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婵娟
教育评价有鉴定、导向、诊断、调节、教育等功能,它对教育有“指挥棒”的作用,可引导教育活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传统评价体制主要以升学人数、平均分、留级率、入学率等作为基本评价指标,存在唯分数论的弊端。为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学校内部和学校之间的教育成果公平,更好地适应政策要求和当地需求,在学校教育教学评价中,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的教学效果、学校特色项目等采用增值评价,可以破除单一的结果评价桎梏,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观,因材施教,实现学生个性特长最大化发展,促进薄弱学校改造,推动教育公平与优质均衡发展,推进教育科学决策,提升教育治理水平,因此是一种更科学、更公平的评价。
增值评价体系建立的现实需求
学校增值评价是一种以学生在学校里的进步来衡量绩效的评价方法。它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和过程,通过采集学生在一段时间之前和之后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方面的表现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纵向比较,从而测量出此段时间内学生的成长程度,并以此为基础来评定学校、教师等教育主体的绩效,获得学生“净增值”的评价方法。
增值评价是推动教育目标实现的关键,是教育评价改革的焦点。当前,国内教育正处于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过渡时期,义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农村学校师资以及信息化资源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大部分学校仍奉行传统的仅依靠学生各次测验平均成绩及中高考升学率来评定的“鉴定性评价”模式,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更适合生源质量和办学条件有优势的学校,却不适合乡镇农村和生源较弱的学校。实际上,不同学校在资源投入、教育理念、管理水平、文化生态等方面有明显差异,传统“一刀切”的评价方式无法真实反映不同学校的效能,也起不到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监控、诊断以及促进教育发展的作用。围绕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核心任务,各地逐渐将增值评价的理念融入教育质量监测、学校效能评估等教育评价活动中,通过增值评价与结果评价综合运用的评价模式,弥补传统评价的不足。
2013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和《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从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和学业负担等方面提出关键性指标,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2020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遵循教育规律,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随着政策的发布实施,国内相继涌现出一批优质“先行”学校,包括苏州市、包头市、上海普陀区、深圳龙华区、青岛市南区、成都青羊区等地区的学校先行一步,逐步建立起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切实扭转以往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
以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和“有质量的公平”为远景目标,近年来,青岛市教育局将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主要工作任务,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具有青岛特色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式。比如,市北区开展学校维度学业增值评价研究,完善学校成长百分位(SGP)增值评价,构建区域、共同体、学校三级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实现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促进学校教学工作减负提质。2024年青岛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青岛二十四中副校长马志梅提议要加大增值评价占比权重,将其作为评价学校发展情况的重要依据。
作为一种新型评价方式,增值评价更加注重学生自身的进步增值,对推进学校的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意义重大。但目前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增值评价仍面临诸多问题,如评价指标的科学性与公平性问题、评价过程的准确性与有效性问题、评价结果的导向性与应用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增值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施路径
增值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施步骤包含收集和分析解读多样化、连续性的数据,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改进机制。初级中学教育阶段实施学校增值评价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基于核心素养,建立学生“成长型”档案库。增值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和过程,通过采集和比较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养方面的纵向表现数据,测量出此段时间内学生的成长程度,并以此为基础评定学校、教师等教育主体的绩效,获得学生“净增值”,建立学生“成长型”档案库。如青岛市市南区从2008年开始面向全区建立学校增值评价数据库,通过在全区建立监测点,持续追踪、收集学生的生源信息和个体发展成绩,数据库采集数据近100万条,并立足于数据库开展学校增值评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是基于数据联动,实现信息资源的互通和共享。增值评价是个相当庞大的体系,比传统平均分的评价模式更能提供准确和丰富的信息,从而可全面科学反映学生的学业进步。但增值评价的有效应用一方面受统计学理论研究的限制,对教师、校长来说都是新事物,需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另一方面,增值评价采用追踪测验的研究范式,必然产生庞大的数据库系统,对数据的稳定性、可靠性要求高,传统的数据存储与管理方法难以支撑,因此,数据处理的技术支持以及各个数据库之间的有效链接和整合对参与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针对性地人才引进和培养。
三是依托人工智能,优化增值评价模型。信息技术能够“增强”“创新”评价工具、优化评价管理、提升评价质量和拓展评价结果,有效赋能教育评价。通过加大智能技术在教育评价实践中的推广和应用,可以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为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支持。建议采取定期教育质量监测,加强理论研究支持,发展多样化研究视角,弥补或突破前人在研究对象、研究工具和样本量方面的不足,对增值评价结果定期验证,持续改进评估体系。
四是按照增值评价原则,评判教师教育成效。一是学校按照学科特点和强调“发展程度”的增值评价原则,评判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效。每一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专属的考量维度,评价教师教育教学成效一定要尊重学科规律。以数学为例,当一个数学教师接到一批新学生时,学校首先应运用较为成熟的测评手段和方式,从学生数学学习的态度、基础知识、计算能力、迁移运用、思维发展等方面对其进行基线测评,并将基线测评的结果告诉教师,然后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帮助教师分析学生数学学习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思路。二是学校通过一定的措施监控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发现问题及时告知教师并以适当的方式让学生知晓,引导学生及时矫正问题,向好的方面发展。三是由学校组织专家团队对该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终结测评,将终结测评与基线测评数据对比分析,形成增值评价报告,综合其他评价要素对教师教育成效进行综合评价,让教师的努力都能被社会和家长“看见”。
从整体上看,青岛有丰富的创新教育改革经验,更便于进行教育增值评价的研究,但同时也要看到,青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同行政区域校际教育质量存在差异,使用同样的评价指标和方法评价不同学校的学生,其可行性会有所差异。为此,相关部门应对增值评价体系可行性及市域、县域和农村校际差异性问题展开实证研究,比如增加对农村学校管理、德育工作、学校文化等各方面的增值评价,合理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以此助推智能时代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为教育均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支持。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本文系2022年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视角下青岛市农村学校增值评价体系研究”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青社科QDSKL220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