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营商环境十大亮点,打造高质量发展“强磁场”

青岛日报 2022年12月09日

  ■楼宇林立,山海城相得益彰的崂山主城区。 崂山区供图

  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的责任意识,着眼打造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示范窗口区,崂山区以“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为抓手,主动当好企业发展的“服务员”,全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谋发展之“进”,在这里,高质量发展的“强磁场”全面激活。

  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崂山区持续提高对涉企和民生服务事项的政务服务效率,创新实施智慧审批“三项服务”,在全省首创智能AI预审服务模式,让企业登记“一次申报成功”。目前,“智能AI预审”服务已在全市范围内复制推广,95%以上的预审业务可一次通过。

  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崂山区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成立全省首家金融与互联网专业法庭,打造“金法通金融案件智审平台”,每案线上审理平均用时10-20分钟,大大提高了审判效率;11月23日,全市“护航行动”现场交流会在崂山召开。

  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崂山区进一步做好减税降费工作,打造惠企政策兑现“快车道”,持续完善“免申即享”政策兑付体系。今年以来,“免申即享”兑现奖励1.08亿元,惠及1131家企业,实现了政策红利直达企业,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快速准确的政策激励和引导。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站在新的起点上,崂山区以营商环境领域十大亮点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崂山实践。

  亮点一

  聚焦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真金白银出台“1+9”升级政策包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3%,获评全球海缆最具竞争力企业十强,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崂山区委区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11月22日,在崂山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座谈会上,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立刚这样说。

  张立刚所提到的“大力支持”,很大一部分是指今年发布的“1+9”升级政策包。

  为给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示范窗口区提供坚实人才和产业支撑,今年崂山区精心制定了“1+9”升级政策包——所谓“1”,即“汇智崂山”人才新政,包含顶尖人才引领、青年人才集聚等十大工程和40项具体政策,其中9项为全国领先,21项为全省领先,集聚天下英才创新创业;“9”,即新修订出台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高端中介服务等9个方面共90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一揽子政策。

  该政策包在系统集成的9个方面原有政策基础上,整合、提升和完善,对其中60余项政策加以优化,废止了不再适用的15项政策,新制定近30项政策,形成共90条的一揽子升级政策,并与崂山区人才新政紧密衔接,形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政策集成力更强。

  深度对标北京、上海、深圳、苏州等先进地区政策,全面吸收省内、青岛各区市的优势条款,每年安排28亿元资金,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发展,政策力度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比如,对于企业技术改造、机器换人、工业互联网改造等奖补,突破同市级奖励资金1:1的比例,按照1:1.2比例配套奖励,形成了洼地效应,政策含金量更高。

  此外,政策制定过程中,崂山区还同大量企业开展座谈交流,深入了解企业诉求,特别是对企业当前普遍关注的技术改造、工业楼宇、房租补贴、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诉求一一回应,力求政策更加精准、更加有力。

  政策包的赋能下,目前,崂山区已建立常态化“揭榜挂帅”机制,发布榜单项目88个、总金额约4.1亿元,现已揭榜项目53个、约2.3亿元,已签约项目26个、约1.2亿元;新引进培育院士及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项目10个、泰山系列工程人才13个;今年累计兑现31亿元产业扶持资金用于助企纾困,新认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省级“瞪羚”企业9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319家,“四新”经济集聚优势进一步扩大。

  亮点二

  聚焦打造惠企政策兑现“快车道”,持续完善全省首个“免申即享”政策兑现平台

  为真金白银帮扶企业,让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在日前召开的崂山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座谈会上,《崂山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20条》正式发布,并将这20条政策全部纳入“免申即享”的范畴,强化政策刚性兑现。

  实际上,类似的“免申即享”在崂山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围绕破解政策归集不及时、解读不全面,政策申报企业准备材料较多、申报标准不统一,以及审批兑现程序繁琐、用时较长等共性问题,崂山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依托企业云服务AI平台建设,持续完善“免申即享”政策兑付体系。

