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花
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这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论述和对山东、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青岛在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海洋特色优势、以创新引领全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
以港航枢纽立市,增强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承载力
构建区域性国际航运大通道。一是科学谋划构建国际航运网络,丰富港口航线,做大特色航线,积极打造东北亚国际枢纽港核心区。二是构建陆海空大通道格局。增强港口、铁路、航空、公路等运输通道关联度。借助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契机,拓展“多式联运”功能,促进通行便利化,构建全链条物流枢纽新业态。三是提高通关政策执行力。全面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以“协同互融共生”为目标,确保通关畅行无阻,提升通关效率。
建设共生型国际航运枢纽港。一是以港促产,做强港口功能。依托山东港口青岛港集聚要素能力,做大港口产业集群,全面夯实青岛港产业引导力。二是以产兴港,增强港口内动力。强化顶层设计,科学布局青岛港腹地产业发展的功能定位,打造临港产业带,逐步在全国乃至全球物流体系中,形成关键节点或重要平台,为构建航运中心枢纽格局奠定坚实基础。三是港产融合,实现港口高质量发展。构建港产融合发展生态圈,实现港产跨界融合发展,促进青岛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海洋经济兴市,增强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支撑力
全力发展海洋主导产业。一是全力打造“蓝色装备”。强化国际交流,在交流广度和深度上,持续增进与世界海工装备重点区域、著名企业、核心人物的交流以及与“国”字号院所合作,逐步提升海工装备的自主设计能力。充分发挥产业、技术等战略联盟平台作用,打造中国蓝色装备样板区。二是全力建设“蓝色药库”。科学制定“蓝色药库”发展规划,力争并入国家医药行业发展规划,借助国家战略,推进“蓝色药库”发展。科学谋划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落实“产业链”工程,推进卡位入链,做大做强产业链。三是全力探索“蓝色能源”。以海洋能源开发为基础,积极探索海洋能源项目开发与建设,打造风能、太阳能、海洋能多能互补与海水淡化、海水制氢、海洋牧场等多场景应用示范工程,构建海上能源综合供应体系。
大力发展海洋特色产业。一是提质增速发展滨海旅游业。全面构建滨海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创造性开发旅游特色线路,构建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旅游模式,积极打造海洋旅游文化新业态。二是优化拓展海洋文化节庆展会。持续凝练、输出和提升海洋文化品质、海洋文化精神和海洋文明,创新提升青岛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海洋节等活动品质,使海洋成为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载体。三是创新发展海洋竞技赛事产业。科学谋划海洋体育各类赛事,引进优化海洋赛事项目,构建多层次的海洋高端品牌赛事体系,使海洋体育成为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靓丽名片,快速提升青岛海洋体育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全力打造世界海洋体育品牌城市。四是系统谋划筹建与海洋相关的博物馆、运动馆、体验馆、公园广场等公共设施,丰富海洋元素,打造海洋之城的浓厚氛围。
以海洋科创强市,增强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竞争力
加快构建海洋科技创新生态圈。一是打造世界一流海洋科技生态圈。依托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我国海洋科技领域顶级机构,整合研发资源,实施强强联合,创建全国海洋科技创新领航区,形成我国海洋科技创新高地。二是谋划建设国家海洋科学城。借鉴韩国大德科技园、北京怀柔科学城等国际国内科学城建设经验,聚全市之力打造海洋科学城,为海洋科技发展提供交流平台,为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提供强力支撑。三是建立海洋高端科技创新智库。积聚一批能够及时科学判断海洋科技发展新动向、时时掌握海洋技术领域前沿成果、辨析海洋科技产业增长极的海洋发展决策型人才,定期交流、研讨并提供决策方案,为青岛海洋发展献计献策。四是加大海洋科技人才引进和投入。在人才培养方面,实施“教产企”联动模式,提高学科设置与产业人才需求、企业发展需求匹配度。积极谋划海洋学科专业设置、学科建设与青岛市海洋产业发展方向的统一性,既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也满足我市海洋产业发展、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加快畅通海洋科技成果转化链。一是打造高端海洋科技成果生成端。坚持“事必先谋,谋必干成”,建立涉海产业项目库并细化项目清单,纵深细化青岛海洋科技创新领优项目、重点项目和优选项目,持之以恒开展成果研究。二是夯实科技成果转化的中期阶段。