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德银
本报1月24日讯 乡村要振兴,人才须振兴。在乡村振兴的嘹亮号角中,越来越多的“农创客”返乡创新创业,成为青岛广袤乡村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记者今天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为了提升返乡“农创客”的经营管理、生产服务、专业技能和乡村治理能力,青岛像呵护幼苗一样,精心制定了培育政策。去年共培育返乡入乡“农创客”3000多人,自2017年以来已累计培育9851人。
高素质“农创客”返乡掀热潮
从济南返乡后,莱西水集街道梅花山新村村民孙颖亮开启了高钙菜种植创业之路。从栽培、日常管护到市场开拓,水集街道积极协调技术员全程提供指导,还为他提供场地、贷款等支持。两年时间,孙颖亮成长为当地有名的高钙菜种植“专家”和“农创客”。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他带动周边村民一起发展高钙菜产业,为附近村民提供了近百个就业岗位。
无独有偶,留德硕士郭宁毕业后返回家乡平度当了一名“农创客”。平度是山东半岛规模最大的花生集散地,连续7年总产量排名全国县级市第一。郭宁对花生种植的各种难点痛点了如指掌,顺理成章地把创业目光投向了这里。郭宁研发的双陇四行花生联合播种机,为花生从种植开沟、播种到施肥、喷药、铺膜、覆土提供一条龙解决方案,在减少人力的同时,大幅提高了作业效率。目前每年可卖出各型农机200余台,产品远销印度、柬埔寨、尼日尔等10余个国家。
伴随着乡村创新创业的土壤逐渐肥沃,成千上万的“孙颖亮”“郭宁”们怀揣梦想返回家乡青岛,成为高素质“农创客”,为青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而为了吸引这批高素质“农创客”返回广袤乡村激扬青春、施展才华,青岛也不断创新思路打法,为他们提供最广阔的发展舞台。
以青岛乡村振兴主战场平度和莱西为例,两地都把吸引各类人才返乡作为突破口,以乡情为纽带,大力实施“雁归工程”,举办“雁归大会”,成立雁归人才联合会,搭建在外人才与家乡沟通交流桥梁,吸引各类人才回流。
莱西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打动”优秀人才,莱西大力推进顶尖人才引领、领军人才扩容、英才培育和基础人才集聚四项工程,构建了广泛涵盖各类人才的“金字塔”形人才政策体系,吸引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任职。“雁归工程”实施以来,仅莱西就回引3000余名莱西籍人才返乡创业就业。昔日“孔雀东南飞”,今朝“喜迎雁归来”。
精心答好培育这张“考卷”
“农创客”返乡之后如何留得住、干得好?这是一张需要各方合力才能答好的“考卷”。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青岛通过健全人才回乡保障机制,完善人才回乡创业就业的相关扶持政策,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回得来、留得住,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所学专长,用高学历专业技术人才带动当地农民,利用本土资源进行创新创业,培育新型农民,学习知识,增长本领,凝聚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市农业农村局科教处负责人介绍,早在2017年,青岛就出台了《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对符合条件的返乡下乡创业人员,按规定给予1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创办小微企业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按规定给予最高2万元一次性小微企业创业补贴;创业带动就业符合条件的,按照每个岗位2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对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返乡下乡人员,落实好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
此外,为了提升返乡“农创客”的经营管理、生产服务、专业技能和乡村治理能力,青岛市还精心制定了培育计划。自2017年以来,累计培育返乡入乡“农创客”9851人,仅去年就培育3000多人。
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作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农创客”正为青岛乡村这片“广阔天地”注入新活力,带动农民致富增收,引领农业走上转型升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