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个体命运融入时间的宏阔,获得的将是对当下的理解与释然——

在历史中私语或喧哗

青岛日报 2024年08月13日

  《宋史三部曲》

  夏坚勇 著

  译林出版社2023版

  《狼厅三部曲》

  (英)希拉里·曼特尔 著

  刘国枝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23版

  《食南之徒》

  马伯庸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2024.04

  《钦探》

  周 游 著

  作家出版社2024.04

  《空城纪》

  邱华栋 著

  译林出版社2024.07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魏

  2023年风靡一时的历史散文《宋史三部曲》的作者夏坚勇说:“在历史题材的写作中,你可以私语也可以喧哗,表达的自由是最有意义的追求。”于虚实之间跳脱地行文造句,在史实与现实间自由探究是非曲直、人性复杂,这或许正是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带给创作者和读者共同的吸引力。

  去年年末,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英国作家希拉里·曼特尔的历史小说经典《狼厅三部曲》,登上推介腰封的作家双雪涛曾给予历史题材创作自己的观念:历史虽然看似是一种客观的东西,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记忆,这记忆只有被文字记载下来才成为历史。而文字本身有弹性,具有强烈的虚构属性,所以,“当我们记录历史时,其实已经在创造历史了。”

  历史给予了文学创作者别具一格的表演空间和舞台,无论是夏坚勇拓展散文书写疆域的散文化“宋史”,抑或双雪涛所谓的曼特尔笔下严肃文学的历史虚构与创造,都让我们看到历史题材创作更多的可能性。在2024年上半年面世的新书中,历史小说写作正做着类似的突破性尝试,作家们沿着历史河流的走向,以各自的生命体验共情尘封的人物与事件。而当我们将个体命运融入时间的宏阔之时,获得的将是对当下的更为透彻的理解与释然。

  以文学的想象穿越历史时空

  如果说夏坚勇的《宋史三部曲》是在以个体的视角和情感讲述历史,邱华栋的历史长篇《空城纪》则是在以更加宏阔的时空视角和天马行空的文学想象,穿越历史。

  《空城纪》被看作是邱华栋为自己的出生地新疆献上的一个“宏大故事”。作家写一个题材,是因为从中发现了与自己的生命体验共情的东西,对于邱华栋而言,故乡丰沃的草木风物、历史文化遗存,不仅是创作的富矿,更激发了他情感基因的勾连,文学的想象力由此振发。

  他持续数年收集翻阅有关西域的历史地理、文化宗教、民族生活方面的书籍,那些千百年时空里的人和事就此“连缀成可以穿梭往返的世界,发出遥远的召唤”,他亦身临高昌古城、交河故城、库车克孜尔千佛洞、尼雅精绝国遗址、于阗约特干古城、米兰遗址、楼兰废墟……那些人去楼空的荒芜景象,像是为丰盛的文学创造的留白。“空城不空,历史未远,为远古的人和事做时间刻度的记录”,这是《空城纪》书名的由来。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空城纪》中,龟兹双阕、高昌三书、尼雅四锦、楼兰五叠、于阗六部、敦煌七窟六个章节,叙写六座古城废墟遗址的故事,所有的故事都延伸到当代,主人公身临废墟,和这些地方发生深刻联系。“在书写小说中历史主人公的时候,我更侧重于描绘人物内心声音的肖像,鲜活的历史人物,让位于那些背景式的,脆薄的、窸窣的、噪钝的、尖锐的声音,以此表达出他们在汉唐盛代中发出的元气充沛的初始强音。”于是,在邱华栋笔下,古城遗址、音乐艺术、地方风物、博物馆里的陈列成为叙述主体,于阗铜钱、佛头雕塑、岩画上的花斑马等器与物,拟人化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在“于阗六部”那一章节中,作家以一匹马的自述带读者穿越历史长河:这匹于阗花斑马,从张骞出使西域时就已奔走在昆仑山山麓上,向出使队伍投去了长长一瞥,后来它借助牧人的岩画、僧人的壁画、妇人的织锦、木版画及纸本绘画,一直在这个世界上马不停蹄,穿越千年,经历生死,“这匹马以隐身的姿态逃逸出历史,从正史中游离出来跋涉进入时间。”……在邱华栋这里,历史的书写并非探究曾经的真相,而是让我们重新认知了文学的意义。

