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潜水艇》:带着矛和盾而来

青岛日报 2021年11月22日

《夜晚的潜水艇》 陈春成 著 上海三联书店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首席记者 米荆玉

 作家的第一本小说类似盲盒,有一半的概率会让读者惊喜:新手作家的想象力之强大、笔力之强盛,到了一种“功大欺理”的状态,故事结构的缺陷、逻辑环节的缺失都被想象力压倒,读者会为作品里瑰丽流变的色彩所吸引、沉醉、忘我。而另一半的概率会让作家自己尴尬,第一本小说很容易暴露写作的固有路径,作者游移的兴趣、拙劣的师承、反复使用的文学工具以及摆脱不掉的身份和经历,都会在第一部小说里集中体现,后果是让作者成为仅有一本作品的“一次性作家”。

 在这些盲盒里,偶尔有很小的、很珍贵的概率,会出现一部带来巨大成功的处女作小说集,类似伊恩·麦克尤恩《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或者是刚刚获得2021宝珀理想国文学奖的陈春成《夜晚的潜水艇》。对于单纯享受阅读乐趣的读者来说,我建议同时阅读这两本小说,确切来说,阅读两本小说各自的第一篇:《立体几何》《夜晚的潜水艇》,这种乐趣会由于参照而来得更有兴味、更加清晰,形成类似照镜子的奇特效果。

 《立体几何》《夜晚的潜水艇》都采用了嵌套的模式。小说发展到现代,它的写作技术越来越多体现在结构上——就好比现代音乐不注重旋律之美,而是注重节奏、律动等方向的探索。嵌套是结构里难度较低的品类,相对于长篇小说的复调写作(陀思妥耶夫斯基、昆德拉),嵌套主要在短篇小说里出现:故事往往以旁逸斜出的方式岔开,又以奇峰突起的“突触”与现实二度连接,形成极强的戏剧感。《立体几何》里,“我”阅读曾祖父的日记,发现曾祖父的挚友M突然失踪了,在失踪之前M考证了立体几何上的一个奇特定律“无表面的平面”,而M的失踪,很可能是曾祖父造成的恶果。《夜晚的潜水艇》里,“我”的祖父是一个船长,在富豪的赞助下驾驶潜水艇寻找博尔赫斯1966年扔在大西洋里的一枚硬币,祖父从此失踪。“嵌套”第二个步骤,异象世界与现实世界连接:《立体几何》里“我”执迷于寻找M的下落,最终我跟随M,再次证明了神奇的立体几何奇迹“无表面的平面”。《夜晚的潜水艇》里“我”执迷于幻想祖父的海底世界,把我的家变成了一艘潜艇,跟着沧龙、虎鲸在大海里探险。第三步,“嵌套”被现实打破,形成最后一个高潮:《立体几何》结尾,我利用这个立体几何知识把聒噪的妻子变没了,塞进了“无表面的平面”,一个无法逃逸的几何空间里。《夜晚的潜水艇》结尾,我被父母的规劝打动,把自己想象中的潜水艇发射到宇宙中,回归了一个平凡人,那些幻想中的海底世界,成为我的画作……

 《立体几何》已经成为现代短篇小说的名作,它与“恐怖伊恩”后来的小说作品风味完全不同。麦克尤恩后来的《赎罪》《甜牙》完全是成熟作家的风格:全面、熟练、技术完整,而《立体几何》和《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里8个短篇带来是惊世骇俗的阅读体验,从1970年代延续到现在。同样,《夜晚的潜水艇》里收录的9篇小说也体现了强烈的多样性,《竹峰寺》《传彩笔》《裁云记》属于一类,类古风的文笔、类古风的故事,偏蓝绿的色调,四字短句形成了口语语感,这种语感近年来在双雪涛等年轻小说家作品里反复锤炼,非常“可口”。《〈红楼梦〉弥撒》与《夜晚的潜水艇》属于幻想类作品,意象的密度和力度都非同凡响。陈春成的小说往往同时带有想象力之矛和文笔之盾,拙劣的小说家往往在小说结尾气喘吁吁,力有不逮;而陈春成的小说读到结尾会幻化出一个全副武装的骑士,他尽管战斗力不详,但胜在神完气足。

 对于一个速读读者来说,《夜晚的潜水艇》最后一篇《音乐家》不容错过。这个短篇小说明显带有网络时代的痕迹,它最早在豆瓣读者间传阅,阅读快感充沛。陈春成成功地将交响乐听觉体验文字化,他对文字强大的驾驭能力、汪洋恣意的想象力在早期作品里全面体现。“黑胶唱片成本太贵,(俄罗斯)青年们从医院里低价收购废弃的X光片,用来刻录爵士乐和摇滚乐……因为X光片印着各部位的骨骼,(这种唱片)被称为‘骨碟’。”小说里的细节看似虚构又酷似真实,强大的讽喻成为这篇小说最显眼的一个亮点,为读者贡献无穷的联想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