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云峰关注青岛科幻产业发展
■柳洪博专注于科幻影视与科幻游戏的技术结合。
■青岛作家修新羽科幻佳作不断。
■青岛籍作家修新羽作为编剧之一的动画科幻电影《黑门》海报。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米荆玉
《2023中国科幻产业报告》五月底正式发布。报告将中国科幻产业分为科幻阅读、科幻影视、科幻游戏、科幻衍生品、科幻文旅五大板块,重点研析中国科幻产业年度现象与发展趋势。
报告显示,中国科幻产业2022年总营收877.5亿元,其中科幻阅读产业总体营收为30.4亿元,科幻影片总票房为82.4亿元,科幻游戏产业总营收达565亿元,科幻文旅产业总营收150.3亿元,科幻产业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
科幻产业近年来热度骤升,一方面由于《流浪地球》、《三体》等影视作品受到关注,使得影视基地、影视公司更加注重科幻题材的开发;另一方面,各个城市注意到科幻产业刚刚进入爆发期,正是介入科幻影视、科幻文旅、科幻衍生品的良好时机。
像成都今年秋季承办了世界科幻大会,同时借助《科幻世界》杂志积累的众多科幻文学IP吸引全国科幻作家和粉丝,使得成都成为科幻热点城市。
青岛科幻艺术协会会长葛云峰接受采访时表示,青岛有科幻影视拍摄的先发优势,今年又有多部科幻影视项目蓄势待发。影视人与科幻作家、数字技术公司携手努力,有在青岛构建科幻影视产业和科幻艺术产业的双重高地的可能。
技术加持,科幻当红
《2023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国内科幻电影生产力进一步提升;2022年度总票房前10名中,科幻电影占据4个席位,《独行月球》以31亿元票房获得2022年度票房亚军。同时,科幻电影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流浪地球2》在2023春节档持续发力,票房突破40亿大关,也显示国内影迷对科幻题材抱有持续的关注。
青岛作为《流浪地球》系列和《独行月球》的拍摄地,本地的科幻影视也在持续发展。青岛市科幻艺术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已经有五部科幻题材影视剧立项,“其中包含一部院线电影、两部长篇科幻剧和两部科幻短剧。”葛云峰介绍,6月9日在西海岸开机的电影《再见是沧海》带有轻科幻元素,以文艺片的表达手法来凝练它的科幻品质。而《后来世界》等科幻剧集也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开机,“科幻影视是青岛科幻产业比较重要的板块,在全国也有相当的分量。像《流浪地球》《独行月球》等影片摄制、置景都发生在青岛,这样的IP积累也是青岛科幻产业的优势所在。数以百亿计的票房累计,为科幻影视上下游发展给出了强有力的支撑。”
科幻游戏2022年度565亿的总营收,展现了游戏领域与科幻IP结合的广阔前景。实际上,科幻游戏的制作技术与科幻影视有很深的渊源,尤其在苹果公司Vision Pro发布之后,科幻游戏与硬件技术的结合会让玩家有革命性的体验提升。
自由光数字科技(青岛)有限公司负责人柳洪博介绍,科幻游戏的动捕技术、3D技术和角色建模都与科幻影视息息相关。“我们设计游戏角色的动作,需要人物来驱动,这跟影视虚拍实际上属于同一模式。”自由光也是《流浪地球》、《流浪地球2》的技术合作方,“我们每年制作十余款科幻游戏,其中角色的建模、场景、实时渲染引擎等都是我们的制作领域,‘流浪地球’系列的虚拟拍摄、动捕拍摄以及片中三维角色也是我们提供方案。”
在数字科技领域,青岛拥有金东数创、小崔动画等多个实力公司,影视、游戏与科技的打通,构成了青岛科幻产业的硬实力。
科幻IP,创作争先
“在科幻文学领域,青岛还是比较薄弱的。”葛云峰表示,目前科幻文学以北京、上海、成都为主要阵地,成都的《科幻世界》杂志多年来发表了刘慈欣、王晋康、陈楸帆、阿缺等一大批科幻名家作品,也是汉语科幻的重镇。西安借助西部国家版权交易中心的地位,打造了“致未来科幻文学奖”,对科幻、玄幻、奇幻等文学题材进行扶持。
青岛市科幻艺术协会也参与了“致未来科幻文学奖”,尝试发掘科幻小说领域的优质新人。科幻文学阅读也是备受家长重视的领域,有声读物、数字读物都受到少年读者的欢迎,今年五月,“中国科幻星云奖”获得者、青岛科幻作家张静新作《星海迁徙》正式出版,《星海迁徙》结合了《晋书》里鲛人传说和幻想色彩,把鲛人故事延伸为海洋环境保护故事,可谓一部不可多得的中国风科幻小说。
