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闭幕,中国体育代表团获40金27银24铜共91枚奖牌

“突破,这是属于新时代的奥运会”

青岛日报 2024年08月12日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特派记者  马晓婷

  17天、16个比赛日。从塞纳河上流动的盛宴到法兰西体育场“穿越时空的奇妙旅程”,来自全球206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的10500名运动员齐聚巴黎,为全世界带来一场精彩的体育盛宴。

  40金、27银、24铜。在巴黎奥运会设项调整、规则发生较大变化的背景下,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本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参赛成绩的特点,那就是“突破”。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40金、27银、24铜共91枚奖牌,取得我国1984年全面参加夏季奥运会以来境外参赛历史最好成绩。

  一届属于新时代的奥运会。作为践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后的第一届奥运会,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对巴黎奥运会的评价是:更年轻、更包容、更城市化、更可持续。

  在“奥运更开放”的理念下,来自全世界的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相聚于五环下,感受体育为生活带来的精彩与美好。走过这场难忘的百年重逢,人们已然向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目标再一次出发。

  竞技成绩全方位突破

  巴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参赛运动员404人,共参加了30个大项42个分项232个小项的比赛,在11个大项14个分项上获得40金、27银、24铜共91枚奖牌。

  中国体育代表团副团长周进强在闭幕前的发布会上说,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本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参赛成绩的特点,那就是“突破”。

  参赛项目数量的突破。本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232个参赛小项为境外参赛小项最多,自由式小轮车、冲浪两个分项以及其他项目的多个小项首次参赛,更多项目的运动员有了参加奥运会的机会。

  金牌总数和质量的突破。40枚金牌突破了伦敦奥运会的39金、东京奥运会的38金。获得金牌的运动员达60名,创境外参赛历史新高,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持平。此外,在射击、游泳、举重项目上,打破世界纪录1项、创造奥运会纪录9项次。

  金牌项目覆盖面的突破。本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在花样游泳、艺术体操、自由式小轮车3个分项上首获金牌,夺金分项共14个,仅次于北京奥运会的17个。通过参加巴黎奥运会,我国奥运会夺金分项总数由之前的21个增加至24个。此外,乒乓球、射击、举重、游泳、花样游泳、艺术体操、网球、自由式小轮车、拳击等项目中的14个小项首次获得奥运会金牌。

  培养输送金牌运动员省份数量的突破。本届奥运会获得金牌的运动员来自20个省(区、市),获得奖牌的运动员来自24个省(区、市),展现了我国竞技体育全面均衡发展的新成就。

  “老将”“新人”携手奋斗

  最美的青春是奋斗,最动人的故事是传承。

  巴黎奥运会上,“80后”“90后”冲锋在前,“00后”“05后”奋起直追。无论是初出茅庐的“新人”,还是身经百战的“老将”,无论独自上场,还是团队拼搏,中国健儿身上,无不闪耀着必胜信念与坚定追求。

  代表团中,马龙四次参加奥运会,获得6枚金牌,成为我国获得奥运会金牌最多的运动员;张雨霏本届奥运会参加6个项目获得6枚奖牌,成为我国获得奥运会奖牌最多的运动员。青岛运动员陈梦两次参加奥运会,获得4枚金牌,成为夺得奥运金牌最多的山东选手。

  在“老将”的带领下,“00后”“05后”中涌现出一批年轻的尖子运动员。19岁的盛李豪和17岁的黄雨婷稳夺首金,18岁的邓雅文赢得自由式小轮车首枚奥运金牌,19岁的潘展乐不仅刷新男子1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拿下金牌,更携手队友夺得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冠军。潘展乐赛后动情地说:“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背后是强大的中国队。我的这块金牌,献给伟大的祖国。”21岁的郑钦文历史性地拿下网球女单冠军后自豪地说:“整个中国带给我力量,奥运会一直比大满贯重要,国家荣誉永远超过个人。”

  举重台上逆转的侯志慧,每一次扣杀、拦网、救球都拼尽全力的中国女排……迎难而上、遇强更强、敢于挑战是体育健儿拼搏奋斗最亮丽的底色。

  赛场外,中国体育代表团通过巴黎奥运会“中国之家”等平台大力弘扬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宣传中国体育发展成就,深化与国际体育界的友好合作,扩大我国体育朋友圈,不断提升我国体育话语权和影响力。首次在境外举办的“中华体育精神颂”巴黎奥运站活动中,“龙马风度 体育精神——中华体育文化展”吸引众多当地民众和华人华侨参观,获得无数“点赞”。

  以体育为桥梁,以奥林匹克运动会为舞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生动展现于全世界面前。

  从“竞技+”到“生活+”

  人们的目光,不仅在中国健儿的身上,更在奥林匹克运动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不懈追求上。

