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牌牛奶70年|与城市共成长系列报道之焕新篇

老城复兴蝶变 催旺“烟火”升腾

百年历史城区集聚新业态“焕醒”城市发展新动能
青岛日报 2024年01月31日

  ■银鱼巷焕发出新活力。

  ■易州路广场的儿童剧演出人气满满。

  ■带有青岛城市记忆元素符号的新希望琴牌乳业产品亮相景区。

  城市更新如同一架桥梁,连接着一座城市的过去与未来。为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老城复兴,近年来,青岛深度挖掘文化资源、讲好历史故事,以产业“搭台”,借文化“唱戏”,全力复兴老城区,营造传统与现代交融、经典与创新兼具的活力场景,一幅老城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徐徐展开。

  老城区活力愈发强劲

  “碧海青天,不寒不暑;绿树红瓦,可舟可车。”这是康有为在一封家书中对青岛的赞美,也是青岛老城区中西合璧、浪漫诗意的真实写照。

  1994年,青岛被批准成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在中国最早的实践地之一,这里山、海、城相互依傍,浑然一体,其精华都浓缩于历史城区,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记忆和乡愁。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青岛实施了多轮保护复兴工程。自2022年三年攻坚行动启动以来,青岛更是将历史城区保护更新作为“一号工程”,老城区的更新步伐明显加快,活力愈发强劲。

  2022年4月,历史城区范围内总投资40亿元的72个项目集中开工;2022年7月,首届“上街里”啤酒节共吸引游客70万人次;2023年1月,老城区商家反映,其在旅游淡季的销售额同比增长20%;2023年8月,历史城区已完成保护修缮项目30.4万平方米,中山路区域日均接待游客达32万人次,再创新高……

  让城区历久弥新的“底气”,离不开高质量的规划引领。2023年10月,《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公布,这是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进阶版”,指导保护更新有条不紊地开展。根据规划,青岛历史城区依托自然要素形成了三条历史发展轴,分别是:沿中山路—馆陶路—辽宁路—华阳路—延安三路一线由银行、商会、旅馆、饭店等构成商业服务业功能发展轴;沿胶州湾东岸和铁路线由港口码头、工业、洋行商号等构成交通产业功能发展轴;沿南部滨海岸线由别墅、海滨浴场、景观绿地等构成居住、游戏功能发展轴。

  漫步青岛,感受碧海红瓦间的历史余韵,各种创意市集、文化展等活动带来大量人气、商气、烟火气。手拿一盒具有城市记忆符号的新希望琴牌青岛老酸奶,约上三五好友来一场酣畅淋漓的City Walk,聆听城市的脉搏与呼吸,成为热门的打卡方式。修葺一新的老里院,变身美轮美奂的文化、艺术、商业空间,成为时尚“打卡地”;改造过后的老旧小区添了休闲广场,成群结伴的居民在这儿叙着家常;走在路上能直观感受到已不多见的车轮石和马牙石、水泥拉毛的修复痕迹……越来越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城市面貌之变在身边发生,令人耳目一新,种种有关历史的细节印记给市民和游客带来深度体验。

  坚持保护与更新并重

  北京的南锣鼓巷,氤氲着浓郁的京味儿;杭州的清河坊,洋溢着江南古韵;成都的宽窄巷子,历史厚重感和时尚快节奏不期而遇……老城区是一座城市的根和魂,如何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加强历史街区保护,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是当前各地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课题。

  纵观诸多城市的老城复兴记,旧貌焕新颜大都是第一步。而如何做好保护更新工作,青岛给出的答案是:坚持保护与更新并重,全面提升历史城区功能品质。从表面上看,保护修缮、更新改造、基础配套是物理层面的翻新。而其内里,其实是对街巷肌理的唤醒、是有机的融合与塑新。 

  位于中山路片区的宁阳路,1914年就出现在青岛地图上。那时,宁阳路坐落着众多货栈、客栈以及商贾、官宦府邸,被称作“银鱼巷”。拆除的老物件、老木头回收再利用,对原有石材先编号再开挖后存储,按照编号原样铺装……青岛尽最大力量保留宁阳路历史原貌。如今,宁阳路里的老建筑被重新“唤醒”,并以“上街里·银鱼巷”这个新形象与市民和游客重新见面。

  这样的案例在青岛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成果中不胜枚举。地铁1号线中山路站A出入口里院修缮项目是我市首个将地铁出入口与风貌建筑有机融合的典范案例,被市民誉为“最美地铁口”;宁阳路片区(上街里·银鱼巷)等3个项目被评为省级城市更新示范项目;浮岛交通公园项目作为历史城区首个集交通、公园、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基础设施项目,实现了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与上海路-武定路历史文化街区的连接……

  据了解,2023年,历史城区完成房屋保护修缮约11万平方米、更新改造6.2万平方米,正在推进5万平方米保护修缮任务。已完成胶州路、武定路道路整治,目前正在实施中山路地下管网及路面改造工程;中山商城人防停车场等5处新建停车场均已对外开放,新增1300余个停车位;建成水龙池子广场等3个街心公园,为市民、游客提供更多休闲游憩空间。

  打开城市生长“新空间”

  如果拨开表层现象,会发现老城复兴的内在基因来源于青岛对历史文化的赓续与传承、对城市风貌的保护性修缮,更来源于对产业业态的促进与重塑、对整体环境的提升与优化和对文旅融合发展的支持与坚守。

  初建于19世纪末的馆陶路曾是青岛著名的“洋行一条街”,当年殖民在此的德国当局将此规划为“洋行区”。如今,搭乘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的春风,这里成为青岛市重点打造的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中国北方国际油气中心、山东国际航交所、RCEP青岛企业服务中心等众多平台项目纷纷在此落地。

  2023年,青岛按照“文脉契合、差异定位、多元互补、宜居生态”的原则,因地制宜打造浙江路海誓山盟婚恋主题艺术区、劈柴院特色美食和文化体验区等17个业态片区,广泛招引国内头部公司和青年创业企业等网红潮牌业态,大力恢复青岛老字号,满足不同消费需求。已引入餐饮美食、精品住宿、文化体验、创意零售、休闲娱乐等业态289家,运营面积达17万平方米,安娜别墅、青岛小馆等一批新落位业态成为网红打卡地;四方路、即墨路实现顺利开街,太兴里、三兴里等重点里院首批商户开业运营。同时,注重市集活动常态化,组织258家快闪商户入驻上街里野馄饨市集、大鲍岛院子市集等各类市集,通过规范运营管理、延长营业时长等手段,吸引市民游客在老城区夜游、夜宴、夜购,提升夜经济消费水平。

  同时,街区还不断丰富文化活动,聚集人气。持续开展老城艺术展演季系列活动,在吉善里、广兴里、水龙池子广场等地策划打造《里院》话剧、音乐会、巡游等演艺活动两千余场;利用春节、暑期等重要节假日成功举办“旅游艺术季”“啤酒节”等主题活动,将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旅游日、青岛中秋晚会等40余场文旅活动引入历史城区,实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全方位、立体化提升历史城区人气热度。数据显示,老城单日最高人流量达30余万人次。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更是民生福祉的有效保障。2024年是青岛历史城区保护更新三年攻坚行动的收官之年,围绕着“改善民生,传承文脉,复兴活力”三大主题,青岛历史城区将在时间的变迁中赋予历史建筑更多新生力量,成为城市“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