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芝湖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风景如画。
■产芝湖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葡萄喜获丰收。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德银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乎国之大计,根系民之大业。
2018年,在“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的殷切期盼下,山东开启夯实产业之基、拓展共富之路的“齐鲁样板”探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
作为省内龙头,青岛接过“先行先试”的使命,“全面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被写入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莱西是青岛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主阵地。持续助力青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莱西市承担着责无旁贷的使命。近年来,莱西市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乡村振兴实践路径,形成了一套统筹推进的乡村振兴“莱西打法”,持续深化新时代“莱西经验”内涵。
依托产芝湖新村“山、水、林、田、乡”的优质生态空间格局和多元文化汇聚的场地特征,莱西市水集街道产芝湖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锁定“耕读”主线,逐渐形成了农业、旅游、生态融合的发展格局。一个个富民产业梯次隆起,一批批产业项目火热推进,一条条崭新道路蜿蜒延伸,一幅产业强、环境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铺开。
聚焦农业高质高效,让片区强起来
夏日炎炎,产芝湖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各个产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走进青岛市中小学生学农基地项目现场,焕然一新的房屋整齐排列。该项目通过盘活闲置小学,建设拓展训练基地、宿舍、餐厅等,将建筑艺术化设计,打造研学教育、美术展示和艺术教育基地,创建研学新标杆。项目由水集街道共富公司与山东文旅集团共同运营,预计年效益300余万元。
莱西市水集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德利告诉记者,街道坚持党建统领,创新“经营土地”“运营乡村”的理念,立足片区7个自然村不同资源禀赋和独特优势,采取“一村一业、多村一品”产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丰富乡村产业业态,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动农文旅创新发展,促进产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以“农”丰产,夯牢振兴基石。坚持规划优先、科学布局,依托“耕地位置相邻、产业类别相似、劳动力相对集中”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打造高效农业种植基地、微藻农业技术应用实验种植区和特色农产品品质种植基地,优选花生、玉米、小麦等高品质种子,建成高标准农田6600亩,并对原有3000余亩葡萄、板栗、樱桃种植区进行品质提升,进一步推动农产品提质增效和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以“产”兴业,念好致富新经。按照“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的思路,引进山东菜篮子工程集团、山东产芝绿色低碳发展研究院等10余家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技术企业,对中庄扶桑葚、小夼樱桃、茂芝场葡萄、产芝湖鱼等片区内特色农产品进行加工销售,认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以好产品丰富“莱西有礼·产芝优品”品牌内容,提升片区农产品附加值,带动村集体增收100余万元,村民年均增收5万余元。
以“旅”为脉,助力融合发展。积极探索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路径,整合进士、莱夷、民俗等文旅资源,结合片区内现代农业产业优势,配套建设进士府特色民宿打卡地、产芝驿站、莱夷古窑等项目,打造集休闲农业、研学康养、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于一体的“文旅+”产业体系,建成完善民俗博物馆、莱夷古窑、泥塑馆等文化旅游场所50余处。同时,积极开展“趣莱西 乐水集”乡村特色旅游集市、产芝湖音乐节等系列文旅活动,“面子”“里子”兼得。
传统优势产业释放活力,新兴特色产业加速发展……产芝湖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自创建以来,坚持“一年打基础、两年见形象、三年树样板”目标导向,以产芝自然村为中心村,辐射带动茂芝场、寨庄、小夼6个自然村,坚持农文旅融合、点线面融合、人钱物整合,持续放大“一湖两河一山”生态优势,一个个好项目加速落地,给片区蝶变注入强劲动能。
聚焦农村宜居宜业,让片区美起来
走进产芝湖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一幅美丽宜居的人居新景扑面而来:平坦笔直的水泥路,整齐划一的围墙、干净整洁的院落,道路两旁的绿树与美观的墙画相映成趣,为宁静的村庄增添了生机与灵动。村民在树荫下闲聊,不时发出阵阵欢声笑语……