  一方面,搭建起智能平台,精准传导政策。全年两次对全区惠企政策统一梳理,提炼关键内容汇编成册,依托企业云服务AI平台,通过信息比对和数据筛选,为企业“精准画像”,定向推送企业所需政策,并安排专员解读。今年以来,已累计向企业发放各类政策宣传册近9000份,通过EMS向3000家重点企业定向投递,宣传相关政策。

  另一方面,共享涉企数据,赋能政策免申。统一梳理各个惠企政策的享受对象、享受条件等,分类规范申报流程,将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制造业单项冠军、“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月度纳统、年度纳统等49项政策奖励纳入免申即享体系。企业申请1项奖励原来需要提交4-5项重复材料,使用“免申即享”系统后,只需确认银行账户,大幅减轻了企业负担。

  今年以来,崂山区“免申即享”已兑现奖励1.08亿元,惠及1131家企业,实现了政策红利直达企业,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快速准确的政策激励和引导。

  亮点三

  聚焦提供精准高效服务,探索建立企业“点菜单”式全链条政策服务体系

  “跟审批部门联系后,他们当天就帮着协调解决了这个问题,保证了我们的生产线能够顺利投产。”这是发生在青岛微电子产业园正式投产前的一个小插曲——今年5月,青岛微电子产业园收到了一笔来自国外的订单,客户将在月底实地考察生产设备所在厂房建设情况。

  彼时,尽管生产设备所在的2号厂房已经竣工,但由于整个产业园区并未全部完工,不具备整体验收条件,很可能影响订单的落地。收到园区求助信息后,崂山区审批服务攻坚队第一时间召集相关部门开展联合会商,为项目单独办理了2号厂房的单体消防验收手续。

  青岛微电子产业园2号厂房的单体消防验收,只是崂山区探索建立企业“点菜单”式全链条政策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为提高政策制定的精准度、匹配度,崂山区构建起多向企业“征点子”、多方论证“制单子”、多措并举“上好菜”的全流程服务体系,将政策举措直抵企业最需处、做到企业家心坎里。

  畅通线下发声、线上归集、走访跑线、行业专线四个渠道,通过举办民营经济创意会,打通“企业直通车”“金企通”等多项行业服务途径,开展专项走访活动,成立“兴商护航联盟”“山东省现代金融产业链人才联盟”“山东省虚拟现实产业链人才联盟”等举措,广泛收集企业意见,实现政策制定从政府发布“独角戏”到企业发声“大合唱”的转变。

  探索建立“政府审单+精准下单+多方评单”的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坚持“决策必问法”全流程合法性审查,建立共性问题集成处理机制,通过研究一个典型问题,解决一批相似问题;探索个性问题专项化解机制,定期召开专题调度联席会议,协调跨部门、跨层级分工,解决企业个性诉求。建立“政务体验官”制度,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社区居民等每月参加行政服务主题开放日活动,形成“收集—分析—响应—反馈”评政链条,不断提高政策的精准度、匹配度。

  坚持换位思考,主动站在企业的角度想问题、优服务,切实抓好政策落地兑现的最后一环。端上便企“家常菜”,梳理形成210项“一事全办”清单,提供企业人才落户、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大事小情”一站式代办服务,推动便企服务从粗放型向精准型转变。摆上助企“招牌菜”,发布《崂山区同心抗疫惠企服务十二条》,实施降租减租、社保补贴、返岗稳岗等“减压松绑”举措。送上安企“放心菜”,出台《崂山区法治保障营商环境十二条措施》,深入开展“四保四提”活动,为企业解决恶意阻挠施工、文旅市场纠纷等问题75件,挽回经济损失3.7亿元。

  亮点四

  聚焦优化营商法治环境,成立全省首家金融与互联网专业法庭,全力建设青岛金家岭金融法务区

  10分钟可完成2000件案件的立案工作,15分钟完成在线庭审,1分钟批量生成表格式要素化裁判文书……金融纠纷具有批量化、类型化、数量多、跨时空等特点,但在“金法通金融案件智审平台”助力下,崂山区营商法治环境越来越好。

