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关路一处树池内铺装的格栅板错位翘起。
■栖霞路一处树池内填充的鹅卵石部分缺失,表面不平整。
■上清路小学门前人行道的一处树池与地面形成落差。
树池能够起到保护树木根部、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对树木的健康生长有重要作用。但在我市老城区一些本就十分狭窄的人行道上,沿途行道树的树池存在泥土裸露、条石错位、坑洼不平、覆盖材料缺损等情况,导致人行道空间缩水、隐患不断。
我市正在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有不少市民通过本报舆论监督热线和观海新闻客户端“直通12345”平台表达诉求,希望相关部门规范树池的修建,对现有存在问题的树池因地制宜加以改造,拓展行人通行空间。
现状
树池“张大口” 通行如“过关”
近日,有网友通过观海新闻客户端“直通12345”平台反映,市北区上清路靠近上清路小学和第47中学的人行道很窄,且人行道中央有一排树穴,实际留给行人的空间捉襟见肘。记者实地探访发现,上清路最窄的一段人行道位于上清路西侧上清路小学南门至北门段,宽约2米,中央种着树,树池宽度约为1.2米,树池两侧余下的实际可通行宽度仅40厘米。在这段长约160米的人行道上,共有15个这样的树池。树池里裸露着坚硬的土壤,没有其他覆盖物,且土层高度与四周条石以及人行道路面比起来,明显低矮。其中有6处树池的落差接近10厘米,还有部分树池的条石错位高出地面,这些都给行人埋下了安全隐患。而在上清路东侧第47中学门前的人行道上,也存在类似情况。
记者采访时正值学生到校时间,只见在狭窄的人行道上,络绎不绝的家长和学生在树池旁闪转腾挪。“这些树池高低不平,人行道又那么窄,每次经过这里就像在走独木桥。”市民张女士向记者抱怨,就在去年,她早上送孩子上学时,曾在树池前踏空扭伤了脚。市民李先生则向记者反映,婴儿车很难从树池旁通过,只能在车行道上推行上百米,十分危险。
上清路的情况并非个例。市民郑先生向本报反映,在市南区红山峡路和红山峡支路,人行道宽度仅有1米,且每隔三四米就有一处树池,树池宽度与人行道同宽,且树池内坑洼不平,树冠低垂,根本没有留出行人通行的空间。
“老城路窄、树多,大家都能理解。希望在不影响树木生长的前提下,对树池进行填充或安装盖板,从而拓展行人通行空间。”市民郑先生建议。
但记者发现,部分已采用鹅卵石、格栅板、草坪进行铺装填充的树池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栖霞路人行道树池内铺装的鹅卵石松动,部分缺失,不仅树池内坑洼不平,树池外还散落着许多鹅卵石,有安全隐患。在紫荆关路、函谷关路的沿途树池中,近三分之一的格栅板缺失;现存格栅板中,有近四分之一错位、翘起。还有不少树坑内种植的草已经秃了。
探因
覆盖效果不佳 后期维护缺失
据了解,现行的《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规定,树池内不得裸露土壤,在行人多的路段,树池上宜覆盖池箅子。《青岛市城市容貌标准(试行)》中也有“树池内宜采用草坪、碎石等覆盖,无泥土裸露”的相关要求。
“规范和标准虽然要求树池不得裸露,并推荐采用池箅子、草坪、碎石等进行覆盖,但这些规定既不强制也不具体。我市大部分人行道的树池在建设之初或后期改造时进行过覆盖或填充,但常用的鹅卵石和格栅板等覆盖材料,在部分路段的使用效果并不好。”一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指出,一些路段的树池因为覆盖方法不佳,从根上埋下了隐患。
记者从市北区一家园林绿化养护单位了解到,上清路沿线树池在两年前曾填充过鹅卵石,但不久,附近学校向他们反映了学生捡拾鹅卵石打闹的情况,他们只得将鹅卵石全部移走。此后,因为该路段没有相关升级计划,这些树池就一直裸露着。