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创造氛围,吸引全球领先海洋科技专业转化团队、创投基金团队、海洋科技转化平台、行业中介机构等来青岛寻求商机、寻找机遇,促其在青岛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三是鼎力扶持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市场端。针对自有海洋技术成果创业者、投资本地项目落地者、外来技术落地者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宜商环境,加快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形成成果转化合力,全面提升青岛海洋科技创新竞争力。四是加大海洋科技研发投入。针对涉海高端研发类产业,如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智能装备、海洋信息工程等加大投资力度,为形成特色优势产业提供支撑元素,为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以高端服务名市,增强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影响力
打造海事高端服务业核心区。一是加快船舶管理、船舶代理等传统航运服务业转型升级。积极拓展与主导全球船舶经纪业知名企业、经纪人协会等权威协会沟通联络,通过多元化合作方式加速转型升级。二是构建现代航运综合服务体系。搭建集大宗商品交易、船舶交易、航运保险、船舶融资、资金结算、航运信息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服务平台。加快港口枢纽功能建设,拓展航运金融、船货代理、分拨配送等全流程增值服务。三是完善现代航运服务高端业态。重点突出金融和法律功能。在金融方面,积极谋划航运银行投资组合。与从事全球航运业的主流银行积极沟通,探索在青设立相关业务部门,开展相关业务;引进跨国涉海金融、保险等机构。在法律方面,组建青岛市国际航运法律智库(研究部),依托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青岛研究院、大连海事大学青岛校区以及有关港航法律研究机构等资源开展海事法律研究,扩大青岛在海事领域的影响力。四是建立中国海事服务产业园。引进海事关联服务企业;开展海事业务培训等,全面普及、提升海事服务能力和水平。五是科学谋划构建海洋职业教育体系。实施“专业引导+发展需求”模式,从“教育+产业(专业)”视角,打造海洋产业发展的蓝领人才基地。加强海事相关业务的系统化培训。依托中国海洋大学建立青岛海事学院,为高级海事航运人才培养培训提供载体和平台,加大海事人才培养力度,建立海事人才成长梯队。
加快建立航运信息咨询服务平台。一是搭建海洋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借助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重大机遇,率先打造青岛海洋产业工业互联网,推进海洋渔业、海洋船舶、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环保、海洋能源、海水淡化、海洋旅游等涉海类企业上网上云,以互联网聚集海洋产业资源,促进要素资源跨界发展、融合发展、协调发展,实现海洋资源最佳组合,促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建立青岛市国际海事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在涉及港航法律咨询服务、航运服务、国际航运案件借鉴以及政策信息获取与解读等方面为国内外企业提供细致服务。三是积极研发海洋领域应用软件或大数据系统。打造海洋城市“数据心”,在政务信息、行业发展、数据采集与分析、电子商务服务等方面填补空白。
以国际标准建市,明晰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目标
全面打造国际一流宜商环境。一是持续深化海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海事监管服务全领域、全流程推行电子证照,简化船舶营运证书和船检证书办理流程等,积极借鉴深圳经验,实行审批服务标准化。二是系统集成全国海事系统“放管服”制度创新成果。探索精简审批和“照后减证”、容缺办理和告知承诺制度等,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融入地方电子政务平台、推行智能自动化审批等方面先行先试。三是加快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提升要素质量和市场化配置效率,全面提高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
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行动。一是倡议举办各类海洋治理活动。围绕近海海域积极开展各类“清洁海洋”“保护海洋”等行动,全方位、全视角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行动,让世界了解青岛,为全球海洋治理贡献青岛力量。二是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体系建设。一方面,积极对接与全球海洋治理机构、有影响力的世界组织或民间机构,扩大青岛海洋治理的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依托青岛优势,在极地深海新领域积极作为、把握主动,有效维护和拓展国家海洋权益,科学诠释“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中国方案提供支撑。
(作者单位:青岛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