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晓峰
在青岛啤酒科技研发中心,一支博士、硕士科技人才占比达60%的研发创新团队正开展一系列前沿技术攻关,从生物发酵到数字酿造再到低碳酿造,让啤酒这一传统优势产业更具“含新量”。这是青岛市属国有企业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锻造未来竞争新优势的一个缩影。
啤酒是一个传统产业,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让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近年来,青岛啤酒通过科技研发、新产品推出、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沉浸式啤酒文旅产业发展等,努力实现了科技创新走在前、数字化转型走在前、产业升级走在前、两业融合走在前。未来,青岛啤酒将持续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青岛在全球彰显特色、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啤新力量、展现国企新担当。
深化产学研用 做强高能级平台
近期,青岛啤酒作为《食品生物制造工业菌种高效选育与优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的主完成单位,第四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能够四度捧回“国奖”并不偶然,其背后是青岛啤酒一流的研发体系激活了创新动能。
科技创新周期长、投入大,需要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融合创新,而龙头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和生态主导力,可以有效整合科研院所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创新资源。作为“链主”企业,青岛啤酒近年来依托高能级研发创新平台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围绕产业链激活创新链、集聚人才链,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持续做强青岛食品饮料产业集群,放大“中国啤酒之都”城市特色。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最近几年青岛啤酒引进的人才越来越高端,毕业于北京大学的秦青青、来自德国不来梅大学的张欣等博士后都把青啤作为自己“科研事业”的开端,博士后工作站被评为青岛市优秀博士后站(基地)。与此同时,青岛啤酒与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也越来越频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前不久,青岛市“揭榜挂帅”对接平台发布了“工业酿酒酵母合成功能因子的筛查与鉴定”项目,江南大学揭榜并签订项目合同,实现了青岛啤酒与江南大学科技资源的整合配置。目前,青岛啤酒已与江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加拿大大麦技术研究所等40家国内外顶级科研机构联动,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青岛啤酒还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将“绿色”发展贯穿于产业全链条,大力推动原料、包材、装备等行业的技术革新。
与高校、瓶盖生产方开展啤酒瓶盖垫片联合研发,经过两年时间实现垫片国产化、性能指标国际并跑,吸氧赋码技术国际领跑;率先在行业内实验推广轻量瓶使用,每年可降低碳排放6000余吨;在国内首创“啤酒高浓废水与市政污水协同处理减污降碳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已推广至公司35家啤酒厂,每年可减少碳排放1.2万吨……从酵母菌株的基础研究,再到包装材料减量减塑乃至废水价值共享,这样的一体化协同创新场景在青岛啤酒不断延展。
成果落地生“金” 引领行业前行
青岛啤酒持续的前沿创新,让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速度更快,让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足。
最近,远在新疆阿勒泰的消费者发现,在当地也能喝到最新鲜的青岛啤酒原浆和水晶纯生。这些保质期极短的生鲜产品,正是在活性酵母选育、冷链直供等一系列新技术加持下,实现了新质出“鲜”。以仅有21天保质期的水晶纯生为例,为了配合产品新鲜的特性,青岛啤酒研发人员为产品定制研发高端专利铝瓶,铝瓶的超大缩颈比更加锁鲜,为纯生营造出顶级的“保鲜空间”。
当消费者的需求日新月异,当行业增长的逻辑发生变化,青岛啤酒总是那个动作最快的先行者,以一次次创新引领行业的变革。
超高端产品“一世传奇”突破原麦汁浓度和存储时间极限,打开了中国啤酒向上发展空间;比利时风格的尼卡希白啤,以原料配方、发酵工艺、香料应用等颠覆性创新打动消费者挑剔的味蕾,一举夺得2023中国国际啤酒挑战赛三星天禄奖;匠心雕琢的奥古特A系列,以天生特别的顶级麦芽以及传承百年的酵母与工艺,成就实力品质;联合管华诗院士团队共同研发的王子海藻苏打水,聚焦海洋战略与健康战略,在国内外市场掀起“海藻”热潮;发挥生物发酵优势跨界推出益生菌胡萝卜汁,成为人们健康生活的新选择……
据统计,青岛啤酒近年来通过科研创新加快产品创新落地速度,开发了9大类、70多个产品矩阵,新产品的上市数量、销售收入和市场占有率均居行业首位。
步入121岁的青岛啤酒,用创新不断开拓新的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