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观众更多需要的东西

——专访戏岛戏剧创始人、导演张钰
青岛日报 2023年11月06日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马晓婷

  四十不惑。对于张钰来说,这两年做戏剧的心态的确更通透了。

  忙碌于沉浸式戏剧创作,在磨剧本、磕细节的深夜,张钰时常会回想起负笈维也纳的那些时刻。10岁接触电影表演,16岁成为青岛话剧院小演员,后来,辞职远赴维也纳学习戏剧度过14年求学工作生活,又因着一份对戏剧放不下的热爱,选择回到青岛继续戏剧事业。演员、导演、演艺新空间主理人……多重身份不断切换,戏剧的分量始终沉甸甸。

  变化的观众

  “以前的观众比较冷静,只需要买票走进剧场,接下来就是欣赏话剧艺术。但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有很多年轻人,包括‘00后’,猎奇心理会更大。尤其是随着技术应用的拓展和社交媒体的覆盖,观众已经不满足于花钱坐着看剧,而希望能够参与其中。互动也好,演出也好,哪怕是简单地被演员cue到都可以。观众发生了变化,创作就要变化。”张钰说。

  去年,张钰在太平角18号艺术中心打造了首届戏岛戏剧节。谈及办节的初衷,张钰提到,想把戏剧从传统剧场带到室外,让戏剧与自然景观和城市更加紧密贴合。在这届戏剧节上,主推剧目实景话剧《朱莉小姐》受到广泛好评。在该剧中,张钰将话剧《朱莉小姐》搬演到今天的时空背景下,观众在庭院中入场即入戏,一棵树、一段楼梯都融入剧情。

  “在欧洲求学时,我接触到的一些德国、奥地利、法国的戏剧和戏剧节就是露天的,包括利用一些农贸市场、有名的建筑或其他实景。所以,我也一直在探索,怎么把戏剧搬到最原始的大自然里,与青岛的山海城和建筑相融合。”张钰如是说。怀揣着对戏剧和家乡的热爱,张钰不仅办起戏岛戏剧节,而且干脆将自己的戏剧品牌改名为戏岛。

  在这届戏剧节上,共有三部话剧亮相,分别是实景话剧《朱莉小姐》、儿童话剧《大盗贼》和《小红帽》。无论做哪个年龄段的话剧,沉浸式戏剧体验都已是必要元素。在张钰看来,这恰恰是戏剧包容性的体现,它可以把很多情节变成一个大故事叙述给观众,也可以邀请观众加入其中,分享艺术的美、欢乐和力量。

  “每一次戏与观众见面,我们都在接收反馈、改进编排,想给观众更多他们需要的东西,让他们得到最好的体验,无论是大观众还是小观众。”这是张钰对“变化的观众”的进一步作答。

  复合的空间

  张钰的另一个身份是戏岛剧空间的主理人。这间位于市北CBD一家商场内的剧场可容纳观众160人,每个月都会有新的剧目上演,每周都会有演出,并在这个过程中积极探索演员、导演与观众间的尺度。

  进入剧场,沉浸感空间的特点鲜明。今年9月,改编自世界名著的《80天环游地球》在剧场上演,一些场景设置直接设在观众席中,从编剧、导演、舞美等各个环节,实现剧场与观众的零距离接触。近期上演儿童话剧《皇帝的新装》时,张钰还策划了一场时尚秀,坐在台下的小观众可以走上舞台秀出自己,让他们对戏剧更容易产生兴趣。每一次创作,张钰都尽可能让戏剧与不同的艺术形式结合,年轻人喜爱的极限运动、电子音乐、绘画等也已进入他的创作视野。随着这些变化的一点点发生,这个复合型演艺新空间也日臻完善。

  其实,张钰一直对演艺新空间和城市文化的交互赋能关注颇多。在选择实景话剧《朱莉小姐》的演出场所时,就联手太平角一路18号艺术中心一起为观众呈现出戏剧、建筑、景观、电子、设计、装置等多元素的艺术内容,创意市集、美术展、潮玩好物、美食精酿等都在这个空间中完成体验,与张钰心中理想的“戏岛”达成了某种呼应。

  “从2014年到现在,一个民营企业能够建起一家剧场并维持生存,这么多年真的很难。全部就是靠自己开餐厅、卖红酒,想尽一切办法去挣钱补贴到剧场的经营和运作上。”从事戏剧相关工作30余年,张钰致力于将戏剧的魅力以更丰富的形式传递到更多观众心中,尤其是通过把戏剧教育与戏剧演出相结合,带着不少孩子们学习戏剧,了解戏剧,成为一种精神支撑。

  停不下来的张钰正在筹备新的沉浸式戏剧,这一次,他要做更大胆和深入的尝试。更多的精彩,张钰希望还是待未来的海报揭晓。购票之后,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