“鹅卵石直接散落在坑里,很容易被捡走,而且也不平整,解决不了路面坑洼不平的情况。”校方相关工作人员认为。
另外,树木不断生长的根系会损坏树池内的覆盖物,也使树池变得坑洼不平。市南园林绿化单位的一名工作人员举例说,栖霞路人行道中央种着不少槐树。槐树是浮根植物,根系沿地表生长。早先,栖霞路上的树池使用传统格栅板覆盖,但随着槐树根系的生长,短短几年格栅板就变形翘起。在2019年的提升改造中,传统的格栅板被换成了鹅卵石。但现在,当初埋下的鹅卵石松动、缺失、四处散落。而类似的情况在其他路上也普遍存在。
记者了解到,对于树池的后期维护同样也存在不到位、不及时的情况。有业内人士坦言,绿化养护单位平日主要养护树木,很少维护树池。一般只有整条道路列入升级改造计划时,这些配套设施才会被一起更新。其中,重点路段的树池设施更新周期短,施工比较精细,而普通路段的树池在设施损坏、缺失后,何时更新就不确定了。
记者在紫荆关路探访时,市民崔先生曾向记者反映:以前,紫荆关路树池里的格栅板与树坑外沿几乎持平。但随着时间推移,一些格栅板被树根拱得错位、变形,还有些不知所踪。“我没见过有人来修补这些格栅板,它们损坏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崔先生说。
关于上清路沿线树池存在的问题,相关养护单位表示,待后期有改造计划时,他们将根据实际情况对树池进行处理。目前仅能适当增加土层厚度,但仍需保留至少5厘米的落差以便蓄水。
建议
科学覆盖树池 兼顾景观品质
树池作为行道树重要的附属设施,不仅影响着树木生长和市民出行,还从细节上展现了城市的风貌和品质。
“现在,我市正加快推进全域绿化,努力让绿色成为城市更新的底色。但城市更新能否赢得民心,考验的是一座城市从‘增量扩张’到‘存量提质’的创新能力。”市政协委员何文青建议,可对树池挤占通行空间、树池设施损坏缺失的情况进行梳理,通过创新整治方式、完善美化形式等系列措施,全面提升岛城绿化品质,使单调的树池成为岛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据悉,目前国内不少城市已经制定了相关方案,展开行道树专项提升整治行动。如在2021年,上海市制定了为期3年的整治方案,对行道树附属设施的现状进行全面摸排,理清问题类型,明确整改内容,细化实施进度。“该市将通过‘整、修、换’等方式,实现树穴覆盖的平整统一、形式多样、和谐美观。”何文青说。此外,宁波市也在2021年启动了行道树精细化养护管理三年行动,通过管理精细化、技术成套化,推动行道树量质齐升。
记者了解到,青岛目前仅在个别区域内进行了树池的改造。去年3月,海滨风景区管理服务中心在栈桥景区的绿化景观提升改造中,首次尝试在黑松的树穴内铺装了透水性好的天然石材籽料。改造后的树池和周边地面平整衔接,并且易于打扫和游人通行,且混色搭配的天然石材提升了园林景观效果。“希望下一步,借助我市正在实施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展开更为全面的行道树专项整治。”何文青建议。
“由于树池各有特点,因此未来的处理方式也应因地制宜。”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风景园林系教师朱蕊蕊说,使用鹅卵石、陶粒、木片、木屑等覆盖物填充树池可以提升树池的观赏效果,但不利于行人通行。“如果使用铁篦子、塑胶篦子、玻璃钢篦子、碎石砾粘合铺装、植草砖的处理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支撑性和通过性,适合人流量大、空间局促的地方使用。”朱蕊蕊说,“其中,玻璃钢篦子坚固耐用、可塑性强,能够依据树木基径的增大进行调整,适用于快速生长期的树木。植草砖内种植耐践踏、抗性强的低矮草坪草,兼顾观赏效果和生态性的同时,也能满足行人的通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