  百年前的1924年巴黎奥运会,留下了首次引入奥林匹克格言、首次设立奥运村等一系列奥运传统。一百年后,2024年巴黎奥运会以“奥运更开放”探讨着奥林匹克运动的新内涵。

  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说,“这是一届属于新时代的奥运会”。

  从凯旋门出发,一路沿着香榭丽舍大道走到尽头,就来到著名的协和广场。奥运会期间,协和广场变身为一个城市运动公园,自由式小轮车、滑板、霹雳舞、三人篮球等一系列年轻人喜爱的潮流运动项目在这里展开角逐。19岁的中国选手邓雅文,就是在这里精彩呈现后空翻、360度转体、神龙摆尾、转把等动作拿下金牌。

  从协和广场向着塞纳河对岸眺望,埃菲尔铁塔下,沙滩排球赛场里不断传出欢呼声。不远处的战神广场竞技场内,临时搭建的体育场巧妙地将霞飞将军骑马像包裹进观众席。在霞飞将军的注视下,摔跤勇士们展开力量的角逐。

  将体育与文化相结合,巴黎奥运会不仅在圣火传递中设计了一场“世界文化遗产之旅”,让奥运会的开幕式走向开放的城市空间,更通过将标志性的文化景点变身竞技场,为观众带来难忘的奥运文化之旅。

  老家山东的游客吴佳说,除了为山东运动员加油,自己还购买了多场在文化地标举行的赛事门票,希望能亲身感受更为丰富的奥林匹克文化。

  杭州游客冯慧慧一家四口趁着暑假到巴黎看奥运会,主要观赛项目是乒乓球,“跟着赛事去旅行”成为一家人的出游关键词。“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能够在现场给中国运动员加油,现场感受升国旗、奏国歌很难得。”冯慧慧说,自己同时也购买了埃菲尔铁塔下的沙滩排球比赛。

  坐在这些临时“变身”的体育馆内,可能身旁的朋友刚刚游览完卢浮宫,前面的朋友刚刚体验完塞纳河的游船。人们带着不同的故事走来,为了奥运这个共同的期盼相聚。

  在这些文化地标场馆里,既能够看到巴黎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新颖的赛事创意,也看到了中国体育强国的实力、中国年轻一代运动员的自信开朗和中国观众身上流露出的文化自信。

  无论是让赛事走向城市,还是让观众走向赛场,从“竞技+”到“生活+”,奥林匹克运动不断拉近与生活场景的距离,与现代生活有了更多的连接点。

  “奥运经济学”的转化之路

  一门“奥运经济学”,俨然成为世界城市的热门选修课。

  近十年,中国体育产业迎来年均超10%的高速增长,突显出巨大的产业潜力。发挥大型体育赛事的引领作用,对于当下的城市发展至关重要。来自青岛市体育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青岛计划举办市级以上体育赛事活动221项。其中,国际级11项、全国级58项。巴黎奥运会迎来“结业时刻”,也打开了更多城市以体育带动发展的思考新路径。

  巴黎奥运会首创冠军公园,用好明星运动员号召力为体育赛事放大声量。将奥运奖牌得主邀请到埃菲尔铁塔下的特罗卡德罗广场与公众面对面,几乎场场爆满。中国花样游泳运动员亮相时,摆出决赛同款“埃菲尔铁塔”造型,现场人气爆棚。毕竟,即使能买到赛事门票,也很难有机会与选手们分享这样的特别时刻。

  “绿色改造”赛事场馆,融入社区体育生活。举办大型赛事,常常会有场馆浪费的担忧。巴黎奥运会的场馆充分体现“最绿色奥运”的理念,整个巴黎奥运会新建场馆仅三座,除将大量文化地标改为临时竞技场外,巴黎借奥运会对大量场馆展开翻新。新建场馆如巴黎水上运动中心采取模块化设计,奥运会后将“重组”为适合周边居民运动的健身场所。在赛事交通上,将赛事专线与公共交通免费卡结合,减少赛事期间的交通压力。

  设计更多公众参与环节,以“氛围感”激发消费潜能。一场大众马拉松,至少让4万多人来到巴黎“赛事旅行”,这还不包括他们的陪同者。此外,除了变身场馆的经典地标,卢浮宫等知名博物馆均推出奥运相关展览和临时活动,各种类型的奥运特许商品销售区域覆盖比赛场馆、购物商场、大型超市、交通路口等,人们很容易被这种氛围所感染,显著带动“跟着赛事去旅行”等溢出效应。

  接下来的奥运赛后期,也将迎来加速释放消费新需求、推动体育赛事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每个城市而言,就看谁能先抓住机会。

  奥运会闭幕式是一个告别的时刻,也是一个欢乐的时刻。“人们积极参与奥运、感受奥运,融入盛会,谱写了一段关于‘爱’的故事。”告别前夕,巴赫这样说。

  下一站,洛杉矶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