  着力打造金融法治智慧特色品牌。依托“金智谷”建设,崂山区成立全省首家金融与互联网专业法庭,打造“金法通金融案件智审平台”,推进“线上纠纷线上解决”的全链条网上办案模式,每案线上审理平均用时10-20分钟,大大提高了审判效率;设立7个金融案件速裁团队,按照“1+2+1”的模式加强人员配备,专职审理金融案件,实现互联网金融案件快捷、批量、智能办理;同时,充分发挥司法对金融风险防范的促进作用,加强与青岛市银保监会、青岛市金融消费者行业协会沟通,支持主管机关加强行业监管。今年以来,共受理金融案件5052件,审结4857件,互联网金融案件办理周期缩短到30天以内。

  着力打造金融法治创新融合示范区。以青岛金家岭金融聚集区为核心承载区,崂山区加快建设以金融法治融合创新为主体,以知识产权、科技、海洋为特色的青岛金家岭金融法务区。成立了由区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专班,积极对接各方资源;做优法务区规划和法务大厦设计工作,修订法律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积极招引全国头部法律服务机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等高能级资源入驻法务区,促进法律服务业态全链条发展。伴随《青岛金家岭金融法务区建设工作方案》正式出台,10余家法律服务机构已表达入驻意向,计划利用未来2-3年的时间,加快将青岛金家岭金融法务区建设成为全国金融法治融合创新示范区。

  崂山区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营商环境,全力护航现代金融等重点产业发展,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亮点五

  聚焦以高质量纪检监察护航企业发展,全市“护航行动”现场交流会在崂山召开

  为解决科技企业年轻人多,人才住房配额有限等困扰,崂山区纪检监察机关“护航行动”工作专班围绕走访掌握的人才住房数量供应有缺口、住房面积较小、未能充分满足企业人才安居需求等问题,向有关职能部门制发提醒函,督促其加大对租赁型、产权型人才住房建设筹集力度,让人才感到受尊重、体会到归属感。

  不单单是解决人才住房困扰,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稳住经济大盘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委工作要求,崂山区扎实开展“助企解难题、护航促发展”攻坚行动,努力打好发现问题、助企纾困、追究责任“组合拳”,助力全区营商环境持续向优向好。11月23日,全市“护航行动”现场交流会在崂山召开。

  一方面,聚焦政策落实不畅、项目推进不力、治理效能不优等痛点堵点问题,不定期深入企业内部、项目现场和政务服务窗口集中察访,并采取建立营商环境监测点、设立项目直通车、设置微信举报专区等方式让问题“一步直达”。今年以来,共发现变更项目容积率审批速度较慢等问题29个,收到高科技公司能否享受行业房租减免等诉求47条,现场推动整改人员业务不熟练、AB角制度不完善等影响办事体验的问题6个。

  另一方面,对察访调研和企业反映的问题开展全周期管理,单独建账、跟踪处置、限期办结,通过约谈提醒、制发监督建议书等方式,督促职能部门担当作为、履职尽责,加快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赋能添力,共向职能部门制发监督建议书、提醒函21份,协调解决企业诉求38个。

  此外,将损害营商环境、漠视侵害企业利益问题作为监督检查、审查调查的重要内容,严肃查处责任不落实、服务不到位、诉求不解决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吃拿卡要、以权谋私等腐败问题以及强揽工程、阻挠施工等问题。今年以来,立案7起,通报曝光4起,有效净化了全区企业发展生态。

  亮点六

  聚焦知识产权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占全市总数的41%,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占全市总数的15%……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今年新一批及通过复核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名单,崂山区19家企业被新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17家企业成功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复核。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就是优化营商环境。今年以来,崂山区以打造国内一流的知识产权先行先试区为主线,坚持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高效益运用和高水平保护,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国试点园区建设,为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力支撑。