  以“看不穿”的人呈现历史的温度

  凭借处女作《麒麟》入围宝珀文学奖候选名单的周游,今年出版了新作《钦探》,一部在历史大事件中展开的虚构小人物的故事。它被看作是明朝版的“人民的名义”——

  大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秋,蒙古瓦剌部大举南侵,明英宗朱祁镇率大军亲征,在土木堡遭遇惨败,英宗被俘。社稷危厄之际,兵部侍郎于谦拥立郕王朱祁钰即位,率军民英勇抵抗,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于谦奉旨,要求积年老兵朱抗前往山西一带巡查北防漏洞,彻查土木之败的原因时遇到了英国公之子张绍祖,二人结伴踏上了危险重重的秘密调查之旅,掀起了大明王朝锦袍的一角,发现了内里的种种肮脏与黑暗……

  周游说,一直以来,他最感兴趣的是人,历史中的人。《钦探》中,伴随叙事的层层深入,“每个人物的内心随之震解,灰尘蛛网碎发血痂一齐掉落”,而历史正是由无数个复杂的个体和事件交织而成的,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只有在深入剖析人性的基础上,历史的温度才能呈现出其另一番魅力。从背负巨大悬念的朱抗,到看似简单却极具性格张力的张绍祖,再到人设绝对出人意表的女主角粥姐,众多多维立体令人“看不穿”的人物,构成了这部历史小说的复杂织体,一个关于勇气、正义和责任的故事。

  在周游看来,历史小说难写,不在于知识的获取,而在于对历史的认知,“对历史的认知并非空泛概念,核心是对人物命运与时代关系的理解。”要强调的无非就是那句平淡而沉重的话:“人是复杂的,历史是复杂的,从来都是复杂的。”

  从美食地理挖掘小吏“私家史”

  历史是关于人的故事,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所以每一个历史人物身上都蕴藏着时代的特征,都有值得被挖掘的历史价值。在致力于历史可能性书写的马伯庸看来,历史中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比之声名显赫的英雄,更具有挖掘的意义。《食南之徒》正是这样一部以历史上确有其人的小人物故事入戏的历史小说,延续马伯庸一贯的创作风格,这一次,他从历史的褶皱中挖掘出一个西汉江西县丞的“私家史”,以此烛照一个曾经的大时代的气运。

  《食南之徒》的故事灵感来自《史记·西南夷列传》中一段仅百余字的历史记载,大意即:江西小县丞唐蒙临时受命出使广州,吃到了一种据说来自四川的美味酱料,好奇追问之下,得知是通过内河航运从西北而来。当他回到陕西,在西安找到卖酱料的四川商人询问时,却得知这种酱是从四川卖到贵州,再由贵州穿过广西转运到广州的。一个人与一味酱料的偶遇,在历史长河中悄悄鼓动了一阵轻风,吹开了笼罩在大汉西疆与南疆版图上的迷雾,从西北到东南划出了一条新的连接线……

  在马伯庸笔下,这段小吏的“美食地理”,被扩充为一篇长达23万字的历史悬疑小说。正如他在后记中所言:“这个故事最有趣的地方,其实不是唐蒙这位美食侦探的经历,而是它所展现出的地理认知……在那个时代的西汉人眼中,中原之外的广大地区被重重迷雾所笼罩。若要把这些地图点亮,需要有勇气、有谋略以及有着超越时代的地理直觉。正是有唐蒙、张骞这样的人不断探索,才把‘茫然无知’变成‘显而易见’,开启了汉文化向南拓展的大潮,乃至形成今日之版图。地理认知改变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小说从美食地理出发,结合悬疑推理,最终聚焦于大时代浪潮下小人物的命运挣扎,马伯庸在保留这个真实历史人物的事迹的同时,也赋予了他亲情、爱情和友情,主人公是那个历史动荡时代无数真实民众的缩影,而借此探讨的民族与国家层面的大义问题,也增加了小说的历史感与哲学意味,引发读者的共鸣与思考。对于马伯庸而言,历史小说是有趣的故事,也是真实历史的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