科幻领域也是青年作家发力的领域。青岛籍作家修新羽去年作为编剧之一推出了动画科幻《黑门》,剧情里思维置换、大脑树突神经检修等情节既有深厚的科学知识又充满未来感,被称为罕见的硬核科幻佳作。毕业于清华大学的修新羽擅长把科普与科幻融合,她正在跟同学合写一本新书,将科幻与科普内容紧密结合,“书的内容与人工智能相关。他完成科普的那一部分,把科学概念以通俗的方式跟大家分享;而我会在里面穿插一些短篇科幻,用故事把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呈现出来,引发大家对未来的思考。”修新羽的作品《蓝溪之水》入围了“星光计划”,而她的另一部科幻剧集也在制作中,预计年底或明年将与观众见面。在科幻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的当下,青岛科幻也将迎来从文学创作、影视拍摄、游戏制作到文旅新IP的全方位提升。
修新羽:科幻是一种世界语言
评论家唐诗人指出:“修新羽用最新的科技元素来展开小说虚构,兼顾了时代性,也直面人类生活中永恒的精神难题。”作为年轻一代科幻作家,修新羽的作品集中了科幻、哲学和时代感,科幻悬疑动画《黑门》里丰富的脑神经科学幻想、短篇小说《万物生》里“病毒学家”哥哥与“克隆母版”妹妹的兄妹情、科幻脚本《蓝溪之水》里人与矿物之间的转换,体现了她对“科幻”题材多层面、多角度的认识。2023年,改编自修新羽作品的科幻网剧正在拍摄中,她与好莱坞的合作在持续推进,其严肃文学创作也硕果累累。通过科幻这一语言,修新羽持续向世界发声。
用科幻与世界对话
由八光分文化联合蓝星球科幻电影周共同发起的“星光计划”六月份正式启动,主办方推出10部原创佳作开放影视改编权,发掘新人新作,助推科幻影视黄金时代的到来。修新羽《蓝溪之水》、宝树《超时空同居》等作品位列其中。
在经历了《流浪地球》系列的成功之后,影视公司对于科幻题材的关注度显著提升。修新羽与国内外多个影视公司保持合作,“《流浪地球2》的成功给影视业很大的信心,随着中国影视工业的不断发展,我们越来越有能力在视觉和技术上去呈现科幻故事了。此次星光计划通过免费向导演、编剧提供IP作品的方式,吸引大家对科幻产业的关注。”修新羽把科幻定位为一门世界语言,“科幻是对未来的展望、对技术的推演。如今技术已经影响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世界各地的人能够拥有相似的技术体验,也让科幻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
随着AI技术的发展,作家如何持续为世界提供想象力资源,也成为业界关注的问题:未来的文学创作能否交给AI?修新羽介绍,目前AI仍然需要人类提供优质的语料,才能输出内容,而AI之间互相灌注语料的效果并不好。“人类的文学创作不是熵增而是熵减,是一个不断发明新规律的过程。这一点是目前的AI还无法做到的,不过在未来就不好说了。”
AI的出现也给创作者带来了很多益处,“许多写科幻的朋友用AI生成图片,以此激发创作灵感。写作者本来是难以看到、想象到所有细节的,但是我们可以用简单的描述指导AI,让它生成图像,对我们的视觉感官产生很强的刺激,从而激发我们的文字想象力。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跨界激发,对科幻创作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立足小说,多态呈现
九〇后作家修新羽在青岛二中就读时就开始发表科幻小说,获得了《科幻世界》“少儿凡尔纳”奖,随后又在《萌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得一等奖,开启了她科幻小说、严肃文学“双向发展”的道路。
在清华大学读书时,修新羽先后荣获《解放军文艺》优秀作品奖、第四届老舍青年戏剧文学奖、科幻水滴奖等荣誉,她的小说科学性与文学性并重,在新生代科幻作家里保持着国际视野、科学属性和想象力强等特色。“阿西莫夫、阿瑟·克拉克等等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但我现在更专注于自己的风格,很难说单独受哪位作家的影响。另一方面,特德·姜给了我很大的慰藉,因为他发表的作品很少,集中于中短篇小说领域,却凭借出色的作品质量受到了科幻界高度认可。我也是低产型、中短篇作者,所以很受他的鼓舞。”
科幻影视近年来在国内热度上升,也让科幻迷关注到了《基地》《曼达洛人》《西部世界》《沙丘》等形形色色的国际科幻IP,而“科幻”概念的外延也不断拓展,“在国外,科幻跟奇幻都是放在一起说的,只要作者的世界观构架足够清晰完整、推想足够符合逻辑,故事就是成立的,没必要刻意强调科幻小说中的技术性。”
一手严肃文学,一手科幻小说,修新羽的写作非常有挑战性,“我们的日常生活状态其实始终跟科技发展息息相关,包括现在的共享单车、外卖等等,没有技术的支撑,这些生活方式的出现是不可想象的。对科技进行展望,是每一位作家都要面对的课题。”注意到青岛科幻影视的发展动态,修新羽希望与家乡的科幻产业有深入的对接,在小说创作过程中考虑将来能够成为更多类型的视听产品,“虽然我写的是小说,但未来它们或许会以更精彩、更丰富的形态与观众见面,这也是我非常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