  通过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支持重点企业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构造专利组合(专利池),培育一批竞争力强、能够引领产业发展的高价值发明专利。截至目前,全区高价值发明专利已达到5510件,7项专利获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6项专利获第四届山东省专利奖,知识产权创造指标在全省遥遥领先。

  实施专利导航创新工程,崂山区两个专利导航项目获省级立项支持,获批全市唯一的省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大力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争取专利权质押贷款4000万元;积极推进专利转移转化试点工作,3家单位获批山东省专利技术转移转化专项计划试点单位。

  同时,印发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方案,积极承接专利纠纷委托行政调解、裁决试点任务;借助“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等重要活动,开展知识产权“四进”系列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创新氛围,崂山区成功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

  亮点七

  聚焦提升企业开办服务效能,创新实施智慧审批“三项服务”

  企业开办是企业全生命周期审批的高频事项、重点环节,也是企业判断一个地方营商环境水平高低最重要的“一件事”。为更好回应市场主体期待和诉求,创新实施企业开办“一件事”改革,瞄准事前指导、事中审批、事后领证三个环节,崂山区通过流程优化、系统整合、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等手段,实现企业开办“一件事一次办”。

  全国首创微信企业开办“一窗通”、全省首创智能AI预审服务模式、全省首创企业证章“无感领取”服务……在崂山区,企业家们在办理相关业务时,体验越来越好。

  让企业开办“一个平台通办”,崂山区统一整合企业开办涉及的7个业务部门的数据端口,与公安、税务、医保、公积金、银行等部门联合搭建数据端口通信机制,通过整合设立登记、印章制作、申领发票、社保登记、银行预约开户等各类企业开办事项和微信服务资源,推动用户信息互认,企业开办不再“东奔西跑”,在全国率先开创了0材料、0成本、0跑腿、1个环节、2小时办结的“3012”企业开办新模式。企业开办“一窗通”系统自运行以来,累计服务企业2万余户,获评“高效青岛建设攻势‘十大基层创新案例’”。

  让企业登记“一次申报成功”,依托智能AI对登记信息自动识别、抓取、比对的核心技术,崂山区为企业群众提供“一键式”全自动材料生成、“嵌入式”辅助填报指引、“弹窗式”自动校验提醒,助力企业群众办事“一次办好”。目前,“智能AI预审”服务已在全市范围内复制推广,95%以上的预审业务可以一次通过,大幅压缩前期材料指导时间,有效缓解工作人员审核压力。

  让企业证章“24小时随时领取”,依托政务数据云平台技术,崂山区打通系统壁垒,开发基于业务需求的全新智能柜管理系统,通过自动发送短信提醒和验证码等形式,实现新开办企业公章及证照领取全流程自助办理,服务“全天候、智能办”。该服务推出以来,已有5606家企业通过自助柜领取证章,满意率达到100%。

  亮点八

  聚焦打造上市公司孵化聚集区,歌尔微电子IPO过会,雷神科技首发申请获证监会核准

  11月24日,青岛雷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上市申请获证监会核准,将填补崂山区北交所上市企业空白;同日,青岛泰凯英专用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辅导备案登记;10月19日,歌尔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首发上市申请经创业板上市委会议审议通过,将成为青岛半导体上市企业第一股……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崂山区已有上市企业13家、股票16只,新三板挂牌企业6家,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173家,境内上市企业数量、市值、营收、融资额等指标全市领先。

  成功获批全省上市公司孵化聚集区试点以来,围绕“服务企业上市、服务上市企业”,崂山区着力为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提供最优服务、最好环境、最强支持,资本市场“崂山板块”稳步发展。

  为强化引导扶持,崂山区成立了资本市场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上市公司孵化聚集区试点建设具体实施方案,优化上市扶持政策,围绕企业上市予以高额度、全周期扶持,助推企业在股份改制、上市辅导等阶段抢占先机,累计落实1.2亿元,惠及企业29家。

