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青岛空气质量连续三年全面达标 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急难愁盼生态环境问题
青岛日报 2022年12月09日

  ■崂山石湾由昔日小渔村蝶变为今日美丽新家园。 姜庆伟 摄

  ■青岛沿海一线,红瓦绿树碧海蓝天。

  初冬的青青之岛,山明水秀,层林尽染,鱼鸥翔集。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聚焦群众身边“急难愁盼”生态环境问题,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质量”协同并进,让青岛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增添生态动能,市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提升城市颜值品质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环境质量改善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近年来,青岛将生态环境治理作为重要民心工程,围绕蓝天、碧水、净土,聚力实施污染防治攻坚,一仗接着一仗打,生态环境质量连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

  曾经的热词“雾霾”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开始成为百姓“日常品”。

  改善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幸福感。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从治气、降尘、控车、禁烧等方面综合施策,打出保卫蓝天“组合拳”,实施2100多个大气污染物治理项目。为摸清本地污染物来源,采取“监、管、减”等措施,譬如针对工业污染问题,通过污染源在线监测平台实时监控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针对扬尘问题,通过出租车走航大气颗粒物移动监测平台和渣土车智能监管平台等,重点抓拍渣土车违法行为。根据监测平台发现的问题,通过一整套闭环解决机制保障问题及时有效解决。减排则是根本,今年我市制定并实施了散煤三年攻坚行动,全市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汰,可极大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一套“组合拳”的有力出击收效明显。今年前11个月,我市PM2.5浓度24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1.1%,优良天数298天,同比增加14天,我市历史上首次没有出现重污染天气,空气质量连续3年全面达标。

  我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不仅仅有白云蓝天,还有碧波荡漾。围绕改善水环境质量这一核心目标,今年我市实施33个水环境重点项目,扎实开展入河湖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强化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城市污水处理。针对雨污混排、污水冒溢等,结合全市城市排水“两个清零,一个提标”行动机遇,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开展市政污水管网建设和污水处理厂出水提质,完成了全部772个入河湖排污口的规范化整治。高质量完成2300余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治理,治理标准、完工数量全省第一。

  对症下药、系统治理,“治水”成果收获颇丰。目前,20个国省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均达到四类以上,4个断面实现水质跃升。6处城镇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完成6000余个入海排污口整治,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99%,达到历史最佳水平。灵山湾荣获美丽海湾评选全国第一。

  明年,我市将继续实施29个水环境重点项目,加快补齐水环境设施短板,把河流打造成绿色生态景观长廊和生态环保“腰带”,让水“清起来”“活起来”“美起来”。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提升群众幸福感

  20多年前,曾是荒无人烟的工业园区,随着周边居民小区不断聚集,异味扰民问题凸显出来,生态环境部门通过督促和协调企业升级改造污染防治设施,以及后续鼓励企业进行生产线异地提档升级,彻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聚焦“事要解决、群众满意”,自今年5月中旬至8月底,市生态环境局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生态环境问题“百日攻坚”专项行动,重点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以作风转变、能力提升推动生态环境焦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不断啃下一块块“硬骨头”,大力提高群众满意度。

  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以“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为抓手,集中力量解决83件群众反映的生态环境难点焦点问题。同时按时办结群众环境投诉问题,有力维护了群众生态环境权益。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初冬时节,李村河上游两岸垂柳泛黄,金色的柳条倒映在清澈的水面上,随风飘荡,吸引了不少市民在河边散步、健身,享受惬意时光。

  从治理之初的“劣V类”,到2017年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后水质持续好转,再到2020年水质跃升至Ⅲ类,李村河由昔日臭水沟蝶变成“一条碧带”绕城来,这源自青岛构建起日臻完善的环境治理体系、齐抓共管大环保格局,也缘于对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的有效整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生态文明法律和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重大制度建设之一。青岛严格实施定期通报、督战督办、整改销号、约谈问责等制度,坚决抓好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一批“老大难”生态环境问题得到解决。今年以来,两轮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205项整改任务,已完成175项,其余均达到整改进度。李村河流域综合整治入选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优秀典型案例。

  守牢生态环境底线,用心办好民生实事。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开展企业“法律服务日”活动63次,解决生态环境问题171个。持续抓执法监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357件,移送公安部门22件,有力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

  谋定绿色低碳发展,打造美丽中国青岛样本

  11月19日上午,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南昌年会上,生态环境部对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命名表彰,青岛市崂山区、城阳区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这是继西海岸新区、胶州市获此殊荣后,青岛收获的又一块生态文明建设“国字号”招牌。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目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不仅反映了一个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的成就,也彰显着一个地区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实现保护与发展共赢的努力与实践。

  连续两年共有4个区市获此殊荣,今年西海岸新区、胶州市还成功争创首批全省生态文明十强县,这是对青岛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充分肯定,更是对青岛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的极大鼓舞。

  今年以来,我市紧扣生态建设、绿色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锚定“勇当龙头,争先进位”目标定位,统筹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实践路径,积极打造美丽中国的青岛样本。

  青岛获批全国首批、全省唯一国家级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试点,创新开展土壤污染调查和修复分阶段效果评估,大大缩减修复周期,跟踪服务137个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用地土壤调查,全力保障安全用地需求。加强建设用地全过程管理,让市民“住得安心”。

  西海岸新区获批全国首批、全省首个气候投融资试点,签约全国首支绿色气候基金,基金规模超过400亿元。

  “放管服”改革取得实效。生态环境部门主动对接、跟进服务,保障环评“顺畅”,完成485个省、市重点项目环评审批,有力推动重点项目落地。10个案例入选全省《“抓环保促发展”100例》,数量居全省第一。

  启动“无废城市”建设,印发实施《青岛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青岛建设“无废城市”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蓝图催人奋进,实干铸就未来。市生态环境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之以恒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筑牢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生态环境根基,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吴 帅  华 丽  张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