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眼

利率倒挂的背后

青岛日报 2022年07月07日

□莞 棋

 按照风险偏好理论的一般原理,存款期限越长,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就越大,因而要求的利率也就越高。但如今,这条法则却面临被打破的现实。

 近期,几家大型银行的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均出现了利率“倒挂”现象,即3年期的存款利率高于5年期存款利率。

 工商银行手机银行显示,目前工行5000元起存的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最高可至3.15%,50元起存的5年期定期存款最高利率为2.75%。

 中国银行手机银行显示,目前中行3年期定期存款最高利率为3.15%,5年期定期存款最高利率则为2.75%。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提速的背景下,金融机构作出的一种理性而又现实的选择,同时也再次力证,商业银行存款定价自主性显著增强,在参考央行存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能够根据市场资金供求和自身资产负债结构等因素,对存款进行合理定价,提升了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日益成为影响各银行机构存款产品定价策略的重要因素,即不仅要考虑到存贷款之间的规模匹配,还要考虑到二者在期限和定价结构上的匹配。获取五年期存款的需求不大,就没有必要为获取这部分资金来给出更高报价。

 存款利率3年期、5年期倒挂,主要原因在于目前银行对5年长期限存款需求不强烈,偏好期限相对短的存款负债;国内经济受内外多因素影响超预期,国内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贷款利率,在这种预期下,银行有动力通过调整存款期限溢价,以降低银行综合负债成本,通过借短贷长,尽可能增加银行的收益。

 事实上,存款利率的调整早在今年4月就有预期。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4月,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新的机制建立后,银行的存款利率市场化程度更高,在当前市场利率总体有所下行的背景下,有利于银行稳定负债成本,促进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

 另一方面,存款利率倒挂背后,也反映出当前金融机构稳定业绩的困难在增加。这是为了减轻经营压力,金融机构主动采取的一种应对策略。近段时期以来,银行息差空间不断受到挤压,银行亟须改善资产端与负债端期限错配带来的压力。事实上,在监管限制高息揽储和银行主动控制成本背景下,最近两年大额存单一直在一边压规模一边降利率。由于预期未来存款利率还会下降,因此银行努力通过借短贷长,尽可能增加收益。 

 此外,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倒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对未来长期利率走势的预判。即利率未来可能存在继续下行的可能,短期获取长期限负债的需求不大,这降低了银行提高长期利率的动力,有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也能够对消费带来一定刺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