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南:向改革要动力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青岛日报 2024年08月23日

  ■教育集团校园活动丰富多彩。

  ■居民在养老服务中心“充电”。

  ■助老食堂环境雅致、饭菜可口。

  ■“共管病房”获得医患双方认可。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近年来,市南区坚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导向,在办好群众关心的“头等大事”和“关键小事”上精准发力,不断推进民生领域改革,民生实事落地开花,群众生活幸福加码,绘就民生幸福新图景。

  教育改革:走出集团化办学“新路径”

  集团化办学是市南区教育领域的改革之举。

  近年来,市南区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一体化发展”为核心,立足“西提东优中扩”发展战略、“幼小初高大”全学段一体化贯通培养,形成立体交互式集团化办学模式,全力奏响“最优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目前,市南区区域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100%,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达100%。

  “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让我受益匪浅。”青岛第二十六中学教育集团浮山校区学生陈足宇感慨自己是“集团化办学的幸运儿”,“集团为我们提供了更加优化、更加均衡的学习空间,也为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展示自我的发展平台,在集团举办的各项活动中,我积极参与其中,使自己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市南区升级“336”集团化办学改革,打造3个“融合型”、3个“聚合型”、6个“联合型”教育集团,全面优化学校发展生态,推动教育质量拔节生长。

  陈足宇所在的青岛第二十六中学教育集团就属于“融合型”教育集团。该集团以京山校区管理模式和经验为核心,在管理流程、管理制度、教学进度、日常活动等方面实现集团校协调统一,实现管理进一步规范。

  “聚合型”教育集团则根据初中强校提质和市级实验学校研究项目的实际,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实验,不断提升集团的办学品质和美誉度。比如,青岛七中与青岛二十四中教育集团聚力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项目实践研究,打破管理壁垒、资源壁垒、课程壁垒、学习壁垒“四个壁垒”,在教科研协作、教师共培共育、初小衔接、人才贯通培养、家校社协同育人等五个方面提质赋能,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联合型”教育集团采取“1+N”项目化运行模式,“1”即每个微集团确立一个核心项目,“N”即多个微项目联合运行,就课程开发、人才培养、特长培育、师资培训等方面加强合作,通过“一集团一课题”模式引领,促进集团化办学内涵式、特色化发展。青岛大学路小学与青岛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微集团以打造书法特色校园为核心项目,结合健康习惯、健康生活、健康心理、健康体质等N个项目的发展路径,上千名学生获全国及省市区级奖项。

  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持续扩容、区域教育资源均衡优化配置,市南区形成了具有可复制性、可推广性的集团化办学范式。

  健康医疗:分级诊疗畅通就医通道

  2023年5月,青岛市被确定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城市。同年10月,市南区成立医疗健康集团。

  市南区具有建设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先天优势,辖区内优质医疗资源富集,全市12家三甲医院中有7家在市南区。优势资源基础之上,市南区成立由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牵头的城市医疗集团,区医院和所有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均纳入集团实行一体化管理,区疾控、区妇幼协同参与,全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日前,在山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位老年社区居民在老年人免费健康查体中发现左肾占位,加之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老人和家人感到前所未有的焦虑和无助。借助分级诊疗平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孙萍第一时间联系到市南区医疗健康集团分级诊疗协调中心,为老人预约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专家号,并为他打印转诊单,确保就医过程无缝对接。畅通就医绿色通道,不仅大幅缩短老人的就医等待时间,更让他在第一时间得到了专业医生的诊断和建议。

  从百姓最关切的问题入手,改革改进群众心坎里。社区居民可以基于“1+1+1”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模式,通过“双签约”绿色转诊通道,优先预约到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科等科室的门诊号源,方便检验检查及住院。此外,市南区还创新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成立青岛市首批“共管病房”、实现慢性病一体化医防融合管理、建设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健康小区等试点工作,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为全区居民提供全方位接续性医疗服务,逐步形成科学有序的分级诊疗体系,全力打造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的青岛样板和市南模式。

