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观潮

创新基因

青岛日报 2022年04月20日

□周 伟

 “对华为而言,不创新才是最大的风险”,这是任正非对创新二字的深刻洞见。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家的天职就是追求成功的创新。在市场竞争激烈、产品生命周期短、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下,不创新,就死亡。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在商海摸爬滚打多年企业家们的共识:只有将“创新”的基因,深深植入发展的“骨髓”,才能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

 “只有跨过冬天的门槛,才能拥抱春天。”未来有多少可能性,就看创新势能有多大。“颠覆式创新之父”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基因》一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创新者将世界看作一个问号,总是在不断思考。”国际国内经验反复告诉我们,创新要能预见未来,创新就要敢为人先,要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应对、解决前进路上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创新不是老生常谈,不是对前人的成果修修补补,而是要在制度、理念、技术、产品等方面激活原始创新的“源头活水”,正所谓“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当然,创新绝非坦途,它预示着自我否定之后的蜕变,需要披荆斩棘,需要乘风破浪,需要精益求精。哪一个创新没有经历过黎明前的“黑暗”,甚至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因此,创新也是不断试错,甚至是群体试错的过程。要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允许失败、宽容失败,以消除创新者对创新风险的顾虑和担心。还是任正非,他曾说过:“颠覆性的创新,即使最终证明是完全失败的,对我们公司也是有价值的。正是因为我们研发经历过的一些不成功经验,才成长出了很多英雄豪杰。”

 创新要时刻与市场高度契合。市场偏爱创新者,创新路上一旦落伍,很可能被遗忘在时代的站台上。就拿家电领域来说,老牌冰箱新飞,早年间曾是流行的嫁妆,却因产品创新不力一度陷入“离场”危机。而另一品牌海尔,将创新视为法宝,不仅收购了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家电业务,还拓展出智慧家庭、工业互联网和大健康等产业版图。

 创新不仅要鼓励,更要保护。放眼世界,凡是知识进步、经济繁荣的国家,无一不是知识产权制度完善的国家。创新的“星星之火”能否燃成燎原之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产权保护是否有力。要以创新的方式保护创新,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真正让创新者心无旁骛。

 可以预见,当千千万万如毛细血管般的企业争相创新,一个国家或者城市,才能迎接更加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