浓墨重彩绘新景,绿水青山带笑颜。产芝湖新村坚持“农民增收一口清、基层治理一网兜、绿美建设一直抓”,循序渐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乡村发展增“绿”,为乡村环境留“美”,为乡村生活添彩,推动乡村从“脏乱差”到“绿富美”转变,由“一处美”向“处处美”延伸,实现人与青山两不负,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农村是亿万农民生长于斯的家园,农村建设好了,才能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莱西市不断提高产芝湖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健全水电路气房讯等基本条件,让乡村“硬件”过硬;加快补上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公共服务供给短板,把便民服务送到农民家门口,让乡村“软件”不软;大力抓好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持续开展户厕改造与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让农民屋内干净整洁、屋外鸟语花香。
优生态,打造和美乡村新环境。为改善片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现状,以片区发展和群众需求为导向,莱西市水集街道投入4600余万元,实施农业水利改造、村庄基础设施提升、河道整治等4个生态建设和环境改造工程,对片区内基础设施、游览线路、生态环境进行全面提升改造,与群众一起共建共享魅力乡村。结合村庄实际,投资5300余万元配套建设农业技能培训中心、寨庄和美乡村建设等特色建筑,建构村庄沉浸式特色体验,打造特色精品村庄。
守住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每逢周末和节假日,产芝湖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游人如织,周边的民宿、农家乐生意红火,吃上文旅饭的村民腰包也鼓了起来。
不仅有田园风光之美,也有人文和谐之美。如今,片区实现了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走乡村善治之路。健全党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创新抓手载体,推广积分制、道德银行等务实管用的“工具包”,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铸精神文明之魂。不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动农村移风易俗、遏制铺张浪费等陋习,传承弘扬优秀农耕文化,发挥村规民约作用,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吹遍这片沃土。
聚焦农民富裕富足,让片区富起来
乡村振兴,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以前我出去打工,一年能赚四五万元。自从村里党员干部带头发展阳光玫瑰葡萄以后,我也种了10亩,在村里技术员指导下,每亩收入10万元左右。”在茂芝场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的葡萄大棚里,茂芝场自然村村民姜豪提起收成满脸喜悦。如今,在产芝湖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像姜豪这样的农民越来越多。
通过领办青岛西山阳光果蔬专业合作社,茂芝场党支部探索出“六统一”的管理模式,即统一种植优良品种、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指导服务、统一栽培管理模式、统一把控质量标准、统一赋码溯源销售,帮助村民节约成本、提高技术、打开销路。2023年,产业园里葡萄种植面积达1270亩,总产量达700多万斤,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300余万元,带动本村和周边100多户村民参与经营,每亩可获10余万元收益,实现村民和村集体双增收,真正做到乡村振兴为农而兴。现在的农业产业园已成为国家级特色葡萄产业基地,茂芝场葡萄也被纳入全国首批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在我们农业产业园里有党员示范棚,村里的干部都在园区办公。村里技术员每天在园区里,种植户随叫随到。”产芝湖新村党委书记姜文林说。
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如何真正实现共富是一个重要课题,各地都在深入探索。当前,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土地分散化、经济薄弱化等问题,制约了乡村发展。为此,水集街道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产芝湖新村为试点,把区域内人才、土地、资本、产业等各类资源要素整合起来,打造“乡村振兴共同体”,走抱团发展、共同富裕之路。
水集街道办事处主任孙进利介绍,通过凝聚各方力量,增强壮大集体经济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街道集成打造了党工委统一领导、合作社统筹规划、共富公司多路径融入、第三方公司专业化运营、农户主动参与的五位一体、多方联动的产芝湖新村“乡村振兴共同体”,真正实现共富公司“有收益”,村民“分红利”,集体“获增收”,村庄更有精气神,村民更有归属感和获得感,党组织更有凝聚力。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联结、招引、带动”多向发力,产芝湖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不断激活发展新动能,让更多村庄走向共富。产芝湖新村在自身实现产业发展、带动村民致富的同时,积极与发展薄弱村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结成帮带关系。发挥共富公司在资源配置、项目招引、建设运营上的统筹作用,以先富的新村带动结对的薄弱村,以核心产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让更多村庄能够参与项目建设,实现产业发展。同时,共富公司在技术培训、资金帮扶、市场运作等方面提供支持,帮助薄弱村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夯实基础,从而实现全域振兴。
经过持续深耕,产芝湖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蓝图正从“大写意”绘制成“工笔画”,“经济旺”的实力更加彰显,“环境美”的色彩更加绚丽,“百姓富”的成果更加丰硕,“运营强”的标识更加鲜明,一幅乡村振兴的“富春山居图”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