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售卖菌子和蘑菇的摊位,通常紧挨着各色蔬菜,又自成体系,另立门户。野生菌菇的上市期,是每年七八月份,云南应时会举办菌类展会,大造声势。如今人工种植技术的推广,虽时值初冬,菌菇类的品种,毫不逊色。
昔年孟秋,曾在长白山深处食过一回野生松茸。松茸是当日新采,饱满,丰腴,透着一股大山里的野逸之气。雪白的松茸两三片,飘浮在汤盅里,入口,一种从未体验过的鲜劲儿,慢慢地盈满舌尖,口腔;松茸的鲜法,不似味素的直接、猛然,而是层次递进式的征服你的味蕾,让人吃一次,回味半天,记一辈子。
某年夏末,友人自云南寄来一小盒野生鲜松茸,虽经保鲜处理,两三天抵青启封后,仍多少有些干涩状。切大片,用炭火两面微烤,香气凛冽,口感可圈可点,然不及长白山新采松茸之二三。故在松茸产地所采之名贵菌菇,定要趁早售罄,过了赏味最佳时辰,顶级食材也要打折贱卖,逐天跌价。
黄耳,菌子中名贵的品种之一,长在山中的红梨楠木上,模样有点像银耳,却比银耳更紧实,色如桂花,鲜黄!黄耳宜水发后煲汤食之,入口有胶质感,有果香气,齿颊芬芳,价格亦不菲。
和黄耳同样名贵的菌子,小巧的羊肚菌绝对算一个,其属食用菌中的高端食材。羊肚菌形似小伞,棕色菌体,柄呈白色,外表的蜂窝状褶皱,极似羊肚,故名。羊肚菌被称作是“素中之荤”,可煲汤,可配炒素菜,亦有将虾茸塞入菌肚中,煎而食之者,此是鲜上加鲜的功夫菜无疑。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此诗所咏之地,是常熟虞山脚下的千年古刹兴福寺。兴福寺的僧人曾创研了一款素面:蕈油面,如今已是常熟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素面之王”。蕈是野生菌的一种,产于虞山的这款,称为松树蕈,附生于松树根部,多长在春秋雨季,营养十足,味极鲜腴。
一种叫“虫草花”的菌子,细条状,橘黄色,近些年,频频出现在大众餐桌上,通常以配角形式出现,或点缀在冷盘上,或搭配在热炒中,又或为煲汤众配料之一,价廉。虫草花刚出道时,可不是这般光景,其价格也曾高得离谱,只因沾上了“虫草”二字,热度蹭得好!追根溯源,它跟虫草没有半点关系,大致与金针菇相仿佛。
听过一个故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南某省组队参加一档全国烹饪大赛,在强手林立的各菜系高手决赛中,其凭借烹制的一款“鱼虾满仓”的创意菜,获得大奖。评委对该菜中呈现的渔网食材,啧啧称奇,认为雕工细腻,惟妙惟肖,浑然天成。其实,此种食材称为竹荪,是野生菌子的一种,外型天然而成,并非人工雕琢,乃厨师巧思妙用之。那年代,物流信息不畅,新鲜野生竹荪并不为外人熟识,故留下笑谈。
岛城市肆中所见之菌菇,平菇,花菇,香菇,草菇,杏鲍菇,金针菇,鸡腿菇,蟹味菇,海鲜菇,金钱菇,白玉菇,姬松茸,牛肝菌,绣球菌等,林林总总,眼花缭乱。早年间,口蘑最常见,多以罐头形式面市,原产于蒙古草原,因在河北张家口集散,故曰“口蘑”。
汪曾祺在云南生活七年,写过多篇有关野生菌子的散文。他尤爱吃一种叫干巴菌的东西。他赞叹道:“世界上还有这么好吃的东西?”
我第一次去云南时,首餐在昆明吃了菌子汤,十几种时鲜野生菌,汇于一锅,菌汤入嘴,真是鲜出了新境界。当餐或许食过鸡枞菌,或是干巴菌之类,但皆未觉出有什么特别出彩之处,莫非是让一锅菌子汤先入为主,抢了风头?
爱屋及乌。若有机会再去彩云之南,干巴菌这堂美食必修课,是要补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