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真带头”、物业“真靠上”、业委会“真参与”——

这些模式,打通小区垃圾分类“最后一米”

青岛日报 2022年06月08日

■市南区绿岛嘉园居民定时定点进行垃圾分类投放。

■西海岸新区阜安景苑小区居民垃圾分类 准确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李沧区在九水街道万科如园小区成立“如愿”志愿者服务队,小志愿者在现场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城阳区玫瑰里社区居民参与零废弃日倡导活动。

垃圾分类是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岛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快推进:通过宣传引导,作为垃圾分类的主体,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普及率显著提升,不少社区、居民小区的垃圾分类准确率达到90%以上。但正如“罗马的建成非一日之功”一样,部分市民虽然认识上到位,但在垃圾分类的习惯养成上仍需要引导,将垃圾分类落实到“最后一米”上。

 今年,我市将创建200个以上垃圾分类五星级示范小区。通过示范带动,让垃圾分类这一新时尚真正变成市民的好习惯。目前,我市部分小区已经实现垃圾分类准确率达到90%以上。通过走访市南、李沧、城阳、西海岸新区等几个垃圾分类准确率达到90%的小区,发现这些社区虽然区域不同、居民职业各异,但成功经验却有着不约而同的“一致”:在垃圾分类的“最后一公里“上动真格,并且创出了党建、物业、业委会参与带动生活垃圾分类的不同“模式”。

 党员干部“真带头”:

 社区两委、党员“一心扑上”

 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细胞和单元,与居民联系密切,在垃圾分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城阳区城阳街道前旺疃、东旺疃社区的垃圾分类准确率达到95%以上。究其原因,就是两社区两委成员、工作人员、网格员、居民代表在垃圾分类上达到了高度一致:垃圾分类必须坚持党建统领,用红色引领绿色。

 “垃圾分类是势在必行的新时尚,社区党员、工作人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已经成立,一句话,党组织靠前站位,党员先锋先学先行,带头宣传,带头分类。”在党员带头大会上,前旺疃社区书记李春红的话掷地有声。在实际操作中,社区坚持以“红色”引领“绿色”,以“党员带头分类,志愿指导分类”为切入点,使基层党建成为破解垃圾分类难题的主要抓手。为更好地指导分类,前旺疃社区成立了指导小组,两委成员值班带队,每日在定时投放时间段带领2名指导员在收集站“站点督导”,结合居民投放情况现场讲解分类知识,并对居民投放的垃圾进行口头问询,配套必不可少的破袋检查,用垃圾分拣工具检查判断分类正确与否,不正确的请居民陪同进行二次分拣,直到完全分好才请居民离去。同时,社区保洁队成员不间断巡查,社区服务大厅驻点发放分类垃圾袋,社区责任人定期走访分类不准确的家庭,社区两委会每日微信群通报、将垃圾分类列为每年评选文明家庭户的考核标准,一系列措施真正将居民的源头分类投放责任落到实处,形成全社区参与垃圾分类的长效机制。

 东旺疃社区设置了区域负责人、垃圾分类督导员+保洁责任人、党员中心户、楼长四级网格督导机制,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分批对党员、网格员、楼长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培训,对其责任区内的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指导、监督、反馈,并于分类红黑榜宣传栏公示,广泛动员居民、邻里互相督促,建立垃圾分类长效化机制,织密织牢垃圾分类大网。社区借鉴追踪码思维,将每家每户的楼号、单元号、户号印制在下发的垃圾袋上,确保每一袋生活垃圾的可追溯性,责任到户。

 而在李沧区九水路街道侯家庄社区,社区的85名党员更是用实际行动——每天12个小时“站桶”,换来了整个社区垃圾分类90%以上的正确率。“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居民都知道。但是这个事情光靠自觉远远不够,需要党员们靠前一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引导群众养成习惯。”社区党委书记吕良武说。现在,侯家庄社区在党员的带动下,居民们自发站了出来,每人分包一个单元,形成了数百人的“驻桶”志愿者队伍。而在社区两委、党员“动真格”的指导下,居民们的垃圾分类习惯已经养成。

 物业“真靠上”:

 每天“站桶”时间超过15个小时

 物业小区是垃圾分类工作取得突破的重点难点。通过几年来的推进,我市的不少小区物业摸索出了自己的路径与方法,“动真格”把宣传落实到“站桶”上,推动居民的垃圾分类准确率不断提高。 

 在市南区绿岛嘉园小区物业办公室,居民范大爷正拿着“积赞卡”到物业换垃圾袋。“每天只要定时定点投放、垃圾分类准确率高就可以获得垃圾分类指导员的现场盖章“点赞”,每个月只要积攒满28个赞,就可以拿着卡来物业兑换一个月的垃圾袋。”提起“积赞卡”,范大爷连连点赞:“我们自觉定时、定点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尽最大能力提高分类准确率,不仅仅是为了兑换几个垃圾袋,更是为了物业工作人员的付出和咱们子孙后代。”

