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奥运互动空间,将赛事引入文化遗产,首创冠军公园融合公园文化与体育文化……巴黎奥运会让体育走进城市深处

“竞技”燃动“经济”,让城市变身“奥运社区”

青岛日报 2024年08月16日

青岛日报2024年08月16日版面

■选手在巴黎奥运会公路自行车项目女子公路赛中经过卢浮宫。 新华社照片

■在巴黎的协和广场,人们席地而坐观看奥运会男子篮球四分之一决赛的视频直播。 新华社照片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首席记者  马晓婷

清晨,漫步于塞纳河畔,总能遇到迎面而来的跑者。巴黎人对自由与浪漫的热爱,在运动中得到了体现。奥运会这场流动的盛宴,在此刻也变得生动而鲜活。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科学和艺术在山麓分手,回头又在顶峰汇聚。”这个夏天,法国人用自己的浪漫和创意,让科学和艺术汇聚“奥林匹斯山”,展现出现代城市进入“奥林匹克时间”的种种新可能。紧随奥林匹克改革议程,秉承“奥运更开放”的口号,法国创意呈现了一届“更年轻、更城市化、更包容、更可持续”的奥运会。巴黎,乃至整个法国,都变成了巨大的“奥运社区”。而整个“奥运社区”呈现的过程,深刻影响着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的重塑。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恢复以来,体育与文化跨越百年的交织,共同构成了璀璨的“人类群星闪耀时”。当“奥林匹克时间”与现代化的城市相遇,从巴黎到洛杉矶,再到奥运会申办机制改革后的首个承办城市布里斯班,可以预见的是,人们还将见证更多可能在奥运会的框架下发生。

“奥运社区”限时启动

人是城市的核心。从巴黎来看,限时启动的“奥运社区”,既面向工作人员,也面向城市居民,更面向源源不断的外来游客,尤其是对于后两类人群来说,这种参与感让人兴奋。

奥运互动空间是激活整个限时“奥运社区”的关键。这种在社区设置观赛互动区的做法,以往也有奥运城市采用,巴黎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丰富的“自选动作”。奥运会期间,记者曾到巴黎市政厅广场与巴黎市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共同感受奥运氛围,这里的开放时间持续到深夜,但人气依旧火爆,属于“超长待机”。步入市政厅广场,左右各搭建了两处观赛区,有大屏幕直播奥运赛事,虽然是在室外看大屏幕,但整个座椅区依然被设置成了与体育场座位一样的观赛区域,遇上两队对垒,观赛氛围更是热烈。另一边是食品区,售卖的三明治、饮料等均有场馆同款,让人们没有奥运门票也能沉浸式体验奥运氛围。观赛区之间的区域,可以体验乒乓球、羽毛球、射击、击剑、田径等运动,还有专为儿童设计的攀岩、篮球体验区等。到了夜晚,主舞台就变成了音乐会的现场,大批年轻人前来随着音乐放松心情,感受奥运的美好。

限时“奥运社区”有“爆点”和“燃点”,更多还是打开一种体育生活方式。在奥运“可持续”的理念下,一些服务需要进入城市生活才能获得。8月10日,美国洛杉矶市在巴黎举办新闻发布会,该市市长表示,洛杉矶将在2028年举办一届“无车”奥运会,即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才能到达所有场馆。由此来看,从巴黎奥运会开始,奥运会将越来越深入地进入日常城市生活。

社区是人们在城市中居住的基本单元,“强化社团活动”被写入《奥林匹克2020议程》40条改革建议。当整个城市变身“奥运社区”时,物理概念上的社区的体育活跃度决定着大社区的“成色”。巴黎的不少体育俱乐部在奥运期间推出场地免费活动,青少年报名体育俱乐部也可获得相应减免,一系列“全民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

体育经济“拔节生长”

法国国家统计和经济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显示,巴黎奥运会将为法国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0.3个百分点。如何让体育运动最大限度激发人们的参与热情?巴黎奥运会作出大胆尝试。就像巴黎奥委会主席埃斯坦盖介绍的那样,“从一开始就计划尽量把奥运会融入巴黎市。”这一举动受到各方肯定——

“所有的马术比赛都在凡尔赛宫的历史性场地上举行,这里美得令人惊叹。”马术运动员华天发出了这样的感叹。2024年巴黎奥运会将马术比赛放在凡尔赛宫举办,恐怕没有比这更“凡尔赛”的举动了。

在巴黎大皇宫参加奥运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山东击剑运动员孙一文特地发了视频邀请体育爱好者们一同感受。现场观战的奥运冠军徐莉佳也感叹道,“在巴黎大皇宫里比赛和观赛,真是一生难忘的经历。”

