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成为重要赛道

青岛日报 2024年04月16日

  莞棋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绿色金融正成为银行业务的重要赛道。

  近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等相继披露2023年年报和社会责任(ESG)报告。报告显示,国有大型银行继续发挥“头雁”作用,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探索不断深入,绿色信贷保持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末,六大行绿色信贷规模达17.90万亿元,占据国内绿色贷款的半壁江山。

  中国人民银行2024年年初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0.08万亿元,同比增长36.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6.4个百分点。

  不仅是规模的快速增长,更为重要的是,各家银行机构还不断进行绿色金融领域的产品与业务模式创新,构建多元化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绿色金融的“工具箱”不断丰富。

  2023年,工商银行创新发行该行首只全球多币种“碳中和”主题境外绿色债券、境内首单商业银行碳中和绿色金融债,并创新推出ESG主题理财产品,发行多只投向生态环境、ESG、碳中和等领域的绿色基金产品。

  中国银行则锚定“绿色金融服务首选银行”目标,升级完善“中银绿色+”产品与服务体系,提升客户ESG风险管理水平。

  农业银行创新推出绿色普惠贷、海洋牧场贷、和美乡村贷等区域特色产品,推广应用乡村人居环境贷、绿水青山贷、生态共富贷、森(竹)林碳汇贷等产品。

  奋笔写好绿色金融大文章同样也是青岛金融机构的共同行动。

  从金融监管机构推动绿色金融政策在青岛落地落实,到各家商业银行积极响应,青岛金融业向“绿”而行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所提供的新产品、新服务层出不穷。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青岛监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辖区绿色信贷余额4386.6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持续提高,达14.6%;同比增速为27.1%,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5.4个百分点,绿色金融“活水”为服务青岛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当前,我国的绿色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量的金融资金予以支持,绿色金融未来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有专家预测,绿色金融有望成为银行下一个十年重要的增量业务发展方向,金融机构竞逐的“超级赛道”。

  要让绿色金融赛道更加完善,银行机构还需创新为先,持续开展业务变革,以适应市场资金需求。包括加大支持力度,充分探索转型金融服务,解决包括传统能源结构转型在内的减碳核心问题;创新产品和服务,探索多种可持续融资手段,用活可持续挂钩类产品,探索碳融资产品,丰富可持续融资货架;提升环境气候风险管理能力,关注高碳行业持续增大的环境气候风险对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可能带来的影响,保障业务行稳致远。

  要让绿色金融赛道更加完善,银行机构还需充分利用科技赋能绿色金融,使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行数学建模和智能定价,提升绿色金融市场效率。地方中小银行的绿色金融业务应更多基于自身经营、目标客群,并结合区域行业特征进行差异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