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沧立体化整治渣土车违法

通过“智”理建筑垃圾,交通违法行为下降至0.5%以下,交通事故率下降至0.3%以下
青岛日报 2021年05月14日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 晋 实习生 徐 锋

 作为车辆中的“大块头”,渣土车超速超限、抛撒滴漏等违法问题,一直为市民所关注。

 “多运输一吨就多一分利润,躲过一次执法就挣回不少。”当记者问及业内人士,渣土车违法为何屡禁不止时,得到了如此答复。

 记者了解到,“多拉快跑”是建筑垃圾运输行业的生存法则。虽然执法力度不断加强,但抱持着“躲过一次便能挣回不少”的侥幸心理,仍有一些渣土车在危险处试探。除此之外,建筑垃圾运输企业都会给渣土车投保甚至投保最高额的第三者责任险,往往发生交通事故后只要一纸保单就可以“解决问题”。

 青岛市有五千余辆渣土车,这些行驶在各个区域、各个时段的渣土车,执法人员即使投入全部人力,也很难实现全部跟踪执法。

 “在黑龙江路和九水路这个桥的位置,因为渣土车出过好几次车祸了,封盖不严车上抛撒泥土的情况更多。我们安排各个中队在辖区内违法行为高发点24小时派人值守,但效果依然不是很理想。”记者从李沧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了解到,因为人工收集证据难度大、存在执法盲区等原因使得违法的渣土车屡屡逃脱处罚,甚至存在被处罚的渣土车司机在夜间恶意倾倒渣土的报复现象。

 李沧区是青岛市内拥有渣土车企业较多的区域,全区有渣土车一千余辆,同时,亦是渣土车经行的重点区域之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的进步,为高效解决建筑垃圾运输治理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李沧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王仕君告诉记者,李沧区建立了渣土车全过程监管平台,实现渣土车多元监管体系建设。

 “通过这个系统,我们可以实时看到所有车辆的当前位置,结合主干道、工地、车身等各处监控录像,可以说是基本实现了监管无死角。”王仕君所说的系统,是李沧区依托市级渣土车监管平台,政企联合建立的区级渣土车全过程监管平台,在这一平台上记者看到,李沧全区103处在建工地位置、1000余辆渣土车的行动轨迹一览无遗。

 “一览无遗”依靠的是安装在渣土车车身上的多个监控摄像头,这些摄像头“各司其职”,有的负责监控车斗内的渣土多少、有的负责监控行驶轨迹和有无撒落的渣土……有了这些影像的传输和记录,不但能够实现实时执法,还解决了过往执法中遇到的“证据不足”问题。

 “之前我们接到群众关于渣土车撒漏的举报,但由于没有留下证据,无法对其进行处罚。现在通过安装在车上的摄像头,证据锁定及时,我们的执法效率提升了,而且打消了司机的侥幸心理。”李沧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渣土处置办公室副科长刘世辉介绍,自系统启用以来,交通违法行为从8%左右下降至0.5%以下,交通事故率从9%下降至0.3%以下,重大伤人事故率降至0,运输企业保费支出大幅下降。

 李沧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还“派出”无人机智能抓拍,通过对全区建筑垃圾运输路线进行大数据分析,梳理出了9条渣土车必经的主要干道,加装了专门抓拍渣土车违法行为的车牌识别监控探头。由此,“天上地下”布控,保障建筑工地内每一方建筑渣土,从工地装车出厂到道路运输,再到倾倒处置的全过程监管,对无证车辆、脱离行驶轨迹的车辆实施自动抓拍、多元识别和自动报警,为案件追根溯源提供重要保障。

 同样,交警李沧大队以建筑工地、货运场站、物流公司等装载源头周边道路以及渣土车超载违法突出的路段、节点为重点,严厉查处超限、非法改装、涉牌涉证等交通违法行为。“我们利用大数据分析超载渣土车运行规律,指导各中队调整勤务部署,提高查处效能。”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大队指挥室还加大视频巡查监管力度,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短、平、快集中整治行动,取得很好成效。