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一中:百年老校华章日新

青岛日报 2022年07月25日

■学校内的信义时期古建筑。

  □青报教育在线 高艺璇

  百年学府,华章日新。

  从1904年到2022年,即墨一中走过了近120年的风雨历程。今年,恰逢新校区改扩建,主要建设宿舍楼、餐厅、艺体楼、报告厅、地下停车场等,届时学校将形成宽敞舒适的生活区、和谐高效的教学区、安静有序的办公区“三区一体”的新格局。如今,站在新的发展节点上,回望过去即墨一中创造的一个又一个高考奇迹,秘诀究竟是什么?

  即墨一中校长王瑞华认为,这得益于“好的管理理念和保持优质教育教学质量是重要的内因,这不仅能够吸引优质生源,也能给教师带来职业上的荣誉感,让百年老校焕发出勃勃生机。”近些年,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学校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重点科研基地、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校、山东省家庭教育示范基地、青岛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全国省市荣誉称号60余项。

  创新文化传承,焕发学校新生机

  “不重视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学校教育,显然是一种拔苗助长的育人模式,直接导致了学生缺乏发展动力和方向。”在王瑞华的理念里,学生突出的成绩,实际上是植根于文化这个土壤里的。

  在与今年考入山东省前50名的即墨一中学子王裕硕和黄叙川交流时,他们最念念不忘的正是母校所特有的人文品质。“一中占地不大,但典雅、隽永,总感觉有一种力量在推动着我们拼搏向上。”这也是一中所有学生们的共识,道出了推动即墨一中教育教学和学校发展的深层次因素——文化。

  例如,在每个即墨一中学子的眼里,学校给足了他们“仪式感”。学校会在古朴庄重的即墨古城文庙大成殿举行一中学子成人仪式,参礼学生庄严宣誓,表达自己成人后的追求。再比如,学校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阅读5本以上经典著作,三年在校的阅读量超过30本,读名著、写心得、勤思考已成为一中学子的生活方式,持续提高的素养和人文情怀为高考成绩的持续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育人方式,构建发展新格局

  “学生突出的成绩,实际上是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在学业方面水到渠成的反映。”在王瑞华眼里,正视学生的需求,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方向,才能激发他们的最大潜力。

  设置人文、科技、艺体、竞赛四大类62个学生社团,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是即墨一中探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才成长规律的重要方式。在王裕硕眼里,母校没有题海战术,学习的自主权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学校给我们自己的空间比较大,我们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在多元发展的路径下,近几年,学校高考成绩不断创新高,创新拔尖人才培养连年取得新突破,100余人获全国创新英语大赛、叶圣陶杯全国作文大赛现场决赛一等奖,30多人次获数学、物理等学科全国奥林匹克竞赛一、二等奖。学校代表队荣获中国足协全国女子室内五人制足球锦标赛冠军、全国头脑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山东省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山东省校园足球协会杯青少年锦标赛季军、青岛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七连冠。学校梦想戏剧社获青岛市中学生十佳明星社团。

  创新培养形态,塑造教师高素养

  教师是发展的第一力量,好的师资永远都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留住教师,要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下功夫。为此,即墨一中修改完善干部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实现“多劳多得,优教优酬,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最大限度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同时也不忘每年从校友捐款中划拨专款救助困难教职工,对生病、结婚、家有重大变故教师实行“三必到”温情慰问。

  更重要的是,即墨一中在教师培养上舍得下力气、花本钱,每年外出学习、培训、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达600余人次,“教师能力的提升就是对教师最大的福利,也是对学生最大的负责。”王瑞华说。近三年来,即墨一中有3人获评正高级教师;30余人荣获省市教学能手、名师和学科带头人称号;成立了即墨区普通高中学段第一个青岛市名师工作室;20余人荣获全国、省市优质课、基本功等比赛一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