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进行阳光体育活动。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通讯员 王功修 杨诚贤
建成启用63处中小学、幼儿园,195所学校创建为青岛市高水平现代化学校,基本实现“校校有食堂、操场塑胶化”,高考成绩逐年攀升位居省市前列……近几年即墨教育“成绩单”可谓非常亮眼。助力活力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区建设,即墨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和师生“关心关切”问题,精准施策、靶向发力,解好教育民生题,答好群众满意卷。
3年建成启用114所中小学幼儿园
为了让城乡儿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即墨区以强弱项、补短板、增供给、促均衡为主攻方向,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连续出台三期教育行动计划,2017年以来建成启用63处中小学、幼儿园,投资约3.7亿元高标准建设98处学校食堂和102处塑胶操场,基本实现“校校有食堂、操场塑胶化”目标,全区195处中小学创建为青岛市高水平现代化学校。
按照新一期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即墨区将利用3年时间,投资38亿元建设启用114处中小学、幼儿园,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和资源配置。
即墨区还不断优化学校内设配备,投入6180万元新建206个同步录播教室,投入304万元为168处小学配备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器材,投入2535万元更新1592套中小学多媒体设备,全区办学条件实现提档升级。
成立11个教育集团促城乡教育均衡
办有内涵、有特色、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关键是用好“改革”这个法宝。即墨区围绕打造“阳光下成长”教育品牌,不断改革创新、优化教育模式,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坚持立德树人,厚植青少年爱党爱国情怀,“红色开学第一课”“机器人上爱国教育课”等做法被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国家级媒体点赞。落实“双减”政策,着力提质增效,减轻学生负担。以“十个一”项目为抓手,开展研学旅行、“艺动城乡”、劳动教育等活动,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
创新办学模式,即墨区成立11个教育集团,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科研改革,实施协作体教研,每年选取优质局属中小学与镇街中小学结对,指导镇街学校管理、教学、教研等工作,推进教学资源共享。
5年招聘2000余人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有高素质的老师,才能教出好的学生,办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即墨区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关键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实。加大招聘引进力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和层次,近5年招聘引进各类人才2067人,其中2021年公开招聘教师304名,赴“双一流”高校引进优秀毕业生111名,选聘省公费师范生18名,遴选域外优秀骨干教师40名。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管理机制,即墨区成立了7个名校长工作室、31个名师工作室,遴选即墨名师、名校长培养人选93人,以名师名校长辐射和带动全员发展,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新招聘的农村教师全部到城区顶岗培养一年,以加速新教师锻炼成长。
近3年,即墨区有17人获评青岛市最美教师、教书育人楷模,3人获评“齐鲁最美教师”“山东好人”等荣誉称号,30人入选齐鲁名校长、青岛市拔尖人才、青岛市名校长,9人获评省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称号。
实施利民惠民工程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教育工作最终落脚点是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美好期待。即墨区深入实施共建共享利民惠民工程,投入9600余万元认定普惠性民办园212所,普惠园在园幼儿占比提高至91.2%,“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安全运行222辆校车,解决2万余名农村学生上放学交通问题。全面实施中小学“5+2”课后服务,全区194所中小学课后服务覆盖率达100%,3万余名学生受益。对75所农村小规模学校食堂实施运行成本补助,有效保障食堂运转和学生中午就餐。推进精准扶贫,建立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困难学生救助体系,近5年发放各类助学金及免除学费约1亿元,资助学生13万人。一项项暖心实举,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了即墨教育的温度。
今后,即墨区将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大势,聚焦办好优质均衡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