 位于小区东南角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不像其他小区将垃圾桶分散放置在各居民楼的出入口,而是将分类垃圾桶集中放置在垃圾分类定点定时投放设备中。“我们是青岛市首个定点定时破袋投放小区,投放时间为每天6:30—8:30、18:30—20:30,整个小区204户居民、以及商业网点都十分配合。垃圾分类准确率可以达到95%以上。”青岛绿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绿岛嘉园项目经理姜荃说,尽管整个小区有业主、有旅馆、有银行网点,还有不同类型的商业店铺,但是大家都十分“配合”垃圾分类工作。

 “为什么配合?是因为人家物业工作人员真‘豁上了’,刮风下雨、雷打不动。在2020年4月份刚开始垃圾分类时,接连一个月每天在垃圾桶前‘站桶’15个小时以上,当着我们的面指导我们分拣垃圾,一次两次行,时间长了,大家谁好意思分不好?”绿岛嘉园小区居民马兆祥一语道破“配合”的原因。

 原来,为了带动居民定时定点破袋投放,绿岛嘉园物业工作人员会同垃圾分类指导员一同,在刚开始分类的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早晨从6:00开始,一直到晚上9:30,风雨无阻的开启“站桶”模式,每天站桶时间超过15个小时。4月的青岛,早晚天气很冷,大家冻得实在受不住了,就靠跳绳取暖,居民投放垃圾,就赶紧戴上手套打开垃圾袋现场告诉居民们怎么分拣。物业人员的付出让居民们动容了。不少居民拿着自己包的包子、饺子,给加班加点的物业人员送来。

 “以心换心,将心比心。有些离家远的物业工作人员天不亮就起床来‘站桶’,半夜才回到家,我们居民不分好,心里过意不去。”马兆祥说。而物业“动真格”的付出,也换来了收获:本来计划“站桶”的时间是3个月,没想到刚满一个月,发现居民们几乎都能做到定时定点准确投放。当然,也会偶尔遇到一些居民不定时投放,物业就会根据监控找到居民家中,告诉居民如果定时投放有困难,可以打个电话物业上门取;对于银行、商业网点,物业也因地制宜给“开了后门”,按照这些网店的时间预约投放。

 据市南区香港中路街道办事处城区发展办二级调研员隋金胜介绍,从2020年4月绿岛嘉园小区在全市率先试点定时定点破袋分类投放生活垃圾至今,街道已经在35个物业管理小区实现了定时定点破袋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分类准确率均达到90%以上。

 业委会“真参与”:

 在自治共享中“放大”垃圾分类效应

 铁路小区作为西海岸新区辛安街道辖区内的老旧小区,共有住宅楼20栋,始建于1992年,迄今已有近30年时间。小区共有居民689户2400余人,多为租户,占比达70%。针对建成年代较早、配套设施较弱、外来人口较多、管理难度较大等情形,激发业主委员会自治、群众自治潜能,为老旧小区开展好垃圾分类工作趟开一条新路,让生活垃圾分类在“老小区”成为“新时尚”、“新常态”。目前,铁路小区垃圾分类知晓率达100%,投放正确率达80%以上,5个投放点的垃圾分类精准率达100%。

 铁路小区外来人口多,垃圾分类工作初期,群众自觉分类投放的主动性和参与守桶驻桶的奉献度不高。为此,小区业委会主任、物业公司经理“一马当先”,迅速组建起一支由党员、业主志愿者、业委会成员、铁路退休职工、物业公司保安和保洁人员等30余人组成的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定期组织学习垃圾分类有关工作要求和业务知识,每天按时守桶驻桶。同时,广发“倡议书”,发动有志青年、热心群众、爱心业主等志愿力量在分类投放点轮流值守、“手把手”指导,一遍不行就教两遍,指导一户保证教会一户,为居民精准分类、精准投放夯实基础。

 小区业委会发挥不怕磨破嘴、不怕跑断腿、不怕得罪人的“三不怕”精神,挨家挨户爬楼发放宣传材料,不厌其烦讲解垃圾分类政策知识,安装小喇叭循环播放自编自演的垃圾分类“三句半”,自己动手对古力井盖、配电箱、小区路面墙面开展垃圾分类“指尖彩绘”,“见缝插针”张贴宣传海报、安装垃圾分类地插20处,以铺天盖地的特色宣传,促使垃圾分类“人人都会、家家都做”入脑入心,每个人都成为垃圾分类工作的“主角”。同时,将垃圾分类内容纳入小区幼儿园教学课程,教师自己设计教案,举办“小手拉大手”等80余次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推动整个社会”。

 以垃圾分类工作为契机,结合街道社会治理“微邻里”工作模式,不论在问题受理处置,还是在开展服务活动上,通过实行“群众提、小区议、大家办”的工作模式,把治理通道、服务触角延伸到各个角落、每家每户,实现各项问题诉求“一呼即应、接诉即办”,打通垃圾分类与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构建起自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目前,已解决破损路面修复、卫生清理整治、楼院外墙粉刷、监控视频安装、小区环境美化、照明安装亮化等环境品质提升、小区建设更新等问题200余件次,以垃圾分类工作水平大提升,推动社会治理、环境治理等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贾 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