观众们也用实际行动作出支持:大皇宫的击剑和跆拳道比赛,协和广场的三人篮球、霹雳舞、滑板等比赛,埃菲尔铁塔边的沙滩排球、铁人三项等比赛……几乎场场“一票难求”。沙滩排球还吸引了画家前来现场作画。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数据显示,体育旅游是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目前占全球旅游支出的10%,预计增长率为17.5%。历史名城巴黎将奥运赛事引入文化遗产,这场瑰丽旅程,为体育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开启了全新篇章。

来自巴黎旅游局的数据显示,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预计将有1530万人访问巴黎,其中,1130万人专门为奥运而来,86.7%是来自法国本国的游客。奥运会对巴黎旅游业的积极影响,有望持续两到三年。官方数据显示,截至8月11日,残奥会门票已售出超过950万张,更多游客即将启程。

来到巴黎的游客,在带动当地消费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奥运会的带动下,体育消费在巴黎迎来热潮。这个夏天,“占领”巴黎街头的购物袋标志从时尚大牌变成了“PARIS 2024”。记者注意到,巴黎奥运会特许商品的种类非常丰富,除了基本的吉祥物系列外,还有服装、帆布包、运动包、海报、拼图、徽章、饰品、邮票等。不仅场馆内的特许商品销售区大排长龙,奥运会闭幕后,市区的特许商品销售店铺依然要排队,而且大量货品已经不全。除了特许商品,运动商品门店的客流同样显著增长。

更大的“奥林匹克效应”

当奥运会把“可持续”作为重要目标时,这种理念不仅将深刻改变奥运会的筹备和举办,也将催生城市可持续发展、区域融合、公共生活等共同议题推进的重要契机,带来更大的“奥林匹克效应”。

巴黎三度举办夏季奥运会,都对城市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如果要谈及其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变,就必须提到1900年巴黎首次举办的奥运会。这场奥运会是巴黎世界博览会的一部分,不仅有竞技体育的比拼,还涉及建筑设计等领域,巴黎城市建设在这一时期迅速起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奥运会与城市发展,本就息息相关。1924年的巴黎奥运会显著推动了城市的体育设施水平提升,不少场馆沿用至今。中国女子曲棍球队创造历史的伊夫·迪马努瓦尔体育场,就是这一届奥运会的“心脏”。2024年的巴黎,则借第三次的奥运之约,开启了一场城市“焕新”旅程,让奥运遗产更多地从设施走向理念。

这其中就包括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重塑。在这个单元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塞纳河。一场塞纳河上的开幕式,将奥运会与城市深度链接。

与此同时,巴黎借奥运会将公园文化与体育文化相结合,打造出首创的冠军公园,独一无二的公园文化为人们带来“松弛感”,成为奥运人气“顶流”。目前,包括青岛在内的国内城市都在建设体育运动公园,相对于静态的体育文化展示,探索打造夏日限时体育公园,融入音乐、艺术、戏剧等形式,邀请青岛籍体育运动员、青岛球队参与等,都可以作为青岛尝试的方向。

各式各样的运动公园是人们体育社交的重要场所,除了“奥运限定”的冠军公园,记者还注意到,巴黎有一些由商业品牌冠名的运动公园地理位置好、体验更丰富,吸引了更多有消费意愿和能力的人到来,成为体育经济发展的重要“根据地”。近年来,一些国际体育品牌也开始将这种模式引入国内。

在郊区,奥运会对城市发展的推动则有着不同的使命。为了推动区域融合,巴黎奥运会将不少比赛安排在郊区的场馆举行,这也将把体育运动设施和氛围带到更多地区。巴黎北部的圣但尼是巴黎奥组委总部,也是奥运村的所在地。奥运村的变身也妙趣横生,奥运会的餐厅由影视基地改造而成,运动员训练室则由电影工作室改装而来。奥运会结束后,这里将被改造为居住社区,从而改变当地生活条件,这个开发项目被视为2050年欧洲城市的先行区。

所有这些努力,或许可以用巴黎市体育部长皮埃尔·拉巴丹的话来解释:“我们想表明,在自己的城市组织世界上最大的盛会,对于那些居住在这座城市的人来说,这是一件真正的好事。”

接过下一棒的洛杉矶已然把目光瞄准“世界体育之都”。当下,洛杉矶旅游局已经规划了多条旅游路线,向全世界发出邀请。未来的奥运城市,又将如何呈现崭新的体育与文化生活?

2028年洛杉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