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郭菁荔
本报讯 日前,市卫生健康委、市红十字会举行2022年“走进市办实事、见证民生项目”现场汇报会暨“政府开放日”活动。据悉,青岛已基本实现“五大中心”类急危重症院前首次医疗接触到院内救治时间中位数降低5%以上的预期阶段目标。胸痛、创伤、卒中患者有效救治开始时间分别缩短8.2%、19%、8.3%。
今年,市卫生健康委与市红会共同承办1项市办实事项目,即在全市34家具备接诊胸痛、卒中、创伤等“五大中心”类急危重症能力的医院和132个院前医疗急救站点部署专业质控分析工具,在人员密集场所增设自动体外除颤器(AED)100台,提升急救急诊效率。记者获悉,目前,该任务已顺利完成,其中,全市已增设AED110台,并同步开展AED使用和应急救护培训。
“五大中心”类急危重症病情变化迅速,救治时间依赖性强。目前,全市34家医院急诊科已部署预警大屏,132个院前医疗急救站点部署车载PAD,并通过“急救绿道智能支持系统”搭建“五大中心”的急救网络体系,对五类急危重症进行快速评估、准确鉴别、合理分流、高效救治,全过程全方位保障患者全周期的急诊急救需求。市急救中心主任辛善栋说:“急救人员会在救护车上初步判断患者病情,并同步预警到目标医院,在转运和救治急危重症患者过程中,目标医院就做好了综合诊治准备工作。而不是像以前一样,需要在急诊就诊、检查后再呼叫多学科团队。相比传统救治流程,急救绿道流程在急诊科就诊、专科会诊两个环节借助信息化工具得到优化。”
据悉,今年6至9月,全市院前急救站(点)向项目内各医疗机构推送“五大中心”类急危重症患者预警病例数16000余例,真正实现院前、院内信息互联互通。院内患者入院至血管再通、手术等有效救治时间也有明显缩短。胸痛患者首次医疗接触到开始有效救治时间从85分钟降低到78分钟,创伤患者由26分钟降低到21分钟,卒中患者由60分钟降低到55分钟,胸痛、创伤、卒中患者有效救治开始时间分别缩短8.2%、19%、8.3%,这意味着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效率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