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余博 戴谦
本报4月7日讯 加快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以高水平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题中应有之义。近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青岛中央法务区打造现代法务生态圈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实施方案》明确将建设多元化推进、矩阵式发展、智能化支撑的青岛中央法务区,推进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中央法务区是区域法务聚集中心地带。建设中央法务区,可以为商贸往来、国际合作等提供集约高效充盈的法律服务、司法供给。《实施方案》明确了青岛中央法务区的建设目标:2024年,青岛中央法务区集聚一批司法机构、仲裁机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等,体系架构和运营机制基本形成。2025年,构建起“政产学研用”良性互动的创新生态,集聚法律服务从业人员1.2万人以上,推动法律服务业务年创收超过50亿元。2030年,集聚法律服务从业人员1.5万人以上,推动法律服务业务年创收超过80亿元,建成引领全省、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法律服务高地。
青岛因海而生、向海而兴,对外开放是青岛鲜明的城市特色。透过《实施方案》,青岛中央法务区建设凸显“涉海”“涉外”两大特色。
在空间布局上,青岛中央法务区致力于矩阵式建设“四区一平台”,即:在市南区建设青岛中央法务区涉外法务区、在胶州市建设青岛中央法务区上合法务区、在崂山区建设青岛中央法务区金融法务区、在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建设青岛中央法务区自贸法务区,以及建设数字法务平台。其中,数字法务平台通过统筹法院智能协同办案、检察院大数据法律监督等应用系统建设,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建设“法治地图”“政法大脑”。
在机构设置上,青岛中央法务区集聚了青岛国际商事法庭、青岛知识产权法庭、青岛海事法院中央法务区审判区等国际化法务资源,建设青岛涉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上合之窗”跨境呼叫中心、涉外法治研究中心、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等一批涉法机构,这也将吸引一大批会计、审计、税务、金融等高端服务业进驻。
此外,《实施方案》还明确了青岛中央法务区建设的13项重点任务。如,围绕深化上合组织国家法治交流合作,提出承办中国-上合组织国家地方法院大法官论坛、上合组织国家双边(多边)法官交流研讨班等,争取设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青岛中心、“一带一路”律师联盟青岛中心;围绕健全国际商事海事争端多元解决机制,提出吸引“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等调解、仲裁组织落户,提高青岛仲裁委员会涉外仲裁能力,形成仲调对接、便捷高效的纠纷化解模式,推动我市成为国际商事海事争议解决优选地;围绕提升服务企业合规能力,依托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综合服务平台等,建立国别经贸法律研究中心、企业合规中心,开展对上合组织国家、自贸协定缔约国家和地区等的法律研究,为企业提供合规服务和涉外事务办理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