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贾 臻
本报3月22日讯 为解决好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面临的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我市各级民政部门积极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救助工作,为他们撑起“保护伞”。
外省户籍的孙云(化名)今年2月辞职后未再就业,现独居于黄岛区灵山卫街道办事处塔山社区。其间,因患病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塔山社区工作人员在摸排时发现了她的困难,帮助她通过“爱山东”App提出临时救助申请。灵山卫街道办事处当日在“社会救助一件事”数字平台收到孙云的申请后,立即联系她进行核实并启动临时救助“绿色通道”程序,第二天便从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中提取3000元用于救助。
申请仅一天,便能领到救助金,这得益于疫情期间我市各级民政部门全面摸排困难群众生活状况的举措。通过主动关注、及时了解摸排辖区内可能受疫情影响导致生活困难的人员,全方位、网格化摸排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成员等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现状,通过镇(街)“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窗口转介,推送到“社会救助一件事”相关救助部门,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
与此同时,各级民政部门还密切关注困难群众的心理状况,引导社会力量开展心理疏导、精神慰藉、人文关怀等服务,消除困难群众恐慌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