  养老服务:家门口享受“幸福时光”

  市南区聚焦老年人在养老服务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回应群众期盼,持续推进民政养老领域改革,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网格为依托、社区为支撑、机构为补充的四级养老服务体系,从丰富养老服务供给、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强化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不断满足长者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让辖区长者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雨天地滑,多亏了这个黄色扶手,我们来吃饭扶一下能防止摔倒,再加上路面铺的防滑垫,给我们老年人带来满满的安全感。”在八大湖街道太湖路社区助老食堂,用完午餐的赵大爷满脸欣慰地说。

  小细节的背后,折射养老服务的用心用情,市南区从“一顿饭、一次探视、一处微改造”等细微处入手,建设全域养老福地。

  一餐一饭守护幸福“食”光。在养老服务中心嵌入助老食堂,引进周边知名餐饮企业,为辖区老年人提供营养均衡、口味多样、实惠安全的可口饭菜,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还可享受政府每餐4元的补贴(市南户籍的低保、特困老年人享受每人每顿午餐14元的补贴),让老年人切实感受到家门口的便捷与温情。

  一日一探视提升安全感。从特殊困难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为辖区60岁以上孤寡老年人开展“银龄安护服务”项目,为他们安装智能化呼叫设备,鼓励引导孤寡老人主动按铃“报平安”,服务机构积极响应服务,并提供天气提醒、用药提醒、每日广播、语温关爱等居家服务,惠及孤寡老年人近400人。

  一户一策改善居家养老环境。重点围绕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厨房、卫生间、卧室等应用场景,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切实保障老年人居家养老安全。今年,在原有改造标准2000元/户的基础上,提升改造标准至3000元/户,通过提高改造标准、优化改造方案,满足特殊困难老年人就优、就便、就好地享受居家养老服务。自2022年至今,通过安装扶手、配备安全手杖、安装防撞护角、燃气警报等设备,已为649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提升居家养老生活质量。

  基层治理:“小网格”筑就“大格局”

  市南区深入推进“强基层基础、到基层领干、为基层赋能”的“三基”工程,科学赋能网格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水平,打造分类施策、网格融合、精准治理的“市南模式”,暖南诉办、网格融合、法治化解决诉求等一系列基层社会治理新方式已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让市民切身感受到社会治理水平提升带来的快捷和舒适。

  “作为网格员,要找准症结,及时介入,换位思考,多方借力,用心用情用力化解矛盾。”八大峡街道西镇社区专职网格员朱海波在市南区召开的第四期专职网格员培训会上这样分享自己化解矛盾纠纷的经验。本次培训围绕网格员日常工作中常见的物业纠纷解决、居民矛盾调解、居民沟通技巧等方面展开,为专职网格员聚力赋能,为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服务水平优的网格员队伍提供有力支撑。

  市南区建立“网格+”服务模式,实现群众诉求“一网兜底”。社区网格与电力、邮政网格在信息联络渠道、网格服务范围等深度合作,跨层级提供便捷化服务。电力网格员全部加入居民微信群,解决全区电力问题80个,解决率100%。建立邮政网格驿站,推动17个邮政服务站点形成服务矩阵,推动多网融合、一网统筹走深走实。

  同时,为高效解决高频法治类民生诉求,市南区社会治理服务中心联合市南区法学会邀请首席法律专家团队,重点围绕消费纠纷、漏水纠纷、停车纠纷等,从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办理程序、环节处理、案件解决等进行多方位指导,力争依法依规高效解决群众涉法诉求,形成部门协同合作的法治化解决群众诉求机制。

  市南区还在加强城市基层党建上进行探索,以增强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重点,深入调研、全面评估全区50个社区党委,按其实际情况和主要目标划分为“示范”“创优”“强基”三类,通过科学设定目标、精准施策破题、分类分组评估,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以“分类管理”促“整体提升”,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更优、民生福祉成色更足。

  (王 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