  为拓宽融资渠道,崂山区设立区级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基金,以领投、跟投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为雷神科技、靖帆科技等拟上市企业链接了深创投等战略入股。发挥国有资本作用,区属国企以“拨改投”方式直投40余个项目,助推歌尔微电子、特来电等企业通过分拆模式上市,海尔卡奥斯、乾程科技等企业步入拟上市轨道。

  此外,崂山区还建立起支持企业上市“服务专员”工作机制,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协调解决上市难题100余项。优化资本市场服务生态,推动联储证券总部、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青岛分公司等中介机构落户,推动全景蓝海高端路演中心建成投用,分类开展“登陆北交所”“深交所资本市场服务周”等资本市场专题培训活动,参加企业1000余家次。

  亮点九

  聚焦创建一流政务服务环境,在全市首创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综合许可“一链办理”改革

  5月10日,崂山区审批服务攻坚队来到青岛广来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为企业发出了全市首张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综合许可证,迈出了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综合许可“一链办理”改革的一大步,同时也为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崂山审批经验”。

  “结合‘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大调研,我们了解到,很多企业需要同时办理劳务派遣和人力资源服务这两项许可证,存在多跑腿、重复提交材料等问题。”据崂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社会事务科负责人介绍,此前,分别办理《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共涉及9个环节,企业需要提交15份材料,跑动次数在两次以上,办事时间、人力成本较高。

  为解决这一问题,崂山区充分发挥“一窗办理”优势,推行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综合许可“一链办理”改革。即深度梳理审批要件,通过线上线下平台一次性告知受理条件、审批依据、办理时限等;精细化融合申请表格,按照共用信息共享应用、个性化信息单独填报、不必要信息免于填写的原则生成一张《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综合许可申请表》;通过运行流程扁平化改造,优化审批流程,最大限度精简材料份数,制定综合许可材料目录;并通过加强业务数据互通互认、共享共用,制证窗口统一出证,实现业务流程再造,达到提高审批效率与准确度的效果。

  通过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综合许可“一链办理”改革,崂山区将人力资源行业综合许可涉及的9个环节整合为1个流程,将正常申请两项许可证所需的15份材料压缩成9份,申请材料精简40%,将两项许可证申请表格整合为一张表格,申请表填写内容简化50%。企业只需要填写一张申报表、提交一套申请材料,即可一个流程办完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综合许可事项,降低了办事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大大优化了企业办事体验。

  亮点十

  聚焦积极融入国内国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全市首个内外贸创新产业园在崂山落地

  “利用5年时间,园区将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不低于10亿美元。”6月28日下午,持续焕新的株洲路片区再迎新业态加盟——青岛市内外贸融合创新产业园正式开园。

  这处由崂山区政府和青岛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联合打造的产业项目开园伊始,便已引进谷雅向尚、华怡中通、斯科贝三家跨境电商龙头企业,产品销往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国内销售专柜达30个,进驻国内知名商超280余家。

  崂山区拥有5300余家外贸备案企业、500余家外商投资企业,是省内首个同时拥有国家级、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的区(市),也是青岛市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青岛市内外贸融合创新产业园的开园,正是崂山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一次实践。

  除打造青岛市内外贸融合创新产业园外,崂山区还创新发展机制稳增长,在省内首推区级短期信保支持政策,设立风险兜底保障资金,首批资金超过100万元,保障35家企业22亿美元出口额,1-8月份受政策支持企业同比增长12.2%;借助智能化风控平台,优化“崂融e”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为外贸企业提供信用授信,区内36家中小外贸企业获得预银行核准额度1.15亿元,累计提款金额8427万元,有效提升了中小型出口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

  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企业联络微信群等渠道收集企业反映问题,建立跟踪台账,确保外资、外贸企业诉求得到及时处理。今年共帮助外资、外贸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40余件,组织跨境电商大赛线上、线下培训40余场,培训跨境电商实操人才近2000名,培训指导企业超30家,全区跨境电商较去年增长60倍;协助悉图希托育解决备案手续,劳埃德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完成更名,山东电建三公司解决海外项目发货,企业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衣涛 刘国梁 栾晖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