将强化“深化功能区改革、提升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三个保障,优化实施全域管理运行机制,实施“长效学习”“对标对表”“事争一流”等12项长效机制,深化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提升行动,高标准建设青岛中央法务区自贸法务区、国际人才社区等平台,打响360度全生命周期企业服务品牌。着力“产业转型、园区运营、国企经营、安全管理”四个升级,推动前湾与西海岸综保区优化整合,争取全自动码头三期及配套物流园划入综合保税区,探索综合保税区提档升级路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设园区碳产业运营中心。
《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提出,青岛片区重点发展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五大产业。五年来,青岛自贸片区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培育形成国际贸易1个千亿级产业,集成电路、基因科技、智能家电3个百亿级产业,汇聚航运物流类企业3500余家、金融类组织机构近300家。
下一步,青岛自贸片区将加快现代海洋创新提升,推进海洋生物基因编辑育种一期、二期建设,完成商务部交办的千种海洋基因测序任务,支持蓝色药库研发生产基地建设,推动全球海洋微生物基因组、万种鱼类基因组、海洋哺乳类基因组等重大基因组学项目研究。
加快航运物流提能升级,创新船舶交易业务模式,探索建设船供产业园及北方船用油漆供应基地,启动建设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料供应智慧监管服务平台。
加快现代金融扩面增效,深化“区税银”联动创新,优化“自贸助贷”等产业金融政策,促进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等业务发展。
加快国际贸易提质增量,出台稳存量、扩增量相关政策,加大能源贸易招商引资力度,支持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等平台做大做强,推进一般贸易、跨境电商、新型易货贸易、新型离岸贸易等多场景融合创新;建设西海岸国际能源自贸港,到2026年,力争累计吸引500家亿元销售收入企业入驻,新增销售收入超过5000亿元,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形成内外贸一体的能源贸易新生态。
加快先进制造建群强链,重点建设青岛市集成电路产业园,推进半导体先进装备研发生产中心、电子信息产业园配套等项目建设,建成中国重要的集成电路产业集聚高地。加快推进百亿级投资的未来产业基因科技建圈强链,推进华大基因谷项目运营、王度总部项目一期建设,打造长江以北最大的基因科技产业集群。加快推进百亿级投资的优势产业智能家电蓄势成群,推动水生态互联工厂、斑科智能制造等项目投产,打造